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方边陲海滨的小乡镇,名叫锦溪镇,是一个乡间的比较繁华的小集市。锦溪镇又是一个著名的侨乡。
侨乡,经济文化都有它的特色。因为侨乡经济比较活跃,资本主义经济的传入和萌芽,最早出现于侨乡。侨乡又有独特的华侨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揉合,也最早在侨乡出现。华侨中老一辈人,对家乡有浓厚的情意结,特别重视向年青一代灌输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总会担心他们忘记在黄土地上的故乡。
侨乡,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华侨、侨眷的故事,这里,就将叙述一个发生在锦溪镇的华侨侨眷儿女的荡气回肠的故事。
锦溪镇设为墟镇集市,已有二三百年之历史。锦溪镇周围人口密,村落多,华侨多,民间经济活动一直比较活跃,隔天的墟日,趁墟的人历来都是熙来攘往,甚为热闹。
在日寇侵占期间,主要因为农民趁墟要带备「良民证」,好不方便,非不得已,许多人都不愿意上街趁墟,怕招惹麻烦。此期间,海外华侨无法回乡,甚至书信、侨汇也中断,窒息了经济生机。因此,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锦溪镇就显得比较沉落和颓废。
一九四五年秋,日本投降后,锦溪镇的面貌也涣然一新。人们除去多年政治上的压廹和心灵上的恐惧,一下吐气扬眉,墟日趁墟的人爆增,非常热闹。日本投降,恢复海内外往来,侨汇恢复,华侨返乡,民间经济也渐见充裕,锦溪镇迅速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
锦溪镇虽是个南国海隅的乡镇,并不闭塞,海陆对外交通比较方便,消息也多多,是个乡间消息的集散地。特别是二战日本投降前后,每天趁墟走走,就会听到社会上许多消息和新闻。既然此地华侨多,有关华侨的新闻也很多。有说,侨汇恢复了,某村某某人一下就寄回多大的一笔钱;有说,某村某某华侨,日本一投降,就带老婆孩子回乡祭祖;有说,某村某某人,返乡做善事,捐赠巨款盖学校和医馆……总之是新闻多多!
一九四五年冬,春节前,日本投降后不久,锦溪镇周围就有一批侨居东南亚的华侨相续返乡,农村民间有关华侨的传闻一时更加热闹。因为此一批归国华侨中,有锦溪镇侨居泰京著名富商程福光。程福光是近十年八年在彼邦爆富的华侨,他在泰京为首创建本籍旅泰「XX同乡会馆」和「XX圣母娘娘庙」,日本一投降,又在泰京斥巨资盖华侨学校,成为泰京华侨中著名的侨领和慈善家。因为程福光祖籍属锦溪镇,因此锦溪镇也就出了各,在锦溪镇乡间,程福光也早已芳名远播,路人皆知。
这一回程福光返乡,自然成为锦溪镇地区之大新闻。有人言之凿凿,说某天午后三四点钟在锦溪码头,程福辉在迎接从省城乘船回来的程福光。三十出头高个子的程福光,着一身雪白西装、米色毡帽,载宽边墨镜,手持杠杖,一派绅士风度。程福光身边一个十余岁美少年,同样白西装装束,两名脚夫挑行李跟随,跟程福辉同来迎接的青年家佣殿后。他们一行人不骑马,不坐轿,匆匆穿过锦溪大街,步行回北坡村。许多人估计,这次程福光返乡,一定会在社会上大办慈善事业,造福桑梓,留下佳语。
程福光是锦溪镇北坡村人,他父亲程鸿文,老一辈人也大多知其名。程鸿文年青时曾是锦溪地区北坡村跟孙中山闹革命的知名人物,后逃亡去了南洋。程福光是辛亥革命后在南洋出生。父母从小就给程福光灌输中华文化,并坚持讲家乡话,所以,程福光对家乡有很深厚的感情,抗日战争胜利,他是第一批回国的华侨。
程福光其实早在二十年代后期,他十六岁时,就为父亲程鸿文派他回国读书。当年程鸿文曾打算将程福光,做为北坡村程家长房这一支的根子,留在家乡,但因当时国内闹苏维埃革命,父亲不放心,程福光十七岁那年完婚后,就叫他牵带妻子符氏又回南洋去。当年的程福光,不过是一名归国青年学生,自然没有多人注意。
九一八事变后,程鸿文因在侨居地参加抗日活动被特务暗杀,不久程福光母亲也病故。程福光的儿子程齐兴,偏偏又在这个时间出生。因为父母并没有什么遗产留给程福光,要谋生就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在那几年,他都是在火锯厂做苦力,搬移木头,打份工,辛辛苦苦才能养妻活儿。
在抗日战争后期,程福光偶然的机会得到父亲早期的朋友提携,冒着生命危险和友人合伙,做偷运战略物资回国内的走私生意,历尽艰险,为支持国内抗日战争尽了民族大义,也给自己创造机会,没几年的时间,程福光就大大地赚了一笔钱。机缘巧合,令他爆富。
程福光发达后,在彼邦侨界办了不少慈善事业,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侨界殷商。特别是他在父亲生前筹备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本籍「XX同乡会馆」,团结广大本籍华侨,很快就成为侨界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
程福光父亲生前曾嘱咐他,日后一定要安排一个儿子回故乡,继承北坡村程家长房的香火。因时局的混乱,这事程鸿文这一代人不能亲自办好,始终耿耿于怀。程福光心中不忘,完成父亲的遗命,责任落在他的头上,他责无旁贷。
程福光的儿子程齐兴,在南洋出生,童年时,生母符氏从小说坚持教他说家乡话,所以他基本上会说家乡话,并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海边有个叫锦溪的乡镇,是他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故乡。程齐兴六岁时,母亲符氏病故。程福光本来打算回乡续弦,但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占南洋,回乡梦碎,只好在彼邦娶个「番婆」,重组家庭。
程齐兴适龄入学时,因战乱无法接受正统的中文教育,程福光就请一个有文化的同乡人当家庭教师,给他启蒙,读了三四年家学,学习中华文化和坚持说家乡话。程齐兴母亲亡故后,后母番婆心胸狭窄,溺爱自己所生两位小女儿,经常打骂虐待他。程齐兴本来生性敦厚和内向,无法从继母那里得到母爱,对他的成长影响甚大,此事令程福光非常苦恼。
日寇投降后二个月,程福光决定返里,索性将满十四岁的儿子程齐兴带回故乡,准备托付堂婶母张氏抚养,日后继承他父亲长房此一支在家乡之香火。
程福光故里,锦溪镇东面约十里遥的山明水秀的北坡村。
北坡村是有上百户人家的大村落,几乎半数人家姓张,从村中间延到村西,是村里的大姓族。其余几十户分属于五六个小姓,散居村南、村东、村北。村东南边住有一家姓程的人家,那就是程福光的亲属和祖居。
程家先祖两兄弟百多年前迁来北坡村,本来是二户,但历时五代,都是单传,人丁单薄,百多年来都没有分过家。兄弟隔了几代,在伦理上已是很疏了,只能称为同姓兄弟,但程家二户一直是一家人,在对外依然叫堂兄弟,外人还以为仅是隔代兄弟之亲。
程家在北坡村是小姓,家业也无过无失。民初时,长房堂兄叫程鸿文,次房堂弟程鸿武。程鸿文清末已去省城学堂读书,后参加同盟会,跟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后逃亡海外。在乡间,次房堂弟程鸿武,就支撑着北坡村的程家。
程鸿武一直在农村种田,是个朴实的农民。程家长房次房有上下相连两间九架桁的祖屋,程鸿文不在家,程家二间祖屋均由程鸿武管理。程鸿武后来外出学师,当泥水木匠出师后,曾对几十年的祖屋进行了重修。两房祖传下来的四五亩农田,也由他家独力耕种。所以说,北坡村的程家门楣,实际上是次房的程鸿武支撑下来,程鸿武就代表着程家。
程鸿武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泥水木匠,在锦溪镇周围农村,许多人都认识他。后来程鸿武的儿子程福辉,继承父业,也成为技术很强的泥水木匠。在乡间盖屋,非三二人可完成,所以在泥水木匠间自然形成了建筑施工队。由于程鸿武程福辉父子,在民间有较好的信誉,又积累有较雄厚的资金,就成为行里施工队的包工头。他们父子的脚迹,踏遍锦溪镇周围几十个村庄,可以说,在农村许多人都认识他们。
程鸿武的侄子程福光,虽在二十年代末回国读书、在家乡完婚,但前后只是一年多,除了北坡村乡亲,恐怕没有几个人认识他。但抗日后期,就最近几年,程福光的声名大噪泰京,组织同乡会馆,建圣水娘娘庙会,日本一投降,又斥巨资办华侨学校,在锦溪镇周围的华侨广为传颂,程福光的声名在乡间也变得响当当了。程福光发财暴富,但到底他富到怎么样的程度,则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程福光是北坡村人,是程鸿武的侄子,程福辉的堂兄,却是绝不虚假。
北坡村有个程家程福光很令人关注,另一层,北坡村又是锦溪镇最有名的乡绅张伯强的村闾,北坡村也就更有名气了。
这次程福光返里,是在八年抗日战争后,也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多年后,北坡村程家的
民初当家程鸿武已过世,现在程家的当家已是程鸿武儿子、程福光堂弟程福辉了。
在程家还有长辈,就是程福光的婶娘程张氏,还有程福辉的妻子程黄氏,及小程福辉的小女儿程瑶。程福光年青时回国读书,和堂叔堂婶堂弟相处过一年多,程福辉在家成亲,也完全是由堂叔堂婶一手办理,所以对于婶娘程张氏,程福光一点都不陌生。但当时程福辉尚未结婚,所以程黄氏和堂兄程福光还是第一次见面。
近二三十年,北坡村的程家,就是次房程鸿武父子,长房一直欠缺,这回程福光带儿子程齐兴回家乡,令长房次房人丁俱全了,给程张氏最大的安慰,因此,程齐兴一进家门,张氏就把这个堂侄孙视为心肝宝贝抱进怀里。程福辉自然也很高兴,堂兄程福光返来,堂兄弟在隔别十多二十年之后重逢。程福辉有个在海外彼邦和锦溪镇都享有大名望之堂兄,他也觉得在世人面前,大可以吐气扬眉。
程齐兴在彼邦出生,母亲过世后,父亲忙于生意,继母对他欺凌,他一直在抑郁、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回到故乡,他第一眼就看到,家中有一个小他几岁可爱的堂妹,他感到非常高兴。过春节就满八岁的堂妹程瑶,今后将同他一起上学读书,一起成长,对他是最开心的事情。程齐兴从小没有同胞兄弟姐妹作伴,很感孤单,番妈前后生二位妹妹,并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反而成为番妈躯使的小奴隶,要时刻照顾她们,但程齐兴的努力,往往还不能令番妈满意,动辄遭到鞭打,甚至有时不给饭吃。爸爸忙于生意,全不知情,他如果向爸爸哭诉,就只会遭到更重的打骂。
程瑶在家里也是孤零零的,上学也是一个人,平时很不开心。大伯父回来,带回一个自家的哥哥,她感到非常高兴。所以,哥哥从一进门起,程瑶就紧紧贴到哥哥的身边,拉着哥哥的手。他们兄妹并不陌生,一开始就显得很投缘,相亲相爱,说明他们很有缘份。
程齐兴和程瑶这对疏堂兄妹,在程家是最年轻的一代,他们将有很长的日子在一起生活,他们成长和关系的好壤,对程家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命运的好坏,也决定了北坡村程家的兴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正是:
少年返里把根栽,散叶开枝决未来;
欲断命途优与劣,程家兄妹定兴衰。(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