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做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逻辑学的考试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考试题目中,单纯记忆性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有的题还比较灵活。所以,单纯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肯定是通不过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下功夫,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在复习和考试时就会轻松自如,取得好成绩。
例题解析
1、逻辑形式
例题: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解析:在逻辑形式中,常项是指有确定的逻辑涵义并保持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可以用来代表不同概念或判断的部分,经常用字母表示。
本题答案:常项是:“并非如果,那么”;变项是:p、q
重点把握两个问题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指人们思维活动所涉及的一切事物及其特性。
2。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属性:
属性指对象具有的性质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忏悔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比如,商品的本质属性就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的产地、花色等就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定义: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它回答对象“是什么”或“什么样”的问题。
2。概念的外延。
定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范围。
特征:概念的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它回答对象“有哪些”或“是哪些”。
例如: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这是法律这个概念的内涵。它所反映的对象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三、概念和语词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所反映的内容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没有语词,概念是无法表达的。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
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人们头脑中的东西,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感知;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概念的物质外壳。能为人们所直接感知。
(2)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
(3)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四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