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三座小山环绕,溪流出处瀑落潭水的山谷中,白浪站在山崖上俯瞰大地。直到观察许久,白浪才转过身来,看着悬崖上的宅院。
崖上宅前跪倒大批少女,这些大小狐狸,纷纷跪倒参拜。
“拜见君上。”
这狐狸家自然是山中向白浪臣服的妖怪家族,白浪承诺助其修补洞府,自然不会失诺。
神光冲天而起,雨点一般落下。随着光雨洒落,山谷中浮现出一个巨大阵法。此阵法环山而立,山壁和大地上亮起无数符文,将方圆三十里的山谷环绕。
在这无数符文的大阵中,漂浮起一片玉碟似的勾玉。勾玉放出光来,牵连着这符文无数的大阵。
洞府也是分品色等阶的,并不是在山中开个洞就可称为洞府的。根据造化根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等。
阵法洞府,法宝洞府,虚空洞府。
阵法洞府就是通过布下阵法,隐**立出来的世外小天地。法宝洞府是以能大能小的法宝,以之为洞府。虚空洞府就是开辟虚空,开创小千世界。虚空洞府至少也有地仙位阶,法宝洞府多半要人仙,阵法洞府则是散仙之流。
这山中狐家族的洞府,原本是以勾离天书碎片为核心建立的。本意是打造法宝洞府,不过因为实力不到并不完全,反而随着时光的过去导致洞府渐渐崩塌。
白浪虽炼就小宇宙光辉,但论实力还在地仙之下。虽然神光千变万化,战斗力胜过人仙散仙,但若是地仙出手必然镇压虚空。不过布个法宝洞府还是可以的,虽然比较麻烦。
起!
白浪一口神光喷出,落到阵法的核心勾玉上,天地立即变色。原本晴朗的天色立即黯淡下来,化为黑暗一片。不过此时却有点点光辉,在黑暗中升起,渐渐化为光之长河。
本能神性,智慧神光。
神性能本能牵引天地元气,牵引日月光华。但神光出自小宇宙,不仅道法自然融通一切,还能离合造物。神光凝聚各种法宝,可是非比寻常的。比如此刻神光演化光之长河,一光一暗渐渐旋转,融合成先天太极之图。
先天太极图!
传说中分理清浊,定地水火风,包罗万象之力的先天至宝!先天五太之一,先天五太之宝任一都有镇压诸天,演化万物生灵的无上妙用!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
宇宙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牛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太极图徐徐旋转,洞府内的一切都开始变化。光暗两色旋转,阴阳两气相冲,两气冲和的地方,有条条玄黄之气落下。玄黄之气垂下的地方,渐渐聚起一座宝塔。无数玄黄之气垂落,在地面上立起塔来。宝塔高三十三重,外挂玲珑舍利。条条玄黄之气经玄黄宝塔转化,渐渐化为碧落水波流淌开来,碧水在大地上横流席卷,汇成一条滚滚河流,河流所到之处有青青草木萌发,片片碧草冲天而起如同大木,连绵草木环河流而立,形成一条河流走廊。
河流之中有丝丝云气浮起,云气漂浮上天,聚成连绵云海。云海之上白云舒展纵横十里,如同绸缎挂在天边。在无限的白云之海中,隐隐有几片紫云漂浮,紫云之中雷霆酝酿。这雷霆既是自然之理,也是用来镇压洞府的大杀器。
划分光暗,太极阴阳。天地玄黄,碧落云浮。
白浪笑了笑,看着天地中旋转的太极图,大地上屹立的玄黄塔,河流旁渐渐成形的碧草林。知道计划中应照天地人散才格局的三大法宝,如今已经完成。
阴阳太极图,天地玄黄塔,碧落云浮海。
随着洞府中三大法宝已成,天地人格局稳定。虽然还无法比拟虚空洞府,但有此太极图接引演化元气,玄黄塔镇压疏导,长生草转化元气,也是法宝洞府了。此洞府一成三才一体,就不是等闲可破的了。
阴阳太极图,天地玄黄塔,河图洛书卷,太一混沌钟,盘古山海经。
传说中的先天五太之宝,白浪在炼就小宇宙以后,倒是可以一一炼就出来。不过纵然五宝在手,也不过小宇宙运转阴阳而已。离中宇宙的阴阳合一还有距离,更不用说大宇宙的自生阴阳,暗宇宙打破阴阳了。
白浪浮空漂行,俯瞰碧草参天的河流,一路观光眺望。绿蕊紧紧跟随在旁,等候着吩咐。
河流的两岸,不少毛茸茸的小狐狸,趴在河边喝着碧绿河水。不少小狐狸立即浑身关窍震动,躲在碧草丛中开始吐纳消化起来。本来需百年沉淀才能转化人身,不少小狐狸在喝完以后就变化成小孩,在草丛中爬来爬去。不过小狐狸年纪尚幼,演化而来的也多是一些不过五六岁的小孩,看起来十分玉雪可爱。
这碧落水可不简单,在天庭号称碧瑶天水。历阴阳冲和转化玄黄而来,最是养生不过,一点一滴都最善于滋补精灵。一滴就胜百年苦功,可不是虚言。
绿蕊向白浪拜倒,说着心迹。
“君上再造之恩,我族永世不忘。
愿生生世世,伺候君上。”
白浪也不扶起,受了这一礼,徐徐说道。白浪倒不在乎绿蕊的心意如何,不过这些小狐狸从心里透出来的喜欢和感激,却让白浪极有成就感。所谓人道光辉,就是从这些细微点滴开始积累的吧。
“你姑姑如今已初位神境,若善加利用洞府三宝,纵然地仙来攻也能稳守不失。
我尚有些事情要处里,就此别过日后再说情分吧。”
但见神光一闪,白浪破空远去。
唯留绿蕊看着洞府中的天地,看着那些爬满河边草丛小狐狸,先是欢喜再是泪下。
不经失去不珍惜,此中欢喜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