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於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一〕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注释
〔一〕退避荣宠夏敬观校(以下简称夏校):祠堂本有夹注:“一作远引疾去,以深戒前日之祸”十三字。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後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一作衣)微行,饮於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一作罪大)也”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一作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俱)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
其後章献皆用之。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一〕。
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因言:“庶几与举子於饼肆中作赋,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

太宗闻之大怒,是岁殿试,庶几最先进卷了,遽叱出之。由是何为第一。
故参知政事丁公、(度)晁公(宗悫)往时同在馆中,喜相谐谑。
晁因迁职,以启谢丁,时丁方为群牧判官,乃戏晁曰:“启事更不奉答,当以粪墼一车为报”晁答曰:“得墼胜於得启”闻者以为善对。

石资政(中立)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朝,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遂自左掖门入。有一朝士,好事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去声)掖门入?”石方班,且走且答曰:“为大(音)王迎授”
闻者无不大笑。杨大年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於一隅。
大年因诵贾谊《鹏赋》以戏之云:“止於坐隅,貌甚闲暇”石遽答曰:“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基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
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
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