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谦之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庄子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语本老子一章”无名,天地始“与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九知针石篇杨上善注曰:”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语亦出此。
又案:道生一,一者气也。庄子知北游篇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李道纯曰:”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赵志坚曰:”一,元气,道之始也,古昔天地万物同得一气而有生。“大田晴轩曰:”一二三,古今解者纷纭不一。案淮南天文训:“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以一为一气,二为阴阳,三为阴阳交通之和也,此说极妥贴。“又曰:”案道,理也;一,一气也;庄周所谓“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盖此三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万物生焉,故曰“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谦之案:淮南精神训引”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高诱注:”万物以背为阴,以腹为阳。“又汉书高帝纪注引作”向阴而负阳“.又列子天瑞篇:”冲和气者为人。“太素卷十九知针石篇杨上善注曰:”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尽从三气而生,故人之形不离阴阳也。“语皆本此。”抱“,傅本作”袌“;”冲“,范应元、高翿作”盅“;”气“,张嗣成作”?“.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严可均曰:”不毂“,御注、王弼作”不谷“.
魏稼孙曰:”而王公以为称“,御注”王公“字倒。
罗振玉曰:敦煌己本”为称“作”自名“.
谦之案:傅本作”王侯以自称也“,范本作”王侯以自谓也“.范曰:”严遵同古本,河上公作“而王公以为称”,今从古本。“按今怡兰堂与道藏二严本均作”而王公以名称“,与范所见不同。劳健曰:”“王公以为称”,诸唐本河上本皆如此。此作“王公”,乃与“称”字谐韵,亦如第三十二章“侯”“守”字,第三十九章“王”“贞”、“王”“称”字,当从诸唐本。“案从唐本是也,公、称为韵非。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严可均曰:”或益之而损“,御注无”或“字。
罗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无”或“字。
谦之案:磻溪、楼正、顾欢、彭耜、高翿亦无下”或“字,严遵本无下”或“字及首三字。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罗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均作”亦我义教之“.
谦之案:邢玄、磻溪、楼正、彭耜、赵、高与敦本同。室町本作”人之所教,我亦教人“.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引”亦“下有”以“字。傅本”人之所教我,亦我之所教人“,范本”亦“上有”而“字。范云:”王弼、严遵同古本,河上公作“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案严本今作”人之所教,亦我教之“,与范所见不同。诸王本、广明本同此石。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谦之案:敦煌本”强“作”强“,”教父“作”学父“,傅、范本同。
范应元曰:音辩云:”古本作“学父”,河上公作“教父”.“按尚书”惟?学半“,古本并作”学“字,则”学“宜音”?“,亦教也,义同。父,始也。今并从古本。
马叙伦曰:范、罗卷及弘明集六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引并作”学父“.成疏曰:”将为学道之先,父亦本也。“是成亦作”学父“.成疏引顾欢曰:”其?学之本父也。“则顾本作”?“,”学“为”?“省。说文曰:”?,觉悟也。“各本作”教父“.
谦之案:”教父“即学父,犹今言师传。方言六:”凡尊老,南楚谓之父。“”将“字与庄子德充符”丘将以为师“之”将“义合。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
右景龙碑七十三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本七十九字,范本八十字。河上本题”道化第四十二“,王本题”四十二章“,范本题”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罗振玉曰:敦煌本无”骋“字。
彭耜曰:叶梦得无”骋“字,达真子”坚“作”刚“.
谦之案:诸河、王本及傅本同此石。范本作”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并云:”淮南子有“于”字,与古本合。“案淮南子原道、道应二篇今本引此均无”于“字,与范所见不同。又御览木部一亦引”坚“作”刚“.
无有入于无闻。
严可均曰:御注、河上、王弼无”于“字,傅奕、淮南子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魏稼孙曰:”无有入于无闻“,”闻“疑碑误。”闻“释”间“,严误。
焦竑曰: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而”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第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无有“上敓”出“字,可据淮南子引文增。道应篇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疑后人改之也。老子注:”无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是所见本尚未敓”出“字。
王道曰:无间,无隙也。寻丈之水,能浮万斛之舟;六尺之辔,能驭千里之马。至柔驰骋至刚者,此类是也。天地之气,本无形也,而能贯乎金石;日月之光,本无质也,而能透乎蔀屋。无有入于无间者,此类是也。
是以知无为有益。
严可均曰:御注作”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益“,河上、王弼有”之“字,不重”益“字。魏稼孙曰:严举御注”之“字”益“字,失校御注”是“上”吾“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均无”吾“字、”之“字。
谦之案:诸河、王本均作”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景福、室町、范本同,”无“作”无“.顾欢作”吾是以知无为有益“,彭耜作”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谦之案:傅本”希“作”稀“,下有”矣“字。范本、景福本”无“作”无“.此所云即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旨。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高本汉、奚侗:坚、间为韵。按坚,真部,间,元部,此元、真通韵。薛蕙曰:”坚犹刚强,不曰刚曰强,变文?韵也。“
右景龙碑三十八字,敦煌本三十七字,河、王本三十九字,傅本四十四字,范本四十二字。河上本题”遍用第四十三“,王本题”四十三章“,范本题”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