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看快断气了,力不可支,却有话嘱托东后。等西宫走,他即对东后招手,东后膝行上前,泪如雨下。皇上想:十余年结发深情,伉俪如笃,只有我负她,她从未有丝毫半点怨言,真是大度宽容。但是她忠厚老实、懦弱无能,我只怕我死后她要吃西宫苦头。
  咸丰帝:御妻,六岁皇儿我心不放,还烦你多照应,与兰儿将他好好扶养,得承大统坐龙廷,我纵死黄泉也安心。
  东宫:皇上万安,有臣妾在,就有皇儿在,你放心吧。
  咸丰帝:那肃顺乃是个贪婪之辈,你须谨防他二三分。
  东后不解,想肃顺乃是忠良,皇上平时经常说他好的,为何一反前言?
  东宫:皇上,肃顺不是耿耿忠心嘛?
  咸丰帝:唉,老实人……莫说你人老实要上他当,平日我也上他当。今朝末,全给我看出来啦。他刚才进宫叫怡亲王跪奏,要我封他俩为摄政王。我眼睛一闭,不开口,表示不答应,他对怡王做手势,要怡王取笔,逼我签字。他当我未见,不料我,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开,眼开眼闭,我全看见的。
  咸丰帝:他心未必是你心,你休要将大权旁落归他人。
  东宫:喔,原来如此,臣妾记下了。请问皇上,还有这第三桩?
  咸丰帝:我悔当初不该违祖训,当初将她封妃嫔,更不该容她批奏本。她人狡黠、有野心呐。
  说完,皇上用手摸出两件东西,一只印章,高五十毫米,长二十毫米,宽十毫米,朱文篆刻,是块田黄石的章。另一道是咸丰精神好时御手亲笔写的六行叫密札,上写:“那拉贵妃如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可即按祖制处治。”下面是年月日,并早已盖上玉玺大宝。
  皇上用瑟瑟抖的手将密札传过来。东宫大吃一惊,但君命难违,双手一接,忙不迭朝怀内一藏,道一声:“臣妾遵旨。”
  皇上听罢,好象千斤石放下,顿时气绝身亡。
  东宫见皇帝吐血,连忙站起来,要去扶他,拼命哭喊:“皇上!”
  外面的太监、宫娥、格格见状,情知不妙,要紧赶来。一摸皇帝,身体已经绷硬毕挺。
  太监:启奏娘娘,皇上晏驾啦!
  东宫如梦初醒,直扑上前,扶尸惨呼:“皇上……”
  东宫欲要自刎殉节。幸亏旁边众宫女强拉软劝,务请皇后明义节哀。
  西宫闻讯赶到。幸亏她有主见,立召军机、王公大臣商备善后。并颁告天下,报丧致哀。
  皇帝之病,已有多年,所以梓宫早已准备。当初民间死人躺棺材,皇帝不叫棺材,他死后咽的叫“梓宫,亦叫“金匮”,是用梓木做的,十分坚厚。常言:“千年松,万年梓”,尸体不腐,据说有冬暖夏凉的味道。总之,皇家婚丧,糜烂铺张,何况天子驾崩?天子是以天下养的,所费金银,真是“一掷万金。”死一个皇帝,天下百姓最起码要勒紧裤带苦一年。
  八大臣忙乎起来,皇帝开吊、大殓,小皇帝接位,改年号为“祺祥修。老皇帝在未尊徽号之前称“大行皇帝。”东西两宫尊为皇太后,东宫为母后皇太后,尊为慈安,西宫为圣母皇太后,尊为慈禧。
  大行皇帝梓宫暂厝于澹泊敬诚殿里。梓宫旁有只紫檀柜,里放一只鎏金印盒,内藏大清国宝——玉玺印。其实不是玉玺,真的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铸成,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后因王莽篡位,逼宫索印,薄太后掷莽贼,在柱上缺损一角,用赤金补上。
  后来,三国年间江东孙坚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该玉玺被孙手下在枯井中打捞而出,孙坚怀宝撤军,回江东欲自称帝,被袁绍弟兄追逐,孙死于江夏太守黄祖之手。直到三国一统开晋朝,此宝落在司马帝手中,一直至今,再未出现。故大清国宝,虽称玉玺,实乃赤金铸就,印上一半刻有满文,一半刻有汉文,沿袭至今。只要皇帝大宝,统称玉玺了。
  当时东西后与八大臣议定,大行皇帝梓宫派专人护守:不奉两宫懿旨及八大臣同意,任何人不得擅入。即使东西宫或肃顺等八大臣,也不准单方擅入,违者有惊驾之罪。一则宫中成法,恐冲犯先皇梓宫。更主要的是,咸丰帝是十一年辛酉七月十六日归位,年方六岁的皇太子载淳于灵前即位,因国乱之际,小皇年幼,恐生变故,所以连皇帝的玉玺大宝也安放在老皇梓宫旁边。凡逢下旨,再由管宝太监小林请两宫旨,奉顾命大臣令,履行手续入内取宝钤印,因此该处有御林军严加看护,任何入不得擅入。
  围绕着这只玉玺印,西太后和肃顺一场短兵相接的夺印之争,帷幕已经拉开。
  东太后已搬入东暖阁,西太后也搬入西暖阁居住。慈禧如今,真是“食不知味、夜难入眠”,老皇晏驾,皇儿冲令,朝政大权被以肃顺为首之八大臣通揽。她寻思,肃奸是我死敌,平时他扬东抑西,处处钳制于我,一旦他时机成熟,我母子岂非死于他手?自从老皇归天以来,他派在宫中的守卫,又增添一倍,原来有荣禄统领,现在又派来了个三品统领,名为加强保卫,实质暗中监禁我们。宫中消息不通,皇城方面以恭亲王为首的一批重臣如有什么动静消息,都给肃奸从中切断。种种迹象,对自己是万分不利。如果他一旦发难,我只是除死别无它法。
  西太后越想心中越是不安和不甘……当今之计,唯有说动东后,与我合为一体。我要使肃奸喜形于色、得意忘形,我要暗中点拨得老实的东后也看出肃奸之跋扈凶暴揽权,我要逼得肃奸对我俩更跋扈、更嚣张、更专横,要使东后也恨肃奸。借她昭阳正宫的名义,联合起来,同意与我一起来剪除肃党。所以西太后有意识的今天在东太后面前窜,明天在东太后面前煽,加上肃顺确实跋扈飞扬,特别大行皇帝临终第二桩就是针对肃顺,要东太后小心提防,休要大权旁落属他人。经慈禧一点拨,东太后越看肃顺越不象话。
  其实,肃顺十分敬重东太后,他主要是扬东抑西,故意贬西太后。但是,现在的东太后已经与西后合为一体了,她认为她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你顶撞西太后,就是顶撞我东太后。外加,自己男人的话不会错,是金科玉律,现在你刚掌权已经专横,以后你还了得?权力,一定要夺回来!啊哟,我自己不会掌权……不要紧,妹子会掌的。她就是我,我即是她。老实是她做了西太后的护身符,还浑然不知。一直到光绪十一年,死在西太后手里,她还不知自己是怎么会死的。
  今天听了西太后煽动,她忙问妹子如何从肃顺手里夺权呢?西太后早有准备,指指台上一道奏摺说:阿姐,这是御史董元醇的摺子,大意是说:当今国乱之际,幼主冲令,难以亲政,要求两宫垂帘听政,在近支亲王中选一辅国,以免大权旁落。
  东太后说:“太后听政,祖制上没有的。”西太后说:“吾朝虽没有,但历代皇朝老早有哉。”东太后问:“那个朝代有太后听政呢?”西太后想吕后就是,刘邦一死她就篡权。但吕后名声难听,老实人一听要吓的,说一个好的吧。
  西太后就说:“阿姐,宋朝哲宗皇帝也是冲令即位,宣仁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起用司马光,重用吕公著、吕大防、范纯正,天下大治、史册称美、留传千古。”东太后一听,点首同意。西太后又说,明朝我俩在东暖阁召见八大臣,必须如此这般,东太后完全赞成。
  一宵已过,直达来朝,东西宫驾坐东暖阁。一声叫起,安德海传喊向外,八大臣整冠拂马蹄袖匍伏参拜。两宫叫免礼,八大臣谢恩按品级侍两旁。西太后对东太后望望,意思说:“你先开口吧。”东太后对西太后望望,意思说:“我不行,笨嘴笨舌,连搬嘴也搬不像的,还是你讲吧。”
  西太后想:本来就想我先开口,因为你是正宫,再说现在我要利用你,帮我夺权,所以和你假客气。既然你自愿叫我先开口,那末我不客气了。不料想,这木太后她这样一让,终就变成了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