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
续资治通鉴纲目第二十七卷所载,乙未夏六月从我太祖高皇帝渡江者凡十人,
(续资治通鉴纲目第二十七卷所载乙未夏六月从我太祖高皇帝渡江者凡十人,第二十七卷原无,据明古今说海本补。乙未夏六月原无,据明古今说海本、清学海类编本补。)
今各略考其终始如左:(今略考其终始,终字原缺,据明古今说海本补。)曰徐达,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封信国公。洪武三年改封魏国公。
(洪武三年改封魏国公,公字原缺,据明朱当氵眄(下称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补。)十八年薨,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子允恭,袭封公爵。次增寿,永乐初封定国公。
曰冯国用,官至帐前都指挥使。立功草昧时,早卒,追封郢国公。子诚,官至佥大都督事。弟胜,(弟胜,弟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补。)
洪武三年封宋国公。
曰邵荣,官至平章政事,以谋反诛。
曰汤和,官至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洪武三年封中山侯。十年,进封信国公。二十八年薨,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武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卷一二六汤和传补。)子鼎,先卒,追封信世子。
曰李善长,文臣,官至太师、中书左丞相,封宣国公。洪武三年改封韩国公。二十四年以罪赐死。子棋,尚顺德公主,授驸马都尉。
曰常遇春,书至平章军国重事、征虏副将军,封鄂国公。洪武二年薨于军,赠太保,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子茂,洪武三年封郑国公。茂废,无子,弟升袭爵,改封开国。
曰邓愈,官至御史大夫。洪武三年封卫国公。(洪武三年封卫国公,洪武三年四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补。)
九年薨,追封宁河王,谥武顺。子镇,袭封公爵,改申国。
曰耿君用,官至明威将军、管军总管。从征张士诚,死于阵,后追封长兴侯。子炳文,官至镇国上将军、大都督府副使,洪武三年封长兴侯。
曰毛广,亦文臣,官至参议,早卒。子骧,官至都督。
曰廖永安,官至同佥。与张士诚战,被执,卒于苏州,追封楚国公。弟永忠,官至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德庆侯。
又方渡江而归附者一人,曰俞通海,官至都督同知。卒于军,后追封虢国公。弟通源,洪武三年封南安侯。
(洪武三年封南安侯,南安二字原误倒,据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卷二三三俞通海传附俞通源传改。)
甥一人,曰李文忠,母曹国公主,父贞,驸马都尉,追封陇西王,谥恭献。文忠官至同知军国事。洪武三年,封曹国公,十七年薨,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子景隆,袭爵。
义子一人,曰沐英,官至征西将军。洪武十年封西平侯。二十五年卒,(二十五年卒,原作二十六年,据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卷一二六沐英传改。)
追封黔宁王,谥昭靖。子春,袭侯爵,卒,次子晟仍袭侯爵,永乐间进封黔国公。
此以上皆从王师初起义者也,逮至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则增多矣。
封公者六人:
李善长封韩国公徐达封魏国公常茂封郑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冯胜封宋国公邓愈封卫国公。
封侯者二十八人:
汤和封中山侯唐胜宗封延安侯陆仲亨封吉安侯周德兴封江夏侯华云龙封淮安侯顾时封济宁侯耿炳文封长兴侯陈德封临江侯郭子兴封巩昌侯王志原封六安侯
郑遇春封营阳侯费聚封平凉侯吴良封江阴侯吴祯封靖海侯(吴祯封靖海侯,祯原作贞,据明古今说海本、清学海类编本及明史卷一三二吴祯传改。)赵庸封南雄侯
廖永忠封德庆侯俞通源封南安侯华高封广德侯杨璟封荥阳侯康铎封蕲春侯朱亮祖封永嘉侯傅友德封颍川侯胡均美封豫章侯韩政封东平侯黄彬封宜春侯
曹良臣封宣宁侯梅思祖封汝南侯陆聚封河南侯。后十七年所定功臣次第,其因革又异于前所定矣。曰功高望重,连岁曾总兵者八人:
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侍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江阴侯吴良。
曰专簿书而听指示者一人:韩国公李善长。
曰以义气而功封者三人:营阳侯郑遇春六安侯王志平凉侯费聚。
曰所在随军征讨,累有战将之功,未有总兵之名而论旧封者十九人:
江夏侯周德兴巩昌侯郭子兴南雄侯赵庸安庆侯仇成崇山侯李新(崇山侯李新,李新原作李薪,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卷一三二李新传改。)
南安侯俞通源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靖海侯吴祯东胜侯汪兴祖(东胜侯汪兴祖,汪兴祖原作江兴祖。据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卷一三三张德胜传附汪兴祖传改。)
普定侯陈桓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舳舻侯朱寿,舳舻侯原作轴轳侯,据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附朱寿传改。朱寿原作宋寿,据明古今说海本及明史传改。)德庆侯廖永忠
临江侯陈德济宁侯顾时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
淮安侯华云龙。
曰建功者十五人:
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凉国公蓝玉,凉原作梁,按明古今说海本、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改。)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定远侯王弼武定侯郭英
怀远侯曹兴雄武侯周武安陆侯吴复宣德侯金朝兴(宣德侯金朝兴,金朝兴原作金朝典,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改。)永成侯薛显东川侯胡海鹤庆侯张翼
永嘉侯朱亮祖。
曰因父而封者四人:
开国公常升蕲春侯康铎金宁侯陈辂西凉侯濮玙(西凉侯濮玙,侯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补。)。
曰持兵负固于两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
东平侯韩政宣宁侯曹良臣荥阳侯杨璟河南侯陆聚汝南侯梅思祖宜春侯黄彬豫章侯胡均美。
共五十七人。然得与功臣庙祀者,惟二十一人而已: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郢国公冯国用越国公胡大海梁国公赵德胜济国公丁德兴巢国公华高蔡国公张德胜
虢国公俞通海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蕲国公康茂才安国公曹良臣黔国公吴复泗国公耿再成
(泗国公耿再成,泗国公原作泗海公,据明古今说海本、明史卷一三三耿再成传改。)东海郡公茅成(东海郡公茅成,郡字原缺,据明古今说海本、明史卷一三三茅成传改。)
燕山侯孙兴祖。
传曰:为君难,为臣不易。信哉!
皇明祖训祖训条章所载,合议亲戚之家内系功臣者五人:魏国公家,信国公家,曹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
(合议亲戚之家内系功臣者五人魏国公家信国公家曹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信国公家四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国初文臣生受封爵者三人,曰李善长,以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曰汪广洋,以中书右丞相封忠勤伯。曰刘基,以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李、汪皆各以罪赐死,惟刘公令终。
国初将臣封公侯者,今惟中山徐王、黔宁沐王及武定侯郭公三人子孙尚得承袭,余皆废罢。中山、黔宁,御制为善阴隲内,固尝载其有功不杀及忠爱之德矣。
恭覩大明一统志所载,武定侯郭公,临淮人。有膂力,善骑射。国初从征,渡江取金陵,以谨重见信任。又从征伪汉,战鄱阳湖、下武昌,及从徐达取中原、克元都、定陇右、山后诸处,继平南溪峒诸蛮,累功封武定侯。复同傅友德平北虏。英为将,善抚士卒,人多用命。大小百余战,刀箭瘢被体若刻画,然英毅之气濒老不衰。居家善事亲,尤喜观书。卒,追封营国公,谥威襄。及观少傅杨公荣所撰神道碑,称公沉毅多智,身长七尺,膂力过人。尝从征伪汉陈友谅及子理,其将有陈同佥者,骁捷善槊,驰入中军帐下,上遽呼公曰:郭四为吾杀贼!公持枪跃马,奋臂一呼,贼应手殒坠。上解所御赤战袍衣之,曰: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
(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也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古今说海本补。)
皇宁妃,公之女弟也。公镇河南,上遣至公第饯之,且谓公素清俭,赐白金二十罂、廐马二十二匹。
公孝友仁恕、恭俭诚实出于天性,母夫人尝疾笃,悬身灯告天,求以身代。及卒,公庐墓侧,昼夜号泣不绝声,毁瘠日甚。一夕,梦母夫人告曰地湿则致疾,致疾则伤生。汝固纯孝,惟竭忠报国为父母光,墓不必庐也。公感悟而归家,三年之中哀痛如一日。平居兄弟怡怡,克尽友爱。御军行师,动有纪律,推心任人,甘苦同之。家居简静,好读书,天文、地理、百家之说,靡不通晓。教训子孙以俭素力学为务。事太祖高皇帝四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公大小百余战,金疮遍体,每阴雨痛甚,及闻征讨之命,即日就道,未始以老疾辞,亦可谓不忘忠孝者矣。岂天眷有德,视立功一时者自不同邪。
都督刘贞,合肥人。洪武中宁献王封国大宁,公为大宁总兵。文庙靖难,首入大宁,尽握其军以行。众方苦于近边无一人听公者,公恐被执,一夜窃负敕印浮海而南。京师闻众已离去,意公亦就降,因籍其家,无少长悉下狱。才一日,公乃由福建还,家人以是得释,故子孙至今尚云仍不替,盖当时幸全似亦非偶然者。今纯母淑人,即其嫡曾孙女也。
(今纯母淑人即其嫡曾孙女也,女字原缺,据明古今说海本补。)其大宁旧地向既失守,遂弃诸塞外,今全军皆改置保定,而宁献王则迁国于南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