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年秋,日本以兵舰突入朝鲜江华岛,毁其炮台、焚永宗城,杀朝鲜兵,掠军械以去;复以兵舰驻釜山,要盟。方副岛种臣之来议约也,乘间语总署:朝鲜是否我属国?若为属国,则匄我主朝鲜通商事。总署答以“朝鲜虽我藩属,而内政、外交听其自主,我朝向不与闻”。当时大臣闇於国际法,对外惟知自大;洎屡遘英、法之役,惕於兵衅,遇事退让;凡所要求,无不如志。其明告日本以朝鲜自主,实图省事也。至是,日本以兵胁朝鲜,而遣开拓使黑田清隆为全权大臣、议官井上馨副之,赴朝议约。二年春,约定;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互派使臣,并开仁川、元山两埠通商,日舰得随时测量朝鲜海岸。中国视之漠然也。是年春,始派侍讲何如璋充日本使臣,设横滨、神户、长崎等领事。三年,朝鲜以天主教事,与法国有违言;介日本驻釜山领事调停,书称中国为上国,言候上国指挥。日本以交际敌体,何得独尊中国?如朝鲜为中国属,则大损日本国体;严词诘责。朝鲜上其事,总署致辩日本谓:“朝鲜久隶中国,其为中国所属,天下皆知;即其为自主之国,亦天下皆知;日本岂能独拒”?其语不伦,日人弗顾也。
五年,日本入琉球,灭之,夷为冲绳县,虏其主而还。琉球久在藩服,职贡甚谨;其王即位,辄命专使册封焉。至是,诘日本灭我属国,日人拒焉。是时以伊犁边界与俄罗斯争甚烈,方备战,不能复与日本启衅,琉球遂永为日有。日人复以长崎假俄泊兵轮,中国不能引公法以争也。
泰西诸国,皆援日本通商朝鲜例,请通商朝鲜;中国谕朝鲜以相机因应,勿固拒。八年春,朝鲜遂与美国议互市之约,请莅盟;鸿章派道员马建忠、水师统领提督丁汝昌率兵轮偕美国全权公使东渡。朝鲜国王先以国书致美总统,自明为中国藩属,所以请中国莅盟之故;美使许之,乃定约於济物浦,汝昌、建忠监之。约成,朝鲜命其臣齎美约并致美国书,呈礼部转总署备案。未几,英、法、德三国皆遣使先後东渡,建忠为之介,皆依美国例先後成约。日本亦遣兵轮至,詗约事。其驻朝鲜公使屡诘约文,朝鲜不之告;乃叩於建忠,建忠秘之。约文及与西使磋议,皆主於建忠,朝鲜奉行而已;日人滋不悦,然无如何也。
朝鲜国王李熙,以支派入继。其父是应柄国,号大院君;颇拒外交。及王年长亲政,王妃闵氏强宗专柄,裁抑大院君;大院君恒郁郁思逞。六月,朝鲜军士以军粮蠹腐,杀仓吏,执军士数人置法,军譁将变。大院君乘机便杀执政,率兵入宫,将杀闵妃,胁王及世子不得通朝士;遂杀日本练兵教师崛本以下七人,焚日本使馆。有预告者,日使花房义质逃而免,走归长崎。时建忠归国、鸿章以忧去,张树声署北洋大臣。闻朝鲜变,命建忠会丁汝昌率三兵舰东渡观变。抵仁川,而日本海军少将仁礼景范已率兵舰先至;朝鲜惶惧,望中国援兵甚急。建忠上书树声,请迅入王京执逆首;缓则乱深,而日人得逞,损国威而失藩封。汝昌内渡,请增兵。是时,日舰先後泊仁川,陆兵分驻济物浦,花房义质将率师入王京;朝人大恐。树声命汝昌统七兵舰至於仁川,命提督吴长庆率所部三千人援东,便宜行事。朝命克五日期,以七月初四日航海,初七日抵朝鲜马山浦。师既济,薄王京。长庆、汝昌、建忠入城,同候大院君,减驺从,示坦率。大院君来报谒,从者五百人;长庆命部将纳其众而守之。举大院君笔谈、设食,禁从官不得辄白事;大院君疑焉,语长庆使召从者还取衣。长庆出朝旨宣其罪,执而致之天津。朝命安置保定,乃幽之於莲池书院;凡四年。其王李熙再上书请归大院君,不许;仍许岁遣吏省问。熙亦不遣也。长庆既平朝鲜乱,驻师汉城;日人大失望。花房义质要狭不遂,声言决绝去;朝鲜惧,介建忠留之仁川,派全权就仁川议。朝鲜请命於建忠,建忠授之辞,使磋议。乃朝人畏日甚,卒偿金五十万,开扬华镇市埠,推广元山、釜山、仁川征程地,宿兵王京,与长庆对镇;若公同保护焉。是年秋,给事中邓承修、翰林侍读学士张佩纶请乘兵威伐日本,责琉球事;付鸿章议。鸿章以“海军未备,渡辽远征非计”覆奏;不果行。
朝鲜志士,奋起言新学,号维新党,目执政为守旧党,相持甚急。光绪十年,维新党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谋杀执政而代之。玉均等曾游日本,昵日人;至是,倚为援。英植时总邮政,延中国商务总办及各国公使与朝鲜各官宴於邮署,日人预其谋,公使竹添进一郎不至,预运械入使馆;酒间火起,乱党入,伤禁卫大将军闵泳翊、杀朝官数人於座。外宾惊散,日本兵排门入景佑宫,金玉均等直入寝殿;挟其王,矫令速日兵入卫,杀其辅国闵台镐等八人。次日,乱党自署官:洪英植为右参政,泳孝等管兵。议废立,欲幽王於江华岛,而日使欲致诸日京,议未决,而勤王兵起。朝鲜臣民吁长庆靖难,长庆责日使撤兵,不答;其臣民固请长庆兵赴王宫,及阙,日兵发枪拒焉。长庆疑国王在正宫,恐伤王,未还击;而日兵连发枪毙华兵甚多,乃进战於宫门外,金玉均等皆出助战,王乘间避至北阙庙;华军侦知之,迎王归於军,斩洪英植及其徒七人以徇。泳孝、光范、载弼奔日本,而日使自焚使署,走济物浦。朝民弥仇日人,长庆聚其官商妻孥,卫之出王京。朝鲜具疏告变,命吴大澂为朝鲜办事大臣、续昌副之,赴朝鲜筹善後。日本派全权大使井上馨至济物浦,以五事要朝鲜:一、修书谢罪;二、恤日本被害人十二万圆;三、杀其大尉矶林之凶手处以极刑;四、建日本新馆,朝鲜出二万圆充费;五、日本增置王京戍兵,朝鲜任建兵房。朝鲜皆听命成约,而日本怨中国乃愈深矣。光绪十一年春,日本遣宫内大臣伊藤博文、农务大臣西乡从道来津议朝鲜约。鸿章为全权大臣、吴大澂副之。与议定约三款:一、两国屯朝鲜兵,各尽撤还;二、朝鲜练兵,两国均不派员为教练官;三、将来两国如派兵至朝鲜,须互先行文知照。当时鸿章左右皆不习国际法学,有此巨谬,成公同保护之条约;鸿章不之知,举国亦无人诘其谬误,犹泰然曰:“朝鲜,我属国也”。以至於甲午,遂启大争,成中国之巨祸,皆此约成之也。
先是,俄人伊犁界务纠葛,将失和,以兵舰驶辽海;英人亦以兵舰至,踞朝鲜之巨文岛,以泥俄人。及伊犁约成,英人虑扰东方大局,冀中国始终护朝鲜,屡为总署言;总署漫不为备,至是日人谋朝鲜益急。光绪十二年秋,驻英、法、德、俄使臣刘瑞芬致书李鸿章谓:“朝鲜毗连东三省,一有摇动,震撼边疆;宜乘其内敝,收其全国,改建行省;此上策也。如以久修职贡,不忍利其土地,则约同英、美、俄列强公同保护,亦足以保安全”。鸿章韪之,上之总署;总署不可,事遂寝,鸿章亦深惜焉。
光绪十五年,朝鲜饥。其咸镜道观察使赵秉式禁粜,日人诟焉。至明年禁弛,日人谓其元山米商折本十四万余元,责偿於朝鲜;朝鲜为罢秉式官,许偿六万元;不可,日人至三易公使以争偿金。至光绪十九年,卒偿金十一万元,事乃寝。今总统袁公世凯时充朝鲜商务总办,朝鲜倚中国,其执政尤善袁公,日人深忌之。偿金之役,久乃决,日人疑袁公阴持之。
朝鲜执政闵泳骏,闵妃之族也;素疾日本,而国中新进厚自结於日人。朝鲜乱事,金玉均、朴泳孝等皆逃於日本,日人深庇之;朝鲜极欲得玉均等,李逸植、洪锺宇乃分往刺之。锺宇,英植子也;痛其父为玉均所煽被诛,欲甘心於玉均,乃佯交欢之。光绪二十年二月,锺宇偕玉均来游上海,同寓於东和馆,日人所设旅馆也。锺宇击毙玉均於旅舍,沪官捕系之,以诘朝鲜;朝人谓玉均叛党、锺宇其官也,请归其狱自谳之;乃以锺宇暨玉均屍归於朝鲜。朝鲜戮玉均屍,以盐渍其首;而擢锺宇官。日人大譁,乃为玉均发丧,赴者数百人。李逸植亦刺泳孝於日本,未中;日人捕获逸植毙之,朝鲜不敢问。朝、日之隙日深,而日人怨中国亦愈甚;图朝鲜之谋,乃益亟矣。
洎朝鲜东学党变起。东学者,起於崔福成;刺取儒家佛老论说,转相衍授。当同治四年,朝鲜禁天主教,捕治教徒,并捕东学党乔某戮之,其党卒不衰。至光绪十九年,党人诣王宫讼乔冤,乞昭雪,不许,请益亟,乃捕治其魁数人,愤益思逞。民久怨政府,思暴发,党人乘机煽之。光绪二十年春,乃倡乱於全罗道之古阜县。朝主以洪启勳为招讨使,假中国平远兵舰、苍龙运船自仁川渡兵至长山浦,击乱党於全州。初战甚利,乱党逃入白山。朝兵蹑之,中伏大败,几覆师;乱党由全罗犯忠清两道,兵皆溃,城陷,扬言直捣王京。朝鲜大震,来乞援师。鸿章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芦、榆防兵东援,屯牙山县;按光绪十一年条约,电谕驻日公使汪凤藻告日本外部:以朝鲜请兵,中国顾念藩服,遣兵代平其乱。日本外务卿陆奥宗光复藻书谓:“贵国虽指朝鲜为藩服,而朝鲜从未自承为属於贵国”;凤藻以闻。日本既闻中国出师援朝,亦以兵北渡。其驻朝公使大鸟圭介适归国,因命其以兵八百先入王京;大队继至,前後八千余人;命其驻京公使小村寿太郎以出师平朝鲜乱,照约告於中国。总署复书谓:“我朝抚绥藩服,因其请兵,故命将平其内乱,贵国不必特派重兵;且朝鲜并未向贵国请兵,贵国之兵,亦不必入其内地”。日使复书谓:“接本国复电,本国尚未认朝鲜为中国藩属。今照日、朝两国济物浦条约及中、日两国天津条约派兵至朝鲜;兵入朝鲜内地,亦无定限”。朝鲜乱党闻中国兵至,弃全州遁。朝兵收会城,乱平;而日兵至不已。中国约日本退兵,日人要改朝鲜内政,约两国各简大臣至朝代其更革。驻日使臣汪凤藻复书谓:“整顿内治,任朝鲜自为之,我中国不顾干预;贵国既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尤不应预其内政。至彼此撤兵,请稽和约专条行之”。中国屡以朝鲜自主之文彰诸公牍,而又屡称朝鲜为藩服,背驰已极;而总署以及外交官不悟其大谬,至启大争,以迄丧败,国中尚鲜明此义者。日本坚不肯撤兵,复书谓:“中日两国同心预其内治,则朝鲜足以安全;万不料中国概置不讲,而但要我国之退兵!英政府善意调停,而中国胶执殊甚;若因此而启兵端,实惟贵国执其咎”。盖其意已决用兵矣。
日本以朝鲜请兵中国,皆闵族所为;恶其执政闵泳骏,遂恶王妃。以执政亲中国,疑朝鲜拒日皆中国驻朝总办袁世凯所为,殊怨袁公;欲藉兵力改革其内政,去泳骏等,收其国权,以遏中国,故坚不肯撤兵。日兵皆据王京要隘,而中国屯牙山兵甚单。袁公屡约志超,电请北洋发战舰至仁川,并增陆军驻马坡以备日本。鸿章始终欲据条约要日本退兵,恐增兵益为日本藉口,终不许;并戒志超勿以兵近王城,妨启衅。各国使臣居间调停,皆无成议。日使大鸟圭介逼朝鲜完全自主,谢绝中国,朝鲜不敢从。鸿章屡议与日和,而日本索赔款三百万。朝士大譁,以日本蕞尔,敢抗大邦,宜大张挞伐。枢臣翁同龢握大政,修撰张謇其门生最亲者也;力主战,并力言北洋军之可恃,乃决备战,而鸿章意仍不欲失和。朝野益诋鸿章,谓鸿章贰心於日本;其子经方久旅日本,曾纳日妇,时纶谓经方为日本驸马、鸿章与日本姻娅,乃始终言和;及丧败赔款,犹谓鸿章有意卖国也。当海军衙门建立时,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孝钦后建颐和园,拨海军经费三千余万供建筑费,奕譞向将顺後,故后尤信任之,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陆海军皆不足恃,故宁忍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时日军已久踞朝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