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此,一似手拈拿。
此药是百合科植物,市售品种混乱。北方多以拳参充代,万不可混用。
蚤休,中病即止,不宜多服。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入心,肺、肝三经。
疔疮痈疖,无名肿毒。咽喉谷贼,嚼咽清肃。
此药清解热毒,内服多效,亦可捣烂外敷。
半枝莲:味微苦,性凉。
清解热毒,活血去瘀。治疔毒散黄,涂跌仆蛇伤。
此草亦治咽喉肿痛,兼溃烂者宜用之。
忍冬藤:味辛、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
散热解毒,除湿医疡。身肿发无定处,流火流注堪尝。风湿热痹,疔疮散黄。伍甘草与好酒,对口发背均治。上方制以为丸,消渴成痈可防。喉蛾腮,口舌生疮。
此藤与花相同,亦能除胀治痢。
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二经。
化热毒,解食毒,治腮疔疮,消乳痈瘰。
乳痈同银花煎,入酒服。茎中白汁,涂恶刺。
东垣曰∶“苦寒入肾,肾经必用之药”。故本草载其有乌须发之功,何以世人罕用也。
山慈菇: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胃经。
痈疽疔毒酒煎服。瘰疮痍醋拌涂。治毒蛇狂犬之伤,傅粉滓斑点之面。
寒凉之品,不得过服。
土贝母:味苦,性微寒。
散结消肿,软坚解毒。乳房生块,颈部瘰。鼻难通少通多塞,苍耳芙蓉,同施有益。
土贝母与川贝之润肺,浙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肿,兼能解毒。鼻内肿窄,而气难通。并非息肉者,与芙蓉叶、苍耳子、白芷、菖蒲、路路通等同行有益。同时,可用冰片、白芷二药,共研吸之。
海藻:味苦、咸,性寒,无毒。入肾经。反甘草。
消瘰瘿瘤,散症瘕痈肿。
苦能泄结,寒能涤热,咸能软坚,故主疗如上。
脾家有湿者勿服。
昆布:味咸,性寒,无毒。入肾经。洗净。
顽痰结气,积聚瘿瘤。
咸能软坚,噎证恒用之,取其祛老痰也。
昆布之性,雄于海藻,不可多服,令人瘦削。
马鞭草: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
清解热毒,治面颊肿。败杨梅恶气、理发背疮痈。血闭宜求、症瘕须用。
此草专以驱逐为长,疮症久而虚者,斟酌用之。咽肿连颊,饮汁甚效,盖其行血活血,消肿解毒之功也。
皂荚刺:性、味、归经、畏、恶详见治痰药皂荚条。
其性锐利,直达疮区。山甲相伍,穿透痈疽。
为痈疽、妒乳、丁肿未溃之神药。醋熬嫩刺,涂癣有效。痈疽已溃者勿服。孕妇忌用。
白胶香:味辛、苦,性平,无毒。入脾、肝二经。
活血凉血,解毒止痛,内可消疽,金疮痈肿。瘰隐疹,吐衄皆用。外治牙疼、骨哽能通。
此香性粘腻,能去风燥。对外症内服外用均宜,故小金丹中用之。又藏书家除夕每用以熏书,谓可辟鱼。
乳香:味辛,性温,无毒。入心经。若土烘去油,同灯心研之,则细。
定诸经之痛,解诸疮之毒。活血舒筋,和中治痢。香口辟臭,频用噙之。风虫牙痛,含而嚼之。
诸疮痛痒,皆属心火,乳香入心,内托护心,外宣毒瓦斯,有奇功也。但疽已溃勿服,脓多者勿敷。凡筋不伸者,加入熏洗药中有效。咽喉骨哽,水研下咽,往往滑利而下。
没药:味苦,性平,无毒。入肝经。制法同乳香。
宣血气之滞,医疮腐之疼。可攻目翳,堪堕胎儿。
血滞则气壅,故经络满急,发肿作痛。没药善通壅滞,和血去瘀,则血行而气畅痛止也。
骨节痛与胸腹筋痛,不由血瘀,而因于血虚;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法咸禁之。
乳香偏于调气,没药偏于散血,二者每相兼而用。
松脂:味苦、甘,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水煮百沸,白滑方可用。
祛肺金之风,清胃土之热,除邪下气,壮骨强筋。排脓止痛生肌,煎膏而用。牙疼恶痹崩中,研末而尝。咽干含化,耳聋丸吞。
松脂感太阳之气而生,燥可去湿,甘能除热,故外科取用极多也。
松脂性燥而温,血虚者勿服。
白藓皮:味苦,性寒,无毒。入脾经。恶桔梗、茯苓、萆。
主筋挛死肌,化湿热毒疮。风痹要药,利窍称良。治黄胆咳逆淋沥、愈女子阴肿生疡。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白藓皮善除湿热,故疗肌死筋挛疮毒。
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弗敢饵也。
地肤子:味苦,性寒,无毒。入脾、膀胱二经。
利膀胱,散恶疮。皮肤风热,可作浴汤。
其主用多在皮肤。其入亦在土脏,盖脾主肌肤也。即其利水兼能祛湿者欤。
草:土名掳萝藤。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肺、脾、大小肠四经。
润三焦,益五脏,主瘀血,清两肠,退恙后虚热,洗遍体疥疮。
根能治瘰,花;治虚劳盗汗。
此草随处有之,惜药肆不备,医家亦少知利用,乃农村易得之良药也。
槐枝:(见外治)刘寄奴:味苦、性温。入心、脾二经。
破血去瘀,通经止痛。跌仆损伤,症结亦用。
此药为破血之品,多服令人吐利。故血气虚弱、无瘀滞者忌用。
自然铜:味辛、性平,无毒。
续筋接骨,折伤者依然复旧。消瘀破滞,疼痛者倏尔消除。
自然铜,虽有接骨之功、颇多燥烈之性,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