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来羌兵的表现看,赵充国显然是有点高估他们的战斗智商了。
  随即,赵充国派小股骑兵到前面的四望峡侦察。四望峡是赵充国进军的必经之路而且十分险峻。所以,赵充国认定羌兵必然有重兵把守。因此先派侦察兵去看看那里羌兵的虚实再做定夺。
  结果,这次赵充国失算了。
  别说羌兵,四望峡连个羌羊都看不到。
  赵充国哭笑不得,连夜带着军队穿过四望峡,抵达了西部都尉府。然后召集各位军校、司马召开了个军前会议:“我之前是高估这帮羌戎了,他们根本不懂用兵法。根本不用多,他们只要派个数千兵马堵住四望峡,我汉军除非长翅膀了才能飞过来。”
  赵充国率领大军向西进入西部都尉府所在地。
  到了火线前锋的地方,大家都拭目以待看看老将军赵充国用什么办法击破羌兵。
  赵充国倒好,天天给士兵们好酒好肉养活着,然后传下军令:羌军挑战,一律不许出战。
  任凭羌军如何叫骂挑战,汉军就是闭门不出,不搭理他们。
  汉军将士这股子劲憋得这个难受啊。
  不过羌兵更难受,每天骑着马出来在光秃秃的城墙底下溜一圈,骂一通。太阳晒着,口干舌燥的,却没有敌人可以交手。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这次赵充国下令出击了。不过是等到羌兵当日例骂完事,开始退兵的时候。快速出击,只许生擒,不许射杀,抓了几个后队的羌兵俘虏。
  通过俘虏口中得知,羌兵求战不得,各部落之间已经开始互相埋怨:说了当初别造反吧,你看赵将军给派来了吧,别看人家八九十岁了,他可是用兵如神啊,现在想找汉军决一死战也不行了。
  赵充国心想:一切尽在掌握。下令释放俘虏,继续按兵不动,把个缩头乌龟做到底。
  羌兵一看想找汉军主力拼命不得,就想别的办法去了。他们把汉军的粮道给断了。
  当时赵充国的儿子右曹中郎将赵卬,正率领期门佽飞、羽林孤兒、胡越骑作为策应兵,向令居开拔。他发现了羌兵断绝粮道的情况,立刻向宣帝上书奏闻有关情况。
  宣帝反应很快,随即命令赵卬带领八校尉与骁骑都尉、金城太守通力剿灭骚扰粮道的羌兵,打通各个通道关卡。
  上阵父子兵,虎父无犬子,赵卬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粮道问题。赵充国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前面提过,羌族不像匈奴,他们部落很多,而且从来没有统一过。这次造反也是一样。
  先灵部落造反之前,罕、幵两个羌族部落的首领靡当派其弟雕库向西部都尉报告先零部落的谋反意图。
  没几天,先零果然造反了。可是雕库同族的人也有不少参加了先零的反叛。所以西部都尉就把雕库扣留下来作为人质。
  赵充国听说这件事情,立刻决定把雕库无罪释放,条件是他转告羌族部落首领:汉军到处,只诛罪人。回去让其他部落的人想清楚,要不要和叛军搅和在一起自取灭亡。大汉天子有诏:只要能够捕杀叛变的同党,就可以将功折罪。斩杀叛军大头领一名,赐钱四十万,中头领一名,赏钱十五万,小头领一名赏钱二万,成年男子一名赏钱三千,妇女老幼一律赏一千钱。另外:被捕者的妻子财务一律归捕获者所有。
  雕库唯唯诺诺地表示一定遵命,然后乐颠颠地一路小跑回去了。
  估计等雕库把消息传达到,那些羌人们估计互相对视的时候谁看谁都像一会跑的两条腿的金牛。
  赵充国的战略构想就此揭晓:恩威并用,首先招降和分化被先零部落胁迫的羌人部落,瓦解他们的联盟;等他们自己内部乱成一锅粥了之后,再各个击破。
  想看铁骑雄师踏破敌阵扬我汉军威武的同志们可以跳过这一节,直接奔下一节去了。
  因为平羌战斗由此进入兵法辩论阶段,或者说,是赵充国给宣帝以致汉朝朝廷以实战讲解兵法之道的阶段。
  班固评价赵充国: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道,而学兵法。依在下看来,这个评价是过低了,改成“少好将帅之道,遂学而精兵法”一点都不过份。
  回到正题。
  等到赵充国把雕库放回去的时候,他老板宣帝已经又弄了六万大军派过来了。
  这边六万人刚聚集齐,那边就有人坐不住请求出征了。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说各郡军队现在都部署在南边准备对付羌兵,北边的边界可就成了空城了,这样把边界暴露给匈奴,不是长久之计。汉军的马匹不是很耐寒,应该在七月上旬派大军从酒泉、张掖分兵而出,只带三十天干粮,先攻击罕、幵两部。
  哩哩啦啦地说了这么多,辛武贤的想法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字:打!
  或者确切点,三个字:马上打。
  宣帝看了很合口味,就把辛武贤的奏章发给赵充国,让他表示意见。
  没想到赵充国看完了之后,发表了完全否定意见。
  老将给宣帝和辛武贤等人先简单地算了个算术题,一个士兵携带三十天的口粮,再加上武器、行装,这样骑兵的速度就跟牛车差不多了。失去了快速机动驰击敌人的能力。
  这样一来,羌兵可以根据汉军的行军进度,从容地撤退并布置防线。这样一来,汉军势必会逐渐深入。这时敌人以逸待劳扼守前方险要,随后切断汉军粮道,则汉军危矣。如此被羌族打败,是我汉家千年也洗刷不掉的屈辱。
  至于辛武贤的所谓以战养战的计策,更是胡说八道。本来羌人叛乱以先零部落为首,其他很多部落多为被胁迫。正确的方略应当是先不追究罕、幵两个羌族部落的责任,首先讨伐先零部落。匪首如诛,则其他的羌族部落自然就会投降。到时候再派几个通晓夷狄事务的官员去安抚一下就行。这才是保全军队维持边疆稳定的长远之计。
  如果真的以战养战,必然激化汉朝与那些被胁迫的羌族不脉络的矛盾,无异于火上浇油。
  宣帝把赵充国的奏章发给群臣讨论,大部分人都同意辛武贤的策略。
  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
  于是汉宣帝任命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就地任命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颁赐诏书嘉勉辛武贤,同时下诏书责备赵弃国:“不抓紧时间出击,贻误战机。不考虑国家巨大的战争耗费,就想拖延取胜。命七月和辛武贤、许延寿同时出击。”
  赵充国看到宣帝的诏书,并没有屈从,反而上书继续陈述自己的主张。顺便给宣帝和大臣们这群军法盲进行扫盲课。
  赵充国说:“目前瓦解羌人部落的策略已经初步奏效,罕、幵两部已经按兵不动。而先零杨玉部也只是凭借地利躲在山里,偶尔出来骚扰一下。况且罕、幵两部至今都没有进犯过我大汉县郡。舍弃匪首先零却先去攻打罕、幵两部,实在不是什么高招。
  兵法有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目前的形势,如果羌人打算进犯敦煌、酒泉,大汉可以从容地整顿兵马,以逸待劳,是谓致人的取胜之道。
  现在两郡的兵力不足,用来防守估计都有点少,却想要主动进攻马匹正肥,粮食正多的羌人,这是致于人的求败之道。不可取。
  先零部是怕汉军进攻才与罕、幵两部解仇结盟的。如果攻打罕、幵两部,先零必然会出兵相助。这样他们的联盟必然会更加巩固,三个部落合兵一处,其他的羌族小部落更加无力对抗他们的胁迫。恐怕平叛羌乱,就要从两三年变成十来年了,国家的耗费可想而知。
  老臣父子受皇恩浩荡,父子位居高官。老臣位列九卿,爵为列侯。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奉命出征,为国捐躯也无所顾虑。
  按老臣的计划,擒贼先擒王。首先诛杀了先零,则罕、幵之流可以兵不血刃地收服。
  退一步说,即使先零已经诛杀,而罕、幵等仍不肯屈服,等到明年正月再攻击他们,则不但合理,而且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