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河东山西,
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杨氏曰此据河山言之耳,如顾氏言,当说成东河西山矣。
古之所谓山西即今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萧何填抚山西。方言,自山而东五国之郊。郭璞解曰,六国惟秦在山西。王伯厚地理通释曰,秦汉之间,称山北、山南、山东、山西者,皆指太行,以其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势。正义以为华山之西,非也。王氏曰后汉邓禹传,禹率诸军大破樊参、王匡等军,遂定河东。光武使使持节拜禹大司徒,策曰,前将军禹斩将破军,平定山西。是谓河东为山西也。汉河东、太原、上党诸郡皆在太行之西,即今山西省太原、平阳、蒲州、潞安、汾州、泽州等府,自汉以来,名称不易。或谓惟河东一郡在山西,殊非。又郑兴说更始曰,陛下一朝,建号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云云,注,山西谓陕山以西也。陕,隘也。侯夹切。大约即谓关中,今陕西西安等府是。若吴盖陈臧传论,山西即定,威临天下。注谓,诛隗嚣、公孙述。则陇蜀皆得名山西,又不但如兴传以关中谓山西矣。汝成案说文,陕,弘宏农陕也。夹声。陕,隘也。夹声。王氏引陕,隘也。侯夹切。是误以陕为陕,盖二字俗舛久矣。
陕西
续汉郡国志,陕县有陕陌,原注即今之陕州。二伯所分,故有陕东、陕西之称。水经注,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西七里。宋书,柳元景传庞季明率军向陕西七里谷。北史魏孝武帝纪,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一年九月丁亥,河溢,坏陕西河北县。原注今平陆县。肃宗纪,干元三年四月庚申,以右羽林大将军郭英乂为陕州刺史、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肃宗诸子传,杞王倕可充陕西节度大使。李渤传,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原注按其疏云,已至阌乡县。回纥传,广平王副元帅郭子仪,领回纥兵马,与贼战于陕西。皆谓今陕州之西。后人遂以潼关以西通谓之陕西。
晋时以关中为陕西。晋书宣帝纪,西屯长安,天子命之曰,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张实传,憋帝末,拜都督陕西诸军事。张华祖道。梁王肜应诏诗,二迹陕西,实在我王是也。东晋则以荆州为陕西。南齐书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周世,二伯总诸侯,周公主陕东,召公主陕西,故称荆州为陕西也。原注宋书荆州刺史下云,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阳,后治武昌。王虞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进襄阳,复还夏口。桓温治江陵。桓冲治上明。王说还江陵,此后遂治江陵。而晋孝武于襄阳侨立雍州。考之于史,桓冲为荆州刺史,安帝诏曰,故太尉冲,昔藩陕西,忠诚王室。毛穆之传,庾翼专威陕西。刘毅为荆州刺史,安帝诏曰,刘毅推毂陕西。南史宋文帝纪,命王华知州府留镇陕西。宋书,蔡兴宗为辅国将军,南郡太守行荆州事。袁顗曰,舅今出居陕西。邓琬传,晋安王子勋檄曰,前将军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练甲陕西,献徒万数是也。
亦有称陕东者。晋书载记,刘聪署石勒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又加崇为陕东伯。原注慕容暐载记,秦扬兵讲武,运粟陕东。唐太宗为秦王时,拜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杨氏曰又晋愍建兴元年,以琅邪王睿为左丞相,都督陕东诸军事。
山东河内
古所谓山东者,华山以东。管子言,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史记引贾生言,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后汉陈元传言,陛下不当都山东。原注谓光武都洛阳。盖自函谷关以东,总谓之山东,原注唐人则以太行山之东为山东。杜牧谓山东之地,禹画九土曰冀州是也。而非若今之但以齐鲁为山东也。钱氏曰汉书儒林传,伏生教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酷吏传,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钱氏又曰今山东乃宋之京东东西路,金改为山东。王氏曰河北之山莫大于太行,故谓太行以东为山东。邓禹传,光武安集河北,在邺。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别攻乐阳,从至广阿。以上所说皆在今河北之彰德、大名、广平、真定等府。而其下文则言,赤眉西入关,光武筹长安必破,乘衅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是谓河北为山东也。下至李唐,尚有河北为山东之言。郑兴传,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劝留洛阳,弗迁都长安。大约亦是指陕山以东而言,与禹传据太行分西、东自别。汝成案盖唐之河南,今之河南、山东是也。唐之河北,今之直隶。是自关中而言,统谓之山东可矣。顾氏注杜牧云云,似谓专指今之山西,亦未尽。通鉴纲目分注晋王曰,吾以数万之众,平定山东。是时晋王并有河北,所谓山东者,太行、常山之东也。晋主再命知远会兵山东,皆不至。是时知远在晋阳,所谓山东者,亦太行之东也。五代史义儿传,晋已得泽、潞,岁出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洺、磁。死事传,晋已先下全燕,而镇定皆附于晋,自河以北山以东皆归晋。此山东亦谓太行山之东,即以河北为山东也。大约自秦汉以来之谓山东、西者,随时异称,不能画一,非若今之有定地矣。古所谓河内者,在冀州三面距河之内。史记正义曰,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盖自大河以北总谓之河内,而非若今之但以怀州为河内也。阎氏曰按战国策,黄歇说秦昭王曰,王大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注,属司隶。正义,即怀州也。在河南之北,西河之东,东河之西。是古未尝不专以怀州为河内也。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有怀县。注,莽曰河内。是莽已以怀为河内。
吴会
宋施宿会稽志曰,按三国志,吴郡会稽为吴、会二郡。张纮谓,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孙贲传云,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云,使部伍吴会二郡。全琮传云,分丹阳、吴、会三郡险地为东安郡是也。前辈读为都会之会,殆未是。钱康功曰,今平江府署之南名吴会坊。汉书吴王濞传,上患吴会轻悍。按今本史记、汉书并作上患吴、会稽,不知顺帝时始分二郡,原注顺帝纪,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汉初安得言吴会稽?当是钱所见本未误,后人妄增之。原注本传,吴有章郡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