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脑袋也不笨,看了赵充国这份奏章。立马回心转意了,全部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
  这就是明君的特点:1、能分得清什么是正确的意见,2、能听得进反对意见,知错就改。
  于是赵充国率兵直接进抵先零地区。先零部的羌兵被前面赵充国的闭门不战的政策早就磨的锐气全无,戒备松懈。
  面对突如其来的汉军大兵,那是跑就一个字,目标只有一个:度过湟水。
  羌人逃跑很拼命,赵充国倒是率军不急不慢地在后面撵着。他手下部将们着急了,请求速进,否则羌人都跑过河了。
  赵充国于是又给他们上了一课:穷寇莫追。慢慢撵,他们就只逃跑不回头;逼得太紧,他们回头拼死一战我们不就成了自寻烦恼了嘛。
  羌人狼狈地跑到湟水岸边,不用说人多船少。眼见着后边的汉军从后面越来越近,不由得心越来越慌,手越来越抖。
  被挤得堕船落水者好几百人,还有五百人连堕船的机会都没有,被汉军斩杀在岸边。
  辎重车马牛羊自然是没有时间运过河的。汉军缴获牛、羊和马合计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按说这一仗大败先零,应该让大军好好休整一下,庆庆功什么的。赵充国却命令大军驰入罕、幵等部的领地。只许大张旗鼓的耀武扬威,不准杀掠,不准破坏羌民田地。
  于是乎上万大军在羌人部落里面趾高气扬地溜起了马,估计情形也挺壮观。罕、幵等部的羌民看见汉军光比划不动手,乐坏了:“汉朝真的不会进攻我们也!”
  罕、幵部的首领靡忘派人请求赵充国允许他们回原住地。
  赵充国赶紧上奏朝廷,还没有未得到回音的时候靡忘就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安排好酒好肉招待他,然后让他回去告谕本部羌人可以尽数返回原地,不要再追随先零自取灭亡。靡忘自然是顿首谢罪,表示谨遵所嘱。
  军中的将领一片劝戒,说是朝廷旨意未到,不能轻易放走他。
  赵充国说:“诸位想扣留他,都是为了自己私利,并不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话未讲完,宣帝的诏书就到了,准令靡忘将功赎罪。这下赵充国倒是省的给手下将领上课,就直接把靡忘放回去了。
  果如赵充国所言,罕、幵部不打自降。
  这下,赵充国可以集中精力继续进兵征讨先零。可是,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在那种蛮荒之地风餐露宿的,所以赵充国病倒了。
  宣帝那边又坐不住了,他发来诏书慰问赵充国的病情:听说将军的小腿有病,肠胃还不好。将军春秋已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啊。所以朕派破羌将军来给将军作副手。趁着士兵锐气正高,十二月份进击羌军。如果将军到时候病比较重,就派破羌、强弩两位将军进攻即可。
  至此时,羌人投降赵充国的已经有一万余人。赵充国看到先零部已经是秋后蚂蚱,蹦不了几天了,正准备上书撤退骑兵,而用屯兵的方式守株待兔,等着羌人自己败亡。
  赵充国要求屯兵的奏章刚写好还没有来得及呈递,宣帝要求进兵的诏书就来了。
  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卬看到皇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进兵,有点怕了。就找人劝谏赵充国:皇上要打就打呗,您是主守派,输了也不算在您身上。如果一味违逆圣意,说不定要吃不了兜着走,何苦呢?
  赵充国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仍然坚持将自己的撤骑兵,行屯兵的意见上书宣帝。
  赵充国的屯兵战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待在下将赵充国这封关于屯兵的上书细细道来。
  赵充国认为:“大军出战,粮草补给须从全国征调。羌乱时日已久,率徭役必然加重,恐怕会引起其他变故,于国不利。
  而据估计,目前汉军控制的羌人地区可开垦的田地约有两千顷以上。而这一地区,很多官家驿站都已经颓坏。老臣已经让士兵砍伐了树木六万余株,可以用来修缮乡亭,疏浚沟渠。
  屯兵,就是留下步兵一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别屯驻在要害地区。并在湟河以西建造桥梁七十座,使湟水一带道路保持畅通。
  等到次年春耕时,每名屯田兵卒分给三十亩土地;到四月作物长起来了,可征调郡属骑兵和属国胡人骑兵各一千,为屯田者充当警卫骑兵。
  屯田收获的粮食,悉数运入金城郡,作为战略储备,可以大大节省国库的消耗。目前汉军已有拥有的军粮,足够一万人一年所需,所以没有后顾之忧。
  顺便把屯田所需用器具的清单一起附上。”
  赵充国这个屯兵的军事战略思想可以用2000年后我朝创立之初的一个军事组织形式来概括:生产建设兵团。
  老规矩,宣帝继续拿赵充国的奏章给大臣们讨论。大多数人觉得这个曲线救国的路线太模糊,看不到具体的日程表,难以实现。
  其实这也正是宣帝自己心里的疑惑:“按照将军的计划?羌人叛乱什么时候能够平定?朝廷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战斗?将军得弄出个具体方案给朕看看!”
  唉,看来赵充国还得继续给他们上课啊。
  赵充国上书说:“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羌人虽然习俗礼仪与我礼仪上邦迥异,然而其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的人性是一样的。
  现在羌人已经被汉军赶到鸟不下蛋深山老林里面去了,日子不好过可想而知,人心已经涣散。前后投降的人已经有一万七百余名,老臣还遣返了他们共七十余批人回去广布朝廷的恩德,这些都是肢解羌虏的利器。现在,最正确的战略就是班师罢兵,万人留田。虽然不能立即使羌虏伏诛,也不过就是多等几个月的事情。”
  然后赵充国列举出屯兵与出兵的优劣对比共十二条,谓之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这封奏章即摆事实,又讲道理,理论深度也恰到好处。
  宣帝也不是吃素的,立刻看出了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所以又下诏问赵充国:“将军说的几个月完事到底是多久?今年冬天能完事?还是什么时候?将军有没有考虑如果羌人听说朝廷撤退骑兵,他们从新集结精锐骚扰屯田和边境守军杀掠百姓,我们如何应对?”
  赵充国这个军法课导师可谓是谆谆善诱。继续上书:“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羌兵的精锐,现在也就剩下七八千号人,这些人远离故土,受冻挨饿,逃兵不断。溃败的时间指日可待,估计明年春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虽然撤退了骑兵,但是留下屯田仍有精兵万人。现在是冬季,到明年三月之前,羌人马匹瘦弱,必然不敢抛妻弃子远涉山河为寇。至于皇上说的小股盗寇截道骚扰,原本也没有办法根除。如果出兵不能剿灭先零能杜绝小寇,倒也不妨出兵。但是现在出不出兵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奉命进兵远袭羌人,即便兵马折损,没有立功,却也能免除个人的畏惧不前的嫌疑。然而,这是处私利而不忠于陛下,非国家之福!”
  至此赵充国的军法培训班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至此,赵充国已经是连续三次上书要求屯兵。从三次上书的接过来看,培训班成效还是显著的。
  赵充国的第一次上书,大臣中同意他观点的只有有十分之三;第二次,附议的就有一半之多;到最后就有八成人同意了。
  宣帝也很幽默,问那些改变立场的:“怎么回事,解释一下?”
  群臣没有办法,只好低头认错。丞相魏相代表大家表了个态:“臣等愚钝,不了解兵事利害。后将军多次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他的意见通常都很正确,臣等担保他的计划一定行得通。”
  敢于承认错误的就是好同志。
  虽然宣帝对赵充国的计划很满意,并进行了嘉奖。但是还是要考虑平衡一下主站派的意见。
  强弩将军许延寿刚刚被封侯,肯定是急于立点军功提升自己的声望以说明我许家不只是因为皇上恩宠而富贵,还是有人才的。
  破虏将军辛武贤更不用说,吵吵着要打羌兵都快一年了,怎么也得给人家一个表现的机会。不然的话,以后有人问辛武贤:“您当破虏将军的时候斩首了多少羌人叛贼?”辛武贤估计能直接羞得拔剑自杀。
  所以,宣帝一边采用赵充国的屯兵策略,另一边诏令许延寿、辛武贤和赵卬率军出击。
  打完了一算总帐,出征的三个人厮杀一场结果如下:辛武贤斩首两千级、许延寿招降四千、赵卬斩首招降合计两千级。
  赵充国呆在原地,啥也没干,招降了五千余人。
  宣帝心说行了,你们要立军功的也立了,可以收兵了。于是下诏撤退骑兵,只留下赵充国带着一万多士兵在那里种地玩。
  次年夏五月,赵充国上书了:“羌人先零部众和军队本约五万人。前后合计被汉军斩首共七千六百人,投降计三万一千二百人。在黄河、湟水中淹死以及饿死的大概有五六千人。算吧算吧跟着杨玉的叛军剩下的人不过四千人左右。而归降的羌人首领靡忘等保证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擒获这叛军,所以老臣请求罢除屯田部队,班师回朝。”宣帝准奏。
  回到长安后,赵充国的好友浩星赐给他接风洗尘时说:“很多人认为这次破羌兵,是由于破羌、强弩二将军率兵出击多有斩获导致羌人败亡。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羌人那时候已经穷途末路,不用出兵迟早也会投降!将军见到皇上的时候,不妨将功劳归于那两位将军的水军出击,以成人之美!”
  赵充国叹道:“我年事已高,爵位已极。怎么能够以此来蒙蔽圣听!兵势,国之大事,要为后人行事立下榜样。如果我不趁我还活着的时候为皇上言明利害,等到我死了,还会有谁对皇上说这些呢?”
  老将之忠肝义胆可照日月!
  后来,赵充国果然如实向宣帝陈述了此事原委,宣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免除辛武贤破羌将军职务,仍就任酒泉太守。辛武贤由此嫉恨赵充国,后来找了个机会告了赵充国的儿子赵卬一状,导致赵卬在狱中自杀,这是后话。
  等到秋天的时候,羌人其他部落果然将先零首领的首级送到汉朝手中,其他叛军也一并投降。汉昭帝下令设金城属国安置归降的羌人,并设置护羌校尉一职专门处理羌族相关事务。羌人叛乱宣告平定。
  回顾一下赵充国的征讨历程,除了渡湟水时小打了一仗,就再没有与羌人刀兵相见过。
  种种地,修修桥,弄几个羌人回去做做思想工作,就举重若轻地化解了羌人的叛乱。
  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赵充国可谓知之!
  赵卬自杀后,赵充国请求退休。宣帝准奏,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后来有四夷之事,还是经常召见赵充国询问意见。
  宣帝甘露二年,戎马一生的昭宣朝第一良将赵充国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曰壮侯。
  中国的史书中,给女人留空间向来很吝啬。除非你是皇帝的女人,出镜的机会才会大一点。
  比如吕后、比如武则天,再比如下一章中将要提到的王政君。还有那个明明是恶魔的却要别人叫她老佛爷的慈禧太后。
  当然,把这个自己就是地道外夷却号称宁与外夷不予家奴的人和勘称杰出女政治家的吕后和武则天相提并论实在抬举了她。
  不过举这个例子第一考虑的是影响力,所以好坏不论,只看绝对值。这些人都是先当皇后,后来升级太后甚至皇太后进而达到其权力的顶峰。
  不过这一节要写的事情,却是很例外。因为一个很不一般的女人而始,由另一个跟她有关系且也很不一般的女人而终。不过,她们都不是皇帝的女人,套句样板戏里常用的酸词:她们是祖国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