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微则为欬。欬则吐涎。下之则欬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生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而寒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漓。少腹甚鞕。小便则尿血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谓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倶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巓。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客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汗泥而死。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倶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而不可下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鞕。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渇。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中弱濇者。复不可下之。
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也。
脉浮而大。心下反鞕。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鞕。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而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
结胸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不可下。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病欲吐者。不可下。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病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鞕。
本虚。攻其热心哕。
无阳阴强。大便鞕者。下之必清谷腹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结鞕。
厥阴之为病。消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少阴病。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