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第四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1)此谓知本。
(2)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1)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