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功夫,进了城,就听见爆竹声声,街上摆列着许多花灯,做买卖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林之洋说:“看这么多花灯,正如我们的元宵节了。”
多九公说:“这真奇怪!”
于是就找人了解个究竟。原来这里的风俗,嫌正月里太冷,过年没有意思,而八月天高气爽,不冷不热,正好过年,所以将八月初一日改成元旦,中秋改成上元。现在正是元宵佳节,所以如此热闹。
三个人观灯,顺便想拜访精通筹算的人。虽然找到了几个人,都不很精通。于是继续访问。
访问了好久,忽然发现一家的门前贴着一张”春社候教的纸条。”
唐敖不由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个地方还有灯谜,我们干嘛不进去看一看?没准碰上善于筹算的人呢。”
多九公说:“好主意。”
三个人一起往前走,一进大门,看见二门上贴着“学馆”两个大字,唐敖、多九公都吓了一跳,想退回来,却忘不了灯谜。
林之洋说:“你们尽管大胆进去。他们如果要谈知识、学问,俺的‘鸟枪打’,上次在淑土国就曾让有的人佩服过,现在怕什么!”
两个人只好跟着到了厅堂里,见墙壁上贴着各色的纸条,上面写着很多灯谜,两旁围着许多人在那里观看,个个戴着儒巾,穿着白色丝绸衣服,似乎都很有文化,并且都是白发老翁,里边没有一个年轻人,他们这才稍微放心。
主人给他们让坐。三个人走到前边细看,只见里边有一张纸条,上书:“‘万国咸宁’,打《孟子》六字,赠万寿香一束。”(“万国咸宁”,
赠万寿香一束,都:宁,平安;万寿香,烧的一种香;束,把。)
多九公说:“请问主人:‘万国咸宁’,是不是‘天下之民举安(举安,都平安。)’?”
一老人回答说:“老丈您猜的很对。”于是把纸条和赠送的万寿香送过来。
多九公说:“随便玩玩,怎么能要您东西?”
老人说:“老丈您愿意指教,我们很感激,这点东西,只不过是为了使大家增添一点儿兴趣。我们这个地方历来猜谜都
如此。读书人之间的一点意思,请不要见笑。”
多九公连说:“岂敢!岂敢!”只得把香收下了。
唐敖说:“请教九公,上次在半路上看见的眼生在手掌上的,是什么国?”
多九公说:“那是深目国。”
唐敖听了,就高声问:“请教主人:‘分明眼底人千里’,打个国名,是不是‘深目’?”
老人说:“老丈您猜的正对。”也把赠送的东西送来。旁边看的人齐赞道:“用‘千里’形容‘深’字,想得真是妙极了!这个灯谜做的好,猜的也好!”
林之洋说:“请问九公:俺听见有人称女儿为‘千金’,那么,‘千金’就是女儿了?”
多九公连连点头。林之洋说:“真如此,他那墙上贴着一条‘千金之子’,打个国名,是不是就是‘女儿国’了吧?我去问他一声。”
没想到林之洋说话声音不大,那位老人早就听见了,连忙回答说:“小哥(小哥:对年轻人亲切的称呼。)你猜的真对。”
唐敖说:“这个‘儿’字用在这里也真有意思。”
林之洋说:“那‘永赐难老’打个国名”
老人笑着说:“这屋里贴的纸条,只有‘永锡难老’,根本没有‘永赐难老’。”
林之洋忙改口说:“俺说错了。那‘永锡难老’,是不是‘不死国’(“永锡难老”,
“不死国”:锡:赐;老:年老、死亡。叫它永远难死亡,就是不死国。)?上面画的那只螃蟹,是不是‘无肠国’(这是说螃蟹没有肠子,所以谜底是无肠国。)?”
老人说:“不错。”也把赠送的东西送来。
林之洋说:“俺满腹经纶,还有许多‘老子、少子’一类的书,可惜俺记性不好,不能一下子想出来。”
旁边有位老人说:“请教小哥,这部‘少子’是什么书名?”
唐敖听了,不由得暗自心急。林之洋却说:“您问’少子‘吗?就是‘张真中珠’。”
老人说:“请教小哥,什么叫‘张真中珠’?”
林之洋说:“我告诉您,这个‘张真中珠’,就是那个‘方分风夫’。”
老人说:“请问‘方分风夫’又是什么意思?”
林之洋说:“‘方分风夫’,就是‘冈根公孤’。”
老人笑着说:“尊敬的老兄,怎么忽然跟我说起你们老家的方言来了?这比灯谜还难猜;跟您闲谈这些,还不如猜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