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为相,王旦参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语曰:‘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死,子必为相,遽与虏和亲。一朝疆场无事,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及不孝恶逆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不悦。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常怀忧惧,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狗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殁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水,大营宫殿,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左传》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曰:“惟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厉公不听,战楚胜之,归益骄,任嬖臣胥童,诛戮三,遂见弑于匠丽。文靖语本此。
【译文】宋朝年间,李沆担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这时因西北边疆战事不断,有时到很晚才吃饭。王旦感叹地对李沆说:“我们怎能坐等天下太平,悠闲无事地活着呢?”李沆说:“多少有些忧虑、劳苦,可使人引为警戒。如果哪天天下太平,朝廷也未必安然无事,有句话说‘外宁必有内忧’。就好像人有了病,常常能看得见,就知道担心从而给予治疗。我死了以后,你必担任宰相,朝廷很快会与戎狄和亲。一旦边疆无事,君主恐怕就会逐渐有奢侈之心。”王旦对此话不以为然。后来,李沆又每天把四方灾民水旱、盗贼和一些世俗不孝恶逆之事上奏皇上,皇上每每都十分生气,非常不高兴。王旦认为不必以这些零碎小事烦扰皇上,而且丞相每次上奏的事,都有违皇上心意。李沆说:“如今皇上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天下的艰难,常心怀忧虑、恐惧。如果不这样的话,皇上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即便不注意声色狗马,那么,大兴土木、兴兵打仗、立庙祈祷等事也就会出现了。我年纪大了,来不及看见这些,这可是你以后担忧的事啊。”李沆去世后,宋真宗因契丹讲和、西夏纳贡称臣,便封禅泰山,往汾水祈祷,大肆营建宫殿,搜讨前代已废止的典籍,没有空闲的日子。王旦亲眼见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做所为,想去劝谏他们,想不到自己也和他们与之同流。他想离开皇上,可皇上对他又很宽厚,他这才知道李沆很有先见之明,深有感触地说:“李沆先生真是圣人啊。”《左传》中有记载说,晋国、楚国的两国军队在鄢陵相遇,晋国大臣范文子不想和楚国作战,他说:“只有圣人才能作到内外无患,自己不是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为何不放过楚国,把它作为外惧呢?”可晋宁公拒而不听,还是与楚国交锋,并战胜了楚国。回国后,晋宁公日益骄侈,任用佞臣胥童,杀害了至、、三位大臣,最终自己也被匠丽所杀。李沆的话,就是从这件事受到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