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脾三经。畏菖蒲、海藻、生姜。酒洗,去芦。
去瘀生新,舒筋润肠。温中止心腹之痛,养营疗肢节之疼。外科排脓止痛,女科沥血崩中。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归为血药,故入三经,而主治如上。本经首言主咳逆上气,辛散之勋也。头止血;尾破血;身补血;全和血;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气血昏乱,服之即定。
当归,善滑肠,泄泻者禁用。入吐血剂中,须醋炒之。
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无毒。入肺、脾、肝三经。恶石斛、芒硝。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煨熟,酒焙。
养血敛阴,柔肝定痛。通补奇经,女科必用。
敛肺而主胀逆喘咳,腠理不固;安脾而主中满腹痛、泻痢不和;制肝而主血热目疾,肋下作疼。
收敛下降,适合秋金,故气宁而汗止,专入脾经血分,能泻肝家火邪,故功能颇多,一言以蔽之,敛气凉血而已矣。
李时珍曰∶“芍药,同白术补脾,同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同甘草止腹痛及腿酸拘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
张元素曰∶“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本草求真》曰∶“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
芍药之性,未若芩连之苦寒,而寇氏云∶“减芍药以避中寒”。丹溪云∶“产后勿用芍药,恐酸寒伐生生之气。”嗟乎,药之寒者,行杀伐之气,违生长之机,虽微寒如芍药,古人犹谆谆告戒,况大苦大寒之药,其可肆用而莫之忌耶。
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经。畏咸水,反藜芦。
安神散结,益气养阴。去瘀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胎前产后,带下崩中。
色合丙丁,独入心家,专主血证。古称丹参一味,与四物同功,嘉其补阴之也。
丹参,虽能补血,长于行血、妊娠,无故勿服。
益母草:味辛,性微寒,无毒。入心胞、肝二经。忌铁。
活血行瘀,利水消肿。经闭不通,经来腹痛。临盆难产,子死腹中。
补而能行,辛而能润,为胎产要药。
此草善行走,凡崩漏者慎用。
红花: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酒喷,微焙。
通调血脉,去瘀生新。产后血晕急需,胎死腹中必用。
时珍曰∶“活血润燥,行血之要药也。”
红花过用,使人血行不止,人所未知。
月季花:味甘,性温。
活血调经,消肿止痛。
此花品种甚多,以每月开小红花,俗称月月红者,入药为佳。
泽兰:味苦、甘,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通达九窍,用于女科。和血有消瘀之能,利水有消蛊之效。
甘能和血,独入血海,攻击稽留。其主水肿者,乃血化为水之水,非脾虚停湿之水也。
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盖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泽兰,行而带补,气味和平无偏胜之忧。
艾叶: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肝、肾四经。苦酒、香附为使。陈久者良。
安胎气,暖子宫。止血痢,理肠风。灸除百病,吐衄崩中。
幸可利窍,苦可疏通,故气血交艾性纯阳香燥,凡血燥生热者禁与。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无毒。入大肠经。水浸、焙。
行血通乳,止衄消疔。
王不留行,喻其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也。古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常流,乃滑利及行血之力耳。
失血后,崩漏者,孕妇并忌之。
棕榈皮:味苦、涩,性平,无毒。
吐血鼻红肠毒病。十全奇效。崩中带下赤白痢,一切神功。
性涩,故止血有功,然惟血去己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为害。火炒烟尽,存性,窨地上,出火毒。
藕节:味甘、涩,性平。入肺、胃、肝三经。
止血消瘀、吐衄崩中均可止。芎同用,鼻渊脑泻缓能除。
《日华诸家本草》云∶“产后血闷,用藕节和地黄研汁,入热酒小便饮”。可以拯危。
又可开胃,解蟹毒。
藕皮∶能散血。
莲房:味苦、涩,性温,无毒。
入厥阴血分,能消瘀散血。经事频行不断,胎漏难于固摄。煮服解野菌毒,外治天泡湿热。
此物不宜久服。
阿胶:味咸,性平,无毒。入肺、肝二经。山药为使。畏大黄,蛤粉拌炒。
止血兮,兼能去瘀。疏风也,又且补虚。西归金脏、化痰止咳除痈痿。东走肝垣,强筋养血理风淫。安胎始终并用,治痢新久皆宜。
阿井乃济水之眼,故入肝治血证、风证如神。乌骡皮合北方水色,以制热生风也,真者,光明脆彻、历夏不柔。伪者,反能滞痰,不可不辨。
胃弱作呕吐,脾虚食不消者,均忌。
苎麻根:味甘,性寒,无毒。
安胎,止血。提气,固摄。胎动不安,肛门下脱。痰哮时作,小便带血。
苎麻根安胎,须与银器同煎。
蛇床子: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肾二经。
男子强阳事,妇人暖子宫。除风湿痹痒,擦疮癣多功。烧烟而吸入,救咽窒难通。
去足太阴之湿,补足少阴之虚,强阳颇着奇功,人多忽之,宁知至贱之中,乃伏殊常之品耶。得地黄汁拌蒸三遍后,色黑乃佳。
肾火易动者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