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方法。那就是在要区分的语词前加“每一个”三字(如果这个词在句子的前头),或在这个语词后加“之一”两个字(如果这个词在句子的后头)。加了之后,念一遍加字之后的句子,如果它的意思合情理,则说明不是集合概念,不合情理,则是集合概念。比如下面两个句子:
(每一个)武汉人为祖国的四化做出了很大贡献。Ⅰ
我们班的李辉是武汉人(之一)Ⅱ
很显然,Ⅰ中的“武汉人”是集合概念,因为Ⅰ的意思不合情理,Ⅱ中的“武汉人”是非集合概念,因为Ⅱ的意思合情理。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1。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比如“马克思主义者”、“正义战争”、“勇敢”等等。
2。负概念又叫否定概念:相对于某个正概念而言,反映对象不具有或缺乏某种属性的概念。
比如“非马克思主义者”、“非正义战争”、“不勇敢”等等。
3。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负概念的语言形式都带有否定词,但带有否定字样的未必就是负概念。比如“非洲”就不是负概念,因为这里的“非”字不是否定词,不起否定作用。
负概念都有论域(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比如对一个老年人讲“您是一个非团员”就不妥,因为“非团员”这个负概念只适用于“青年”这个范围。
例题:在“青年人是时代的先锋”中,“青年人”从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角度看,是()概念;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概念。
解析: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识别是考察概念外延范围内,所含分子的数量多少。“青年人”所含分子对象是千千万万,因此,是普遍概念。
在一个具体语句中,分析某一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需考察在这一个语句中所指出的属性是对象整体具有的,还是每一个分子对象也具有。显然,在这里,“时代的先锋”只能是“青年人”整体具有。“青年人”的每一个分子对象不一定具有。因此,“青年人”在这里是作为集合概念来使用的。
答案: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逻辑学研究概念间的关系,只研究概念外延间的同异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一、全同关系
1、含义:设有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全是a,那么,a与b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又称同一关系。也就是说,外延完全相同的两概念间的关系
就是全同关系。
比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与“珠穆朗玛峰”。
2、这种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全同关系的概念在说话、写文章时,使用较多的同一关系的概念,不仅可以达到对对象全面准确地反映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灵活。
例一:对罗马教皇的称呼:“罗马主教、耶稣基督教在世上的代表、使徒精神的继承者、所有天主教教会的首长、西欧的总大主教、罗马管区的大主教兼首都大主教、梵蒂冈城国元首”。
上面这个称呼中,用了八个同一关系的概念,这八个同一关系的概念也是八个头衔,是罗马教皇的地位和权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