陈胜刚刚称王的同时,在东海郡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郯城这个地方,几股新兴的势力崛起了。为首的分别是秦嘉、朱鸡石、郑布、丁疾等。乱世之中,像他们这样的投机者太多了。历史就是大浪淘沙,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以,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太多的人注定就是这个历史节点的过客,匆匆一瞥而已。就如同他们几个,除了秦嘉之外,剩下的几乎不为人知。
这几个人实际上互不统属,各自都有一支人马,但势力也都不大,小打小闹而已。他们自己也清楚,凭自己这点人马刀枪,打家劫舍还行,真想和大秦朝死磕差的太远了。不过,一个人不行咱俩人,俩人不行就仨人。反正大家有共同的目的,那就可以合作,成立一个利益联盟。对这个联盟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攻打东海郡的郯城,这也是就近的原则。攻下来金条、粮食、美女咱均分,但可没说这个地盘归谁。
想干就干,几路人马兵合一处,就把东海郡守围困在了郯城。陈胜听了这事很高兴,哎呀,你们这些散兵游勇根本不成规模,像什么样子,我收编你们吧!就把他的手下武平君畔派去当监军,统帅这几支人马。武平君应该是个称号,畔是他的名字,这个人应该是叫武畔。至于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不太清楚了,他在史书上只出现了这一次。
陈胜想收编秦嘉,秦嘉很不乐意。你谁啊你,装什么大瓣蒜,我这辛辛苦苦地创业容易吗,你说收编就收编,那兼并重组需要资本的,你一点好处不给就想吃白食,做梦去吧!
秦嘉是拒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当然,他是不敢直接和陈胜抗衡的,否则估计就称王了。所以,他们这支人马在表面上已经归属陈胜了。我认你当大哥,服从你的通灵调遣,但我有我的自主权。
勉强地服从,注定是矛盾重重。秦嘉告诉手下,这武平君哪太年轻,黄嘴丫子还没退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啥也不懂,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咱甭理他,弄死得了。可是杀人起码有个理由啊?尤其小子是陈胜派来的代表,咱惹不起人家?把陈胜惹急了,直接把咱们灭了咋整?秦嘉反复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决定除掉武平君。当务之急,估计陈胜是不愿意搞内斗的。这小子也不是陈胜的小舅子,也不沾亲带故,陈胜估计不会因为这点事儿跟我们翻脸。顶多再提出点条件而已,那也比让这小子瞎指挥把我们送上死路强。
想到这儿,秦嘉也不再犹豫,假传陈胜的旨意把武平君给杀了。你小子人品不好,踹寡妇门,挖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扒老太太裤衩,你坏事做尽,我代表月亮消灭你!估计这武平君到死都不知道咋回事呢!我就是个代表,招谁惹谁了?
武平君被杀,陈胜确实没有追究责任。因为此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为一个小人物操心了。拉拢住一支人马,远比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讨说法重要得多。
现在六国之中除了韩国之外,都已经先后复国!此时虽说共同的敌人仍然是大秦,但又如同战国时期一样,义军内部分裂割据,矛盾重重,暗潮涌动!
首先起冲突的是燕赵,也就是赵王武臣和燕王韩广。韩广曾是武臣的手下,武臣派他去攻打燕国,没想到这厮自立为王了。武臣这个气啊,你小子是把我的创业史直接复制粘贴了。不过,武臣还算讲究,没有杀韩广的家人,还派人给送了回去。当然,他也不敢杀,陈胜这边也咬牙切齿地盯着他呢。一个陈胜、一个韩广,武臣被夹在了中间,处境很是不妙。你有一点妄动,陈胜马上獠牙外翻张嘴就咬你。即便不动,陈胜那边也呲着牙呢。
对于韩广的自立,武臣就像当初的陈胜一样,如鲠在喉。那是我的地盘,你恬不知耻地占着了,我非得弄你不可!尽管形势如此微妙,武臣还是决定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发兵攻打燕国。张耳和陈馀都不同意,但武臣并不听他俩的,他们也没办法,人家是老大啊!
让人没想到的是,赵军陈兵燕国边境的时候,武臣却因为没事出去遛弯,被燕军给俘获了。韩广听到这个消息,乐得直蹦啊!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找上来!这下我可掏上了,奇货可居啊!你赵国割地吧、赔款吧,说半个不字我弄死你武臣,我还管杀不管埋。墓地自己买去,那么贵不说,就二十年产权,我不当那个大头鬼!
国君被抓,张耳和陈馀不能眼睁睁地看热闹啊,也不能把眼睛闭上。如果马上进军,韩广那小子肯定得把武臣撕票。没办法,只能派人去谈判了。但韩广的话咬得死死的,我告诉过你们了,就割地赔款,别的免谈。不仅话说得死,赵国派去的使者也都被韩广给杀了。要说这韩广也不讲究,两国交战那是不斩来使啊。
正当张耳和陈馀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两个伙夫来到了燕国。俩人估计都是脑袋大脖子粗的那种,见到燕国主将就说,你觉得张耳和陈馀是什么样的人啊!主将一听,考我来了,还是没话找话啊!这俩那都是贤能的人啊,这还用说嘛!伙夫又说,那你知道他们的目的吗?燕国主将撇撇嘴,不就是想要回武臣那厮吗?还有话吗,没话我把你俩砍了!赵国的伙夫说,你错了,咋那么幼稚呢?当初他们仨来赵国的时候,都想称王,只不过当时局势不稳,便宜了武臣。现在局势已经稳定了,你又把武臣抓起来了,那你就是成全了他俩。他俩现在陈兵燕国边境,按兵不动,不是打不过你小样的,就等着你把武臣弄死呢!武臣一死,他俩就可以自立为王,平分赵国,然后杀害赵王的这罪名就扣在燕国头上了,他俩再联合起来攻打你!
燕国的主将一听,这俩个厨子不简单啊,是不是不看菜谱改看兵法了?来不及多想,急忙向韩广报告。大哥,我觉得这俩伙夫说的没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咱让人家给算计了!要不然你说他武臣堂堂一个赵王,咋那么容易就让咱给抓了呢?韩广一听,哎妈呀,正主在着呢,敢情不是投鼠忌器,是等着咱们先下手呢!啥也别说了,抓紧把那厮给放了吧!
武臣就这样安全返回了赵国,至于那两个伙夫有没有被提拔就不知道了。要么说任何时候别小看任何人,最后救你武臣的就俩伙夫。不想当将军的伙夫那绝对不是好司机!不过,令武臣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还不如不回来了,在那边至少有吃有喝的,回来,吃饭的家伙马上就没了。
之前武臣让手下大将李良去攻打常山,拿下常山后又派他继续向太原推进。太原防守甚严,李良久攻不下,人马刀枪那是损失不少。眼见着李良大军攻城,秦将开始动上了歪心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李良再怎么的,其实不也是为了一口吃的,为了在这乱世之中谋求好处吗?不为这些,谁脑袋别裤腰带上干这买卖啊!秦将就开始诱降李良,给李良送了一封信,说是秦二世送来的。信没有封口,上面说,李良曾经跟随过我,我很重用他,如果能反赵归秦,我一定赦免他,而且还给他高官厚禄。至于李良是否有过在秦为官的经历不太清楚,但是李良确实有点动心了。我跟着陈胜也好,还是跟着武臣也罢,就算给我再高的官那也是山寨的啊,正主还是人家老赢家的大秦。不过,李良转念一想,这厮是不是在跟我玩阴谋诡计啊?把我骗过去,在弄死我咋办啊?
这个时候,李良的心理确实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只不过在一番权衡之后,李良更倾向于继续攻打太原。可是眼前的形势是,再打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自己没有完全的把握,只好暂时率军撤退,回来向武臣求援。等我整顿好兵马,再来收拾你,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刀吧!
李良回来的途中,遇到了武臣的姐姐。其实就一个老娘们出去逛街,败家去了,按现在话说,就是剁手一族的败家娘们。没想到的是,这娘们出去败家还大张旗鼓的,排场整的那个大啊。李良以为是武臣出巡呢,急忙下马跪在了路边。大王万岁万万岁,微臣这厢给你请安了,您老人家还好吗,还可不咳嗽了!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武臣的姐姐应该停下车,亲自下来跟李良说,哎呀,将军快免礼,一路鞍马劳顿,你折煞奴家了。要不去府上坐坐,你姐夫没在家!不过啊,这败家娘们因为弟弟是赵王,平时牛惯了。再加上他也不知道这是大将李良,以为就是巡逻的呢,就派了手下一个骑士过来说,哎呀,没事了,你们起来吧!
李良是武臣手下的大将,素来很有地位。现在给一个女人下跪,人家还就派个小兵过来和你说话,李良觉得很没面子。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时候,李良随从说话了,现在啊是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谁都可以称王,凭什么你不能啊!以前在陈王那里,你比武臣官大,他武臣算什么啊。现在称王就牛了,连他家的一个娘们都能让你下跪!
李良原本火气就很大,听手下这么一说,那火腾地蹿了上来。走,弄死她!李良带着手下,像砍西瓜一样,三下五除二就把武臣的姐姐以及随同全都给咔嚓了。此时的李良,心里也没有小人打架了,跟武臣这也是彻底决裂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进军邯郸,也就是赵国的首都。
李良反了,但身在邯郸的武臣可是毫不知情。自然而然,邯郸守军那是一点防备都没有。仓促之间,邯郸守军被动应战,在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的情况下,就已经溃败了。武臣死在了李良的刀下,张耳和陈馀因为有人通风报信侥幸逃了出来。
收拢了赵军残部之后,张耳和陈馀打算自立为王。但这个时候手下的门客建议,现在啊,你最好能立赵国的后裔,这样便于稳定人心。张耳想想算了吧,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武臣屁股还没坐热乎呢,不就让人家弄死了吗?就这样,张耳和陈馀立赵歇为王,史称赵王歇。张耳还是丞相,陈馀还是大将军,俩人又是刎颈之交,那赵国的大权实质上在这哥俩手中呢!实惠很重要,没必要在乎那个名头了!
此时的李良已经没有退路,弓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不弄死你俩,你俩就得弄死我。这一亩三分地,我要定了,从今以后的赵王姓李,就是我李良,我也让我家娘们整那么大的排场去败家!
没有给张耳和陈馀喘息的时间,李良就又率军攻了过来。不过,之前你打胜了,那是因为人家没防备,你突然袭击。这次可没那么好运了,明知你会追将上来,人家也是早有准备,而且心里还憋着一股气,磨刀霍霍就要和你死磕。一战下来,李良大败,邯郸也丢了,地盘也没了,当赵王的梦想也破灭了。无奈之下,李良只好带领手下投靠了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