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狼教众部正式被编入军中,由段雯、元无恨、小可三人带领。
  正如郭子仪所说的那样,叛军由于粮草接应不上,没几日,便退了兵。此战双方均未伤亡。
  此路叛军虽退,但常山、魏博、汴州、睢阳等地仍是战火纷飞,李光弼部维持在太原、常山一带抗敌。有一支叛军一直深入黄河南边,企图攻陷洛阳、长安。郭子仪即带军赶去救援。但叛军出师早,唐军即使再快,几日之内也到不了洛阳,到那时叛军恐怕连长安也占了。
  正一筹莫展,段雯道:“李元帅不必发愁,夜狼教分舵遍布大江南北,只要传令让他们抗敌,虽然不善作战,但也足以拖延一段时间,大军便可赶到。”
  郭子仪道:“谁可前往?”小可道:“末将愿往。”于是段雯将乌云驹借给小可,到黄河下游一带给分舵送信。
  洛阳、青州、魏博、徐州等地立即全副武装,各地军民也同仇敌忾共同御敌。
  叛军浩浩荡荡南下而来,开始一路畅通无阻,哪知一到常山,便遭阻击,老将刑无伤亲自出城抗敌,大战一场。叛军并不恋战,绕城继续南进。
  到了魏博,夜狼教分舵及魏博百姓自发成军,拿着兵器,虽然是些镰刀、铁耙篱之类,但个个奋勇,打得叛军无法前进。
  几日时间,唐军大部已赶过来,在魏博附近展开大战,最终歼灭敌军无数,余部逃回范阳。
  前后半年多,在北方各地猖狂肆虐的史朝义叛军基本都已被逼回了老巢。唐军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于十月大举向范阳进军,此次是要把叛军彻底剿灭。
  李、李两路大军开向范阳。别看叛军连连败仗,人马死伤无数,但还有部分兵力苟延残喘。再加之范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要永绝后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值秋高气爽,浮生一片金黄。
  大军围于城下。范阳城中粮草、弓箭充足,终日紧闭城门,免战牌高挂。唐军有几万之众,每耗一日,各种花销也吃不起。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万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可见远行作战,长期不归,国库也得被掏空了。
  郭子仪心中焦急,眼看就要隆冬,那时北方天气寒冷,光棉衣棉被一项,也不够带了的,考虑再三,决定攻城。
  兵法又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家之所以把攻城列为最下策,其原因是攻城所耗之兵力太过惨重,守城者居高临下,一人可敌十人,而攻城者百人也未必有一人登得上城楼。因此必大伤元气。
  郭子仪出此下策也是情非得已,果然,范阳守将以滚木雷石对之,在云梯上浇油放火而烧之,城上城下血流成河。
  段雯等只是干着急。敌军一放箭,城下又有一片倒下。
  忽然,段雯想起当初磨镜给的突火枪,心中有了计策,忙取了突火枪,奔向元帅大账。
  段雯待兵士通报后进入大帐急道:“元帅,末将已有计策,请速速下令停止攻城,再这样下去,损失将无法弥补。”郭子仪道:“我军人多势重,现已占上风,倘若撤了兵,恐怕下次便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你有什么计策,能保证必胜?”
  段雯道:“请元帅放心,末将没有半句虚言,如再耽搁,将有更多的人战死。倘若末将延误了战机,愿受军法处置。”
  郭子仪心想:“几次征战,段雯屡建奇功,别看是一女流,却很是厉害,说不定真有什么好主意呢!”便传令下去:“鸣金收兵。”
  唐军终于从高耸的城上撤下,一个个浑身是血,再无半点力气。
  帐中,段雯取出突火枪道:“元帅,这个叫突火枪,是一个老人造的,内装火药,一拉后面的捻线,火药便爆出,不但射得远,且威力无穷。末将请元帅传令将突火枪放大比例,打造出一批突火枪,突火炮。攻城之时,将士们排成阵势,将盾牌挡于头上,则城上射下的箭可挡矣。于盾牌缝隙之中,放突火枪炮,炸向敌城。”
  郭子仪将信将疑接过突火枪,问道:“这么个小铁筒能有如此威力?”段雯道:“元帅出帐一试便知。”“不必了。来人,把云中附近的工匠都招集起来,照这个东西造上五千支,并放大比例造五门突火炮。三天之内完成。”郭子仪把突火枪交给了一个将军。
  段雯看着这个黑脸元帅,心想:“莫不是当了元帅都这般厉害?”
  几百工匠日夜劳作,终于赶制出五千突火枪,如数交至郭子仪。但突火炮太难造,只造出一门。次日,兵将各领到突火枪,学了如何使用,练习一番,便举起盾牌,向范阳发起又一轮猛攻。
  范阳城守将见唐军人人高举盾牌,连成一片,整齐地向城墙移动,忙下令放箭。一支支箭如下雨般落下,挂在盾牌上发出噼啪的声音,全部被挡开。偶尔有一支箭从盾之间的缝里射进。但大部分队伍还在前进。
  范阳兵将一时愣住,不知如何是好。发愣之际,唐军已离墙根不远,所有人就地坐下,斜支着盾牌,持起突火枪,往城上猛射。
  范阳的将士哪见过这阵势,直炸得哭爹喊娘,血肉模糊。
  这一仗,唐军打得异常卖力。因为众人知晓,若此战攻破了范阳,从此便天下太平,再不用受战乱之苦了,于是个个猛拉捻线,勤装弹药,一个劲地冲着城上打。
  后面突火炮一响,“轰”!城墙壁一角被炸塌了。又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唐军将士拨出刀剑,呐喊着冲进城去,
  此战唐军大获全胜,史朝义兵败自杀,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然而,有一人担惊受怕地希望战争延续,那就是桑云铮。自从公孙昊日日在三叶如意草前焚香许愿,他就终日忐忑不安。一年以来,叛军节节败退,眼看不行了,惊得他连忙动身想再去搅搅局。可还没来得及走,就传来史朝义兵败自杀的消息。看来,要再乱起来,使得武林黯淡,是不可能的了。好在公孙昊现在还尚未察觉什么,只好静观其变。
  武林经过这场动乱,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很快复苏了,各门派之争也渐渐频繁起来。
  公孙昊仍是日日焚香。桑云铮心中暗想,即使此草真的灵验,也不该如此迷信,天长日久,颓废于此,可是荒疏了武功呀,还什么武功第一。
  日子一天天太平,公孙昊这里再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与别处的联络也少了。千竹山好像与武林诸派隔绝了一样。
  终于有一天,公孙昊开始发牢骚:“什么三叶如意草,根本什么用也没有,跟普通的烂花破草没什么两样!”
  从那以后,公孙昊脾气越发越利害,有一次竞把花瓶向桑云铮头上砸去。所幸并无砸伤。
  回去后桑云铮左思右想,总觉得想不出个办法来瞒天过海。展转难眠,过了大半夜,望着屋顶,桑云铮忽然自言自语道:“桑云铮枉你聪明一世,还想什么瞒天过海之计。大丈夫不应屈居人下,倒不如永绝后患,以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