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落草为寇以来,二头目过着打家劫舍的营生,这也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想当初自己因为饥饿被楚阔天所救,就此跟在楚阔天的身边。而昌都被攻破,他自知其原因,要是看着西夏人打进来,吞没南宋,身为南宋子民的他又情何以堪。想到这里,二头目下定了决心,他回道:“身为南宋子民,理应为南宋出一份力,杨将军能不计前嫌地宽恕我,还将此重任委托于我,我定当不负使命。”
乃见二头目应答了自己的请求,杨成自是欣喜,他言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忽而,“咻”地一声,一支飞镖从天窗处飞了进来,直刺进二头目的胸膛。二头目口吐鲜血,嘴上喊道:“杨将军,小心!”
看着二头目的身体向后倒去,杨成奔上去扶住了他,可已然晚矣,二头目闭上了他那双疲惫的双眼。是谁会暗中杀害二头目,这让人有点不惑,二头目有知悉些什么?何以引来灭顶之灾。
西夏军营,金莱客奔进了营中,只见他满脸容光,那表情自是十分地畅快。得见纳罕,他欣欣然地说:“大帅,楚阔天已经拿下了昌都,不日我们就可以杀进南宋了。”
闻见昌都已在楚阔天的手中,纳罕自是十分地高兴,他抬望着头:“很好,这楚阔天还真是一枚好棋子。”
“大帅,我们是不是马上整合队伍,杀进南宋啊!”;金莱客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纳罕心中自有分寸,他摇晃着头,言道:“不急,不急,我的千变阵还在完善中,只消十来天便能攻进南宋,这阵子岳雷一定会想尽办法收复昌都,你速去昌都,叫楚阔天守好昌都,不要出差错。”
金莱客领命道:“是,大帅!”
虽说二头目已死,但降服楚阔天一事杨成片刻不敢稍忘。这不,他骑着马来到了昌都。而今的昌都已经不再是南宋的了。城门之下到处是楚阔天的手下,他们手持着兵器,得意洋洋地把守着。
匪寇见来者身穿战袍,立马将其围了起来,杨成不急不慢道:“我乃南宋大将,前来会见你们的大王请速去禀报。”
昌都大营内,一匪寇跑来向楚阔天汇报道:“报告大王,杨成前来求见。”
知是杨成,楚阔天想起了自己险些死在了他的手中,至今是余恨未了。他话道:“好啊!我不找他,他却找上门来了,把他带进来。”
一进楚阔天的大营,楚阔天严峻地看着杨成,说道:“杨将军好大的胆子啊!竟敢单枪匹马地来我大营,不怕我杀了你吗?”
“我既然来了,就已经做好来看准备,你要是想报仇的话,随时可以杀了我。”
想都没有想,楚阔天直接从腰间拔出了剑,那一剑直刺过去。杨成眼睛眨都不眨,反而很轻松地望着楚阔天。
那一剑并没有刺进杨成的身体,楚阔天收回了剑,背转过头:“我不杀你,说吧!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见楚阔天的心还残有一些善意,杨成认为此番招安不会有那么艰难。“楚将军,我来是想让你放下反抗的,只要你愿为南宋效力,以前的过往皇上可以既往不咎的。”
已经投靠了西夏的楚阔天又怎么会顺从呢?他大笑了起来,“你太天真了,我是逃兵,皇上一心想将我捉回去问罪,又怎么会放过我呢?还说什么既往不咎,我看你是想让我自投罗网吧!”
不料,楚阔天的回答还是打击了杨成劝降他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杨成还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言道:“我想将军想错了,想你过去也是有功之臣,若肯招安,皇上一定会不计前嫌的。”不料,楚阔天的回答还是打击了杨成劝降他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杨成还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言道:“我想将军想错了,想你过去也是有功之臣,若肯招安,皇上一定会不计前嫌的。”
执念的楚阔天一下子打消了杨成的念头,“你不用再说了,我是不会招安的,好了,你回去吧!来人,送客!”楚阔天朝门外的守军喊道。
意图做最后一丝劝服的杨成,话道:“楚将军考虑考虑,身为大宋男儿,理应为国效命,切不可做出遗臭万年的糊涂事啊!”
守军进来后,恭敬地言道:“将军,请!”
无奈,杨成摇了摇头,走出了大营。招安失败,对他来说是一种遗憾。
岳家府内,二头目的死引来岳雷的猜疑,书房处,他思索着,那紧绷的眉头,眉心间一道浅痕露出,想是上了岁数所致。门外,一员小将走了进来,他乃是岳雷派出去查探二头目被杀的凶手。
岳雷见那小将回来了,慌忙地问道:“怎么样,查出来了没有?”
小将回道:“卑职查探多时,倒是掌握了一些线索。”
“快说,快说!”岳雷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我怀疑杀死那匪寇头目的人是南宁王府的人。”
南宁王,这让岳雷很是疑惑,南宁王为什么要派人杀掉二头目,再说二头目与他并无瓜葛,他因何要杀掉二头目呢?认真想来,岳雷更加是百思不得其解。“南宁王,怎么可能?不会的,不会是他的。”
起初,那小将也是不相信的,可有些事是摆在面前的,小将道:“末将也不相信,可我亲眼看见南宁王杀了那名刺客。”
小将的那番话,让岳雷更加越困顿了,“这里面十分蹊跷,你先下去吧!”
宫廷内,宋理宗和大臣们商议着昌都沦陷之事,有官员说道:“皇上,据臣派去的人打探得知,楚阔天攻打昌都时,有大量的西夏兵卒穿着我军的服装,臣认为楚阔天定是受西夏人指使才攻打昌都的。”
纳罕的诡计倒是被发现了,宋理宗还是不以为信:“西夏,他为何又来侵犯朕的领土。难道他们非得要挑起战争吗?”
时至于此,纳罕的阴谋可谓是昭然若揭了。“臣认为,西夏和我朝议和采用的是缓兵之计,表明上是议和,实际上是谋划着侵犯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