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樞卷之五竟
正:原作『止』,據輯要本改。
三:輯要本作『二』。
道樞卷之六
至游子曾慥集
虛白問篇驪山之姥,始釋陰符,載為發明,山澤之儒偉。
純粹子楊谷,字虛白,號純粹子見奇士於蜀都,方瞳湛然,月角有光。純粹子異之,從而問道焉。
奇士曰:唯。純粹子因曰:《陰符》不云乎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方,何謂也?
奇士曰:抱一者,煉神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水也。天生神水妙化之基,《易》所謂天一者也。真一子曰:此真鉛之精,天地之根,陰陽之祖也。萬類賴之生成焉,千靈乘之舒慘焉。夫能抱一守中則神氣不散,名真人矣。昔者,黃帝得天皇真一之經而不達其旨,乃見皇人於峨眉之山而問焉。皇人曰:真一者,在北極太淵之中,其前有明堂,其下有絳宮,於是華蓋金樓,左杓右魁,龍虎分衛焉。不奪不與,一安其所;不遲不疾,一入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居真,乃得通神;節飲約食,一乃留皂。故知一者非難也,守之而勿失者為難也。純粹子曰:世之學者以道為強名者也,號之虛無以為自然,無為更不修煉,斯何如耶?
奇士曰:斯言過矣,不知天地要用之機,陰陽變化之道。夫無為者,非不修煉者也。不因修煉其何以離於生死乎?所謂無為者,無所不為也。身外之物謂之有為可也,悟道修真非有為也。夫道者,性之本也;性者,心之源也。心性同體,應化無邊,是乃所謂自然者也知乎此而能虛心實腹,抱一而遷,則可以仙矣。
純粹子曰:富國安民者奈何?奇士曰:煉氣之法也。
《老子內丹經》曰:一身之設,一國之象也。聖人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氣為民。民安則國斯泰矣,民散則國斯虛矣。
夫能惜精愛氣,則所以長生者也。夫人之形稟父母精血而為,元氣所化者也。中黃真人曰:骨肉者以精血為根焉,靈識者以元氣為本焉。性者,命之本也;神者,氣之子也;氣者,神之母也;子母者,不可斯須而離也。如是則氣乃湛然住於丹田而成變化矣。《老子》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出息微微,入息綿綿,深根固蒂,此長生久視之道也。《內觀經》曰: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形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於是氣旺則人旺矣,氣衰則人衰矣,故日氣能富形,神能御氣而飛形者也。其訣在乎天門開,地戶閉,永永綿綿而勿廢。其吸也至於根,其呼也徹於蒂,如鸚抱卵,如魚生水,聖胎成而斯蛻矣。
純粹子曰:強兵戰勝奈何?
奇士曰:金液煉形者也。積魂以消陰魄,陽兵以禦陰寇,蓋用五行相剋,八卦相盪,歸根復命而成丹者也。黃帝曰:還丹百數,其要在乎神水華池。易真子曰:還丹者,反覆陰陽之氣者也。聖人設其法象誘太陽之氣,先為神丹以駐形神,然後能成其道焉。如國之有寇須兵以制之,既制之矣乃可行皇王之道焉。坎戊者,月精也;離己者,日光也;坎離者,水火也;子午者,卯酉也;龍虎者,烏兔也;震兌者,房參也;魂魄者,陰陽也;雄雌者,父母也;夫婦者,男女也;鉛汞者,金木也;甲己者,乙庚也;乙庚者,丙辛也;丙辛者,丁壬也;丁壬者,戊癸也;金華秋石者,嬰兒姥女也;黃芽白雪者,丹砂也;交梨火棗者,玉醴金漿也.;河車者;黃婆也;神水者,華池也。此殊名而同歸者也,其要不出乎陰陽而已。《太一志》曰:聖人括《易》象以煉鉛焉,固身保神非外物也。曹真人曰:以元氣補元氣,豈必丹砂石哉!陶真人曰:綴花不可以結實,內肉不可以成胎。立乾坤,運水火,合三才,應天符,然後可以為丹矣。劉真人曰:乾坤者,鼎也,天地之道也;坎離者,藥也,南北之位也;龍虎者,束西也。真一子曰:自復也、乾也、娠也、坤也十有二辰之中觀其氣候,分震巽之門,子而往,午而來,陰符陽火合於天符。三百有六十度,此晦朔陰陽刑德交會、天地變化萬物生成之數也。依乎刻漏而運行焉,奪取氣候入於神室之中,可使真鉛天地之母受此運用而產精神者也。《龍虎經》曰:道猶馭也,銜轡準繩,隨軏轍之處中以制乎外者也。蓋有偃月之鼎,其要在乎三日庚生以開兌之戶,黑金胚出而白銀來矣。九六者,春夏也,其施三五焉;七八者,秋冬也,其復來往焉。是知大丹者,元氣之所造化。故曰:華池神水,玉汞金鉛,乾坤運用,日月烹煎,屯蒙發火,進退精研,抽添沐浴,九轉一年,坎離貫通,功行三千,持之勿息,化形為仙。
純粹子於是始明三清之要,復問曰:止行煉神可乎?
奇士曰:斯神仙矣,為其形沉而神超也。
純粹子曰:止行煉氣可乎?
奇士曰:斯胎仙矣,為其神氣交感,結胎育嬰,如蟬蛻也。
純粹子曰:止行煉形可乎?
奇士曰:斯住世矣,為其返老而為少也。
純粹子曰:三法俱行則何如?
奇士曰:斯升天官矣。
純粹子曰:三法之外亦有道乎:
奇士曰:於是有存神入定,尸解活脫,投胎移形,躡斗步呈,五符三氣,五牙六字,抱月採日,服氣絕粒,吐納屈伸,道引存想,其條千數皆傍門之淺方,初學之漸階,不足進也。
純粹子遂從授煉神、煉氣、煉形之訣焉。
真誥篇
列仙之靈,吐辭為經;撮其玄機,可以順生。
杜廣平杜契宇也,後漢末人授玄白之道於介先生,常旦旦坐臥,任意存於泥丸,其中有黑氣焉;次存於心,其中有白氣焉,臍之中有黃氣焉。其初存也,氣出如豆,既而其大衝天。於是三氣如雲,纏咽繞身,而覆身之上,變而為火,在三咽之內復合景以煉一身,一身之內五臟照徹。如是旦而行之,至日中而止。於是服氣百有二十過,所謂知白守黑可以不死者也。《太素丹經景》曰:一面之上,常得左右手摩拭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極匝焉,可使皺斑不生,而光澤如少女矣,所謂山川通氣者也。
《精景按摩經》曰:臥起當平氣正坐,先叉左右手乃度以掩其頸後,因仰面視上而舉其頸,使頸與左右手爭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風氣不入,已,復屈動其身體,伸手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為之各三焉,外起以悅或厚帛,拭頸中及耳之後,使周匝俱熱溫溫然也。順髮摩頸若理櫛之無數焉,良久摩左右手以治面目,已,乃咽液二十過,以導內液。常行之則其目明,其體不垢,邪氣不干矣。於生氣之時咽液二七過,按體之所痛向其王方而祝:曰:左玄右玄,三神合真;左黃右黃,六華相當;風氣惡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澤,上下宣通;內遣水火,外辟不祥;長生飛仙,身常體強。祝已復咽液二七過,按所痛者二十有一過。常行之則無疾矣。耳目者,尋真之梯級,總靈之門戶也。常以.手按其眉後之穴三九過,以手心及指摩其目權上,以手旋其耳行三十過,其摩惟數數然無時也。既已則以手逆乘額上三九過,從眉中而復上行入髮際,其咽液無數焉,常行之目清明矣。眉之後有小穴,是為上元六合之府也,其生化生日之輝焉。目之下權之上,是庾明之津也,以手旋其耳者,採明瑛之道也。夫人之老鮮不始於耳目者也,以手乘其額之上而內存赤子,則日月雙明,上元喜矣。於是終三九之數,是為手朝三元,固腦堅髮者也。首之四面,以左右手乘之,順髮就結,惟令多焉,於是首血流散,風濕不凝矣。既已則以手按其目二九過,是為檢目神者也。
司命束卿曰:清齋辟穀,則晝存日夜存月,在於口中,使其大如環,其日赤色有紫光九芒焉,其月黃色有白光十芒焉,於是咽其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數焉,或使日月居於面,左日右月,於是二景與其瞳合氣相通,是為攝運生精、理和魂魄之道也。
太虛真人曰:月之五日子之時,內存日象從口而入,在於心之中,使照一心之內,與日合光,覺其心暖焉,即咽液九過,至於十有五日,二十有五日、二十有九日復為之,則耳目聰察,百關鮮徹,面有玉光,體有金澤。十有五年,太上遣仙車至矣。
《大智慧經》曰:內存心中有日大如錢焉,赤色而有九芒,從心而上,出喉至齒,回還胃中,如是良久,自見其心胃已。乃吐氣咽漱三十九過,一日三行之,行之一年疾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可以得道,日行無影矣。夜服月華如服日焉,惟從腦中而下,其入於喉芷,亦不出於齒而還入於胃。
張微子曰:平旦先閉目內視,如見五臟,因口呼出氣二十四過,使目見五色之氣相纏於面,因入於口納此五色之氣五十過,咽液六十過,扣齒七通,咽液七過,乃開目,久行之常乘雲霧而行,此服霧之方也。
九華真妃曰:日者霞之實,霞者日之精。唯聞服日之法,未見餐霞之經。餐霞之經甚秘焉,致霞之道甚易焉。目者,身之鏡也;耳者,體之牖也。視多則鏡昏,聽眾則牖閉矣;吾有磨鏡央牖之術焉。面者,神之庭也;髮者,腦之華也。心悲則面焦矣,腦臧則髮素矣,精元內喪則丹津損竭矣;吾有童面還白之法焉。精者,體之神也;明者,身之寶也。勞多則精散矣,營鏡則明消矣,,吾有益精延明之經焉。守真一篤者,一年則首不白,禿髮更生矣。內有家業子孫之羈,外有王事朋友之交,耳目.廣聞,聲氣雜役,則道不專,行事無益矣。真才多隱乎林嶺之中,遠世而抱找則嬰顏而玄鬢矣。於是吾將致乎玉醴金漿、交梨火棗騰飛之藥,若體未真正,邪念盈懷,則不能致矣。火棗交梨者,非外物也。其生於心。其中有荊棘則梨棗不見矣。
青童大君曰:欲殖滅度根,當拔生死栽;沉昤墮九泉,但坐惜形骸。
西城真人曰:神為度形舟,薄岸當別去;徘徊生死輪,但苦心猶豫。夫學道者可不自力乎哉!夫人之死也,其形如生者,尸解也。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髮不脫,而堅形骨者,尸解也。尸解之仙,方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游九宮而已。得道之士暫游太陰者,太一守其尸,三魂營其骨,七魄衛其肉,胎靈保其氣矣。為道者,當令三關常調焉。口者,心之關也;足者,地之關也;手者,人之關也。三關調財五臟安矣。姜伯真遇仙,仙使乎倚日中,其影偏焉。仙曰:子篤志學仙而心不正,何也?吾誨汝。日出三丈,措手二肩之上,以日當其心,心暖則心正矣。從之遂得道焉。以夜半去枕平外,握固放其體,若氣調而微者,身神具者也。學道有九患焉:有志無時,一也;有時無友,二也;有友無志,三也;有志不遇師,四也;遇師不覺,五也;覺而不勤,六也;勤不守道,七也;志不固,八也;固而不久,九也。喜怒損其志者也,一及樂損其性者也,榮華惑其德者也,陰陽竭其精者也;道之忌也。為道者,口常吐死氣而取生氣焉,慎笑節言而思其形焉。式規之法能使目明,何也?吾以甲子旬取束流清水,合真丹以洗其目,斯則明矣。
太上曰:人命在幾日問?或日數日間,或曰終食問。太上曰:未也。或日在呼吸問。太上曰:善哉!可謂知道矣。
紫微夫人曰:為道者,譬持火入冥室,其冥即滅而明獨存矣。財色者,其如刀刃之蜜歟!孺子知其甘於口而不知有截舌之患焉。
南極老人曰:愛而生憂,憂生則有畏。故無愛則無憂矣,無憂則無畏矣。
太上真人曰:彈琴絃緩如之何?或曰:不嗚不悲。曰:絃急如之何?曰:聲絕而傷悲。曰:緩急得中如之何?曰:眾音和合,八音妙奏矣。
太上真人曰:學道執心其如琴乎t學道之人如思朝食,未有不得者也;惜氣如惜面目,未有不全者也。下士競於求名,其如香以自墦,墦則氣滅,徒欲眾聞之,不亦惑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