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卢绾反,高帝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吾死也。”用陈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平乘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行,私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吕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精细。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节,即反接载槛车,诣长安。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传教帝。”是后吕谗,乃不得行。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刘表爱少子琮,琦惧祸,谋于诸葛亮,亮不应。一日,相与登楼,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闻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请出守江夏。
【译文】西汉初年,燕王卢绾谋反,当时高祖刘邦正在生病,于是高祖便派樊哙以丞相名义前往讨伐。樊哙出发以后,就有人散布流言,给樊哙罗织罪状,刘邦听后发怒了,说:“樊哙见我生病,就竟然诅咒我早点死去!”于是高祖就使用了陈平的计谋,把绛侯周勃叫到床前,对他说道:“陈平速乘驿马去传我的旨意,让周勃代替樊哙的职务去讨伐贼寇。等陈平到达军营后,就把樊哙斩首。”陈平和周勃领了皇帝的圣旨后,私下商量说:“樊哙将军是高祖的老朋友,立下了许多功劳,又是吕后妹妹吕的丈夫,既是皇室的亲戚,又是豪门贵族,皇帝因为一时的恼怒,所以想杀掉他,杀了后恐怕高祖日后后悔。(考虑得很周到)我们宁可把他囚禁起来,交给皇帝,让皇上自己去杀掉他吧!”陈平还未到军营,就让人在营外筑一高台,用符节召来樊哙。樊哙接了诏书符节后就被捆绑起来,打入囚车,送往长安,而任命周勃代替他率领军队去平定燕王的叛乱。陈平在途中听说高祖驾崩,很害怕吕后,又担心吕妄进馋言,于是先派人向吕后回报。路上遇见使者命令陈平和灌婴把兵屯集在荥阳。而后,陈平又接到诏命,就飞速赶回宫中。回到宫中,陈平痛哭不已,并借此在皇帝灵前向吕后汇报了抓捕樊哙的来龙去脉,吕后也悲伤地说道:“你先回去休息一下吧。”但陈平坚决请求在高祖灵前守孝,吕后就命陈平为郎中令,说:“你以后就教小皇帝吧。”这一来,吕的馋言才未能实现。谗言和灾祸一样,对当前发生的事考虑得仔仔细细,就能杜绝他人的谋害,这样做的只有陈平;对未来发生的事考虑得周周到到,就能消除他人的忌恨,如此做的人又是刘琦。本应就近谋划的,却进行了毫无边际的长思远虑,而本应长思远虑的却鼠目寸光只看到了近处,所有这些都是很快召至祸患的做法。刘表偏袒小儿子刘琮,而刘琦又怕酿成杀身大祸,就向诸葛亮请求计策,诸葛亮却闭口不答。有一天,二人一起登上城楼,刘琦说:“现在无人在场,话出先生口中,听入我耳中,难道先生还不肯给我指条光明之路吗?”诸葛亮说:“你没有听说过晋公子申生在国内危机四伏,而公子重耳在外却安然无恙的事吗?”刘琦听后顿时醒悟,便自己请求外出镇守江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