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们谈了”老八种“的几个花。那么什么叫”老八种“呢?关心蕙花的艺兰人大都知道,”老八种“是相对”新八种“而言。自乾隆至三十年代,艺兰人选育出近百种蕙中名品,人们把乾隆至道光年间选育出的”程梅、大一品、上海梅、关顶、元字、染字、潘绿、荡字“合称”老八种“;从光绪到三十年代所选出的”楼梅、老极品、荣梅、翠萼、端梅、庆华、江南新极品、崔梅称为“新八种”。那么更早的康熙年间选出的“老蜂巧”,又该如何评论呢?现在有人说应推众首之冠,而古人似乎认为“猫耳捧”、“飘翘的外瓣”属于非正格,难能排座次。大概如此吧?
我且把《兰蕙同心录》中“关顶”的附诗录下:
记取当年卖酒家,买春更向担头赊;
那知一醉癯仙后,便是寿阳点额花。
15、赤蕙“老染字”
《兰蕙小史》:“亦名老阮字。外三瓣短窄,深大观音兜分窠捧心,大圆舌,细干,平肩。清道光时出嘉善阮姓染坊。今余姚有冲染字。”“老染字”的选育时间在“老八种”中可算得上较晚的一个,时间是“道光”年间,也就是公元1821——1850年期间。地点是浙江省嘉善的阮姓的染坊,嘉善在浙江省东北角,北靠江苏,东北离上海很近,西南方紧靠着嘉兴。现在嘉善称作县,古时也是个小镇,曾有诗称赞嘉善:“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老染字”出世的“阮姓染坊”现在己不可考,不过也仅仅是选出地而己。至于它的产出地恐怕要永远是个谜了。“老染字”又名“老阮字”,俗称“称钩老染字”。这俗名来自于它的舌,《兰蕙小史》说是“大圆舌”,后人又称“大如意舌”,实际上是舌尖向左偏,“如意头”当然不是这个样子。沈渊如曾说过:“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老染字”之所以能入“老八品”,关健是在五瓣上。“外三瓣短窄”,由外瓣短厚,平肩,紧边,萼片端内扣如兜状,萼虽窄而不显,精神有度,配以大观音捧心,久开不易形,使花品紧凑有神,小花细干,能开出9——13朵。一直受艺兰人喜爱,自出世以来多有“冲染字”的现象出现。此种流传甚广,三十年代的《续兰蕙同心录》有载且留有《右调风流子》一首:“一节有一节,节节如合璧,缘来若非三生石,那个可称同心客?仪不忒,毋添仲与伯。”五十年代及近些年所着兰书无不载入此品,日本当然也不例外,《九华兰铭花集》载有大的彩照。“老染字”目前苗价在6000——7000元,返销草苗价大约减半。《五十年艺兰经验淡》中记载了一品赤蕙“桂花染字”也是选自“嘉善染坊,一杆八九朵,开放只有一二朵,开时蕊僵,不能全数开放。”特记于此。
16、赤蕙“大陈字”《兰蕙小史》:“亦名砚字,大荷花官种水仙。软浅兜捧心,大柿子舌,细长干,落一二分肩。清中叶出嘉兴陈砚耕家,力竭则开滑口。”曾有兰友在见过“大陈字”开花后说:这么多传统蕙花老种,它是怎么混进来的?!我看,先别瞧不起它,今年宜兴兰展上五苗“大陈字”拍卖十八万,据说被四川兰客买走了。当年它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兰蕙同心录》上说:“赤蕙大陈字官种水仙也,一名砚字。
苏州山塘张砚渠出。蕊形小平切开,平边,软捧,微兜,大卷舌。落二三分肩,质糯,肉厚,大花种之次者也。然此刻亦稀,价亦不贱。朱积三先生处当有。”《兰言述略》中也记有此种:“大陈字仙大荷花形,落肩,捧心软浅巧种,大柿子舌,细长干,乾隆时出嘉兴陈姓,又名赤砚字,目下少。力竭则开滑口。”在惜字千金的古谱中的品种介绍里,强调“价亦不贱”,能看得出古兰人也算是重视它的。尽管是“大花种之次者也”。我们曾经谈过,“大荷花官种水仙”在当时的地位。那时的艺兰人对荷瓣与梅瓣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后来人。这也是瓣型发展的各阶段不尽相同的必然。这如同现代兰人讲究牡丹瓣、菊花瓣、狮子头型一样,历史上这类“奇种”不是没有,没被人看重罢了。所以这些兰谱中少有记载,自《兰蕙小史》开始,这类“奇种”才逐渐被艺兰人所认同。上面所提到的古兰谱记载“大陈字”中,尚有几处不相同的地方,我例在下面同兰友们共同探讨,其一,选育时间,《兰蕙小史》说“清朝中叶”,《兰言述略》说得详细了一些“乾隆时出”,近代的兰书大都延用了“乾隆时出”这种说法;其二,选育地点,《兰蕙小史》、《兰言述略》认为此品选自浙江嘉兴,嘉兴是个好地方,古时也是个江南名镇,清时爱蕙之人非常之多,《兰蕙小史》上曾记有嘉兴一高姓兰痴,曾花高价求到“上海梅之花贴上金岙素之舌”的“珍品”;并说“余姚素无超品之种,嘉兴枫泾超品最多”。嘉兴商贾云集,清时曾发生两次“文字狱”,很多文人墨客多借蕙之品格以自喻,故选出不少好的蕙花来,但为此也不能就说“大陈字”选自于这里。《兰蕙同心录》上说选自江苏的“苏州山塘”,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是通往虎丘名胜的古道,山塘街又称白公堤,公元825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杭州刺史转任苏州刺史,对山塘清淤排涝,垒固河堤,河上架桥,至今留下了桐桥、星桥、半塘桥、广福桥、普济桥、斟酌桥、青山绿水桥等,与白居易同时的赵嘏游山塘后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船箫鼓载斜阳,烟水平分入半塘;却怪春光留不住,野花零落满庭香。”“大陈字”选在这里,到不是因为小桥流水,风景如画,记取兰蕙落山选育地点,取兰着之中记载此品最早的《兰蕙同心录》是应该的,虽然大多数兰着都说选自嘉兴,这一点王叔平就赞同《兰蕙同心录》,他也认为“大陈字”是选自“苏州山塘”。日本的《兰华谱》中说:“苏州山塘的张砚渠氏所出,复为嘉兴的陈砚耕氏所培养”,他这种说法也是推导来的吧?其三,选育人,如果说“大陈字”确是选自“苏州山塘”的话,那选育人当然是张砚渠了。嘉兴的陈砚耕是乾隆时很有名气的艺兰名家,由他来培育或冠名为“大陈字”,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据说他选出“大陈字”后,秘而不宣,也不示人;其四,《兰蕙同心录》上说“大陈字”是“大卷舌”,《兰言述略》及以后兰书说是“大柿子舌”。《兰蕙同心录》那个时期还没有“大柿子舌”这种说法,“大柿子舌”是《兰言述略》首先提出来的。“大柿子舌”:舌片圆而大,舌中微凹,形似柿子,多数出在荷形水仙花艺中。《兰蕙同心录》中所提到的“朱积三”,《兰言述略》中有他的记事:“朱君积三在沪,于同治初年(1862年)起,种兰蕙,每于春间,必购新蕙四五百篓,而抉择细种,虽有一二,率也不佳,十全上品,可遇而不可求也。”“大陈字”“力竭则开滑口”,但草壮之花,花杆高扬,如同玉树临风,展尽“大荷花官种水仙”之风姿,实是难得之名花。“大陈字”又名“砚字”。后人又选出赤蕙“新砚字”,就是“蝶圆”,又名“称钩砚字”:外三瓣圆头,紧边,称钩舌,常常开出行花。《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有简单的介绍。
我仍将《兰蕙同心录》中“大陈字”附诗录后:
为记幽芳出颖川,推诗未肯耸吟肩;
者番收入同心录,不种蓝田种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