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竞渡,治其舟使轻利,谓之飞凫,又曰水车,又曰水马。相传以为始于越王勾践,盖断发文身之俗,习水而好战,古有其风。而《荆楚岁时记》则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江,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至今为俗。”然考之《怀沙赋》,则曰:“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似非五月五日,岂原以孟夏徂南,至五日方赴渊乎?未可知也。梦得《竞渡曲》云:“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梦得盖以此为屈原事。《初学记》说筒棕事,引《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见祭甚善,常苦蛟龙所窃,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系缚之,二物为蛟龙所畏。’”东坡尝作《皇太后合端午帖子》云:“翠筒初窒楝,①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注云:“新筒裹练,明皇《端午诗序》也。盖取吴筠《续齐谐记》,今行于世,与明皇所用盖同。徐坚集《初学记》引筠此记,乃作楝叶,岂传写之误邪?”东坡之意,董谓楝当作练也。(《丛话》后十二)
①《丛话》宋本、徐钞本“楝”作“练”,是。
《三齐略记》云:“不其城东有鲎山,郑玄删注《诗》、《书》,栖于此,山上有古井,不竭,傍生细草,如薤叶,长尺余,坚轫异常,土人谓之康成书带。”故梦得诗“墨池半在颓垣下,书带犹生蔓草中。”东坡诗“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汪彦章诗“门外满生书带草,林间知是德星堂。”何文缬《送王正臣序》云:“烟波晕墨头鱼,风庭绿书带草。”皆用此事。墨头鱼,予尝问人,有泉州南安县佛迹长老遒龚者,蜀人也,尝谓予言:“嘉州乌牛山在水中心,昔郭景纯注《尔雅》于此,有台在焉。景纯每以研之余水,沥于台下,遂生墨头鱼,至今有之。后人作佛刹于其上。”(《丛话》后十二)
梦得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①朱雀桥、乌衣巷,皆金陵故事。②《舆地志》云:“晋时王导自立乌衣宅。宋时诸谢,曰乌衣之聚,皆此巷也。”王氏谢氏,乃江左衣冠之盛者,故杜诗云:“王谢风流远。”又云:“从来王谢郎。③”比观刘斧《摭遗》载《乌衣传》,④乃以王、谢为一人姓名。其言既怪诞,遂托名钱希白,终篇又取梦得诗实其事。希白不应如此谬,是直刘斧之妄言耳。大抵小说所载,事多不足信,而《青琐摭遗》,诞妄尤多。(《丛话》后十二、《草堂诗话》二)
①案:此《乌衣巷诗》。
②《诗林》一引至此,《舆地志》云云作另一节。
③《草堂诗话》有“是也”二字。
④《草堂诗话》无“载《乌衣传》”四字,直录原文。
《琵琶行》云:“家在虾蟇陵下住。”予按《国史补》云:“旧说董仲舒墓门下,人至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语讹为虾蟇陵。”故东坡诗云:“只鸡敢忘乔公语,下马聊寻董相坟”,又《谢徐朝奉启》云:“过而下马,空瞻董相之陵”,盖用此事。郭氏《佩觽》亦尝论此云:“长安董仲舒墓名曰下马陵,今转语为虾蟇陵。事出《黄①京纪》。白氏《琵琶行》,盖徇俗之过也。”予谓世俗讹谬极多。古乐府有《相府莲》者,其后讹而为《想夫怜》;药名有“补骨脂”者,其后讹而为“破故纸”,亦岂下马陵之类欤?(《丛话》后十三)
①“黄”,宋本《丛话》作“两。”
义山诗:“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①人。”②按《酉阳杂俎》云:“旧传月中有桂树,〔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③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故宋子京《嘲月诗》亦云:“吴生斫钝西河斧,无奈婆娑又满轮。”〕④《缃素杂记》尝论吴生斫桂事,引李贺《箜篌引》云:“吴质不眠倚桂树。”⑤李贺谓之吴质。段成式谓之吴刚,未详其义。⑥窃意《箜篌引》所谓吴质,非吴刚也,恐别是一事,魏有吴季重亦名质。(《丛话》后十四、《玉屑》十六)
①《诗林》“树”作“桂。”
②案:此同《学彭道士参寥诗》。《诗林》作《月桂诗》。
③《诗林》无“有蟾蜍”至此数语。
④《诗林》无“故宋子京”至此数语。
⑤案《长吉集》有二《箜篌引》,此《李凭箜篌引》中句。
⑥《诗林》二引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