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玉父亲李彬,母亲胡碧茵。李彬原来父母为他订婚徐氏,但他反对盲婚哑嫁,坚决拒绝娶亲。李彬在省城国立中学读高中时,胡碧茵也在女子中学读书。在李彬的强烈追求下,终于夺得胡碧茵的芳心。但李彬父母反对儿子自由恋爱,一直拖到「九、一八」事变后,李彬和徐氏办好退婚手续,才和胡碧茵在省城正式结婚,组织家庭,次年生李佩玉。李彬婚后考进黄埔军校,从此进入戎马倥偬的生涯。
李佩玉四岁时,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便安排她和母亲回乡,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李彬一直在外面参加抗日战争,一帆风顺,官运亨通,后升为国军上校团长。李彬因为有战功,忠党国,人英俊,甚得上峰的倚重。不久,李彬另娶上峰女儿为妻,生有二男一女。
抗日胜利后,李彬被派回文昌县城,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他和小老婆一家住在城里。前几年祖母健在,李佩玉父亲还回来过,祖母过身后,他就再没有回来。李佩玉前两年暑假期,父亲曾接她到城里玩,后母娘对她还好,没有什么歧视,但弟妹对她这个姊姊没有感情,还视她为乡下妹。李佩玉不以为怪,住得几天,她就闹着回农村,和母亲相依为命。她母亲更从来不想过到城里居住,和二姨太争宠。
李母胡碧茵,别看她生活优裕,风风光光,令人羡慕,但她心中却有无法为外人道的苦衷。虽然有偌大一份家业给她母女,生活无忧无虑,但她却守了十多年的「活寡」。胡碧茵经常自怨自艾,长吟短咏,诗词遣怀。说她命里无丈夫和儿子运,没有男孩,再大的家业,日后都是妾生儿子瓜分,她的后半生只有靠亲生女儿李佩玉了。因此,胡碧茵打算为李佩玉找个家道丰厚富足的婆家,日后她也有所指望。
程齐兴的出现,一下就打动了胡碧茵的心。程齐兴年龄和李佩玉相若,长相也算俏俊;看他人诚实憨厚,没有纨裤子弟的浮夸恶习。程家是殷实大户,人口也不多,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胡碧茵打算和程家结为亲家。
这天星期天,李佩玉不上学,吃过早餐,李母胡碧茵就拉李佩玉一起到盖屋工地走走。李母故意在程齐兴面前聊家常,问长问短。程齐兴脸红红,憨憨地笑,问一句才答一句,半句多余的话也没有。程齐兴憨戆得可爱,他在和李母说话时,还不时偷偷瞅李佩玉几眼。李佩玉羞答答地站在母亲后面,低着头揉弄衣襬,脸上泛着红晕。由于母亲在前面挡住,李佩玉有机会也偷偷瞅瞅程齐兴。当两人眼光相碰时,李佩玉身上就像触了电,一股电流直冲击着她的每一条神经,她的脸更红了。李母笑吟吟,如无其事,她心中已有了个谱,她肯定女儿李佩玉也看中了程齐兴。
晚上,李母把程齐兴的情况告诉女儿,最后直截了当地对李佩玉说:
「女儿!青年小师傅叫程齐兴,是锦溪镇东面北坡村程家大院的大少爷,是建筑队大师傅程福辉的侄子。程家大院很有名气,是大户人家,你也应该听过了?」
李佩玉点点头,母亲续说:
「如果我把你许配给程齐兴,你会愿意吗?」
李佩玉脸红红,不置可否,只是回答说:
「妈妈!明春我还要读初中,最少读初中毕业。」
「你如能考上锦溪中学,就读三年罢!三年后才正式结婚。」
「女儿一定会考上锦溪中学。」
李佩玉的回答,肯定了她答应这门亲事,但必须等她多读三年中学才能结婚。李母对女儿的想法也很赞成,女儿才十六岁,再读三年中学,还不超过二十岁,那时出阁也未迟。李母和李佩玉母女相依为命,她也不希望女儿过早离开她。
李佩玉年纪不大,思想却远比同龄人成熟。她已知道,程家是锦溪镇远近闻名的富裕家庭。大少爷程齐兴,虽然读书不多,但已是一位泥木匠的小师傅了。程齐兴人也长得高大英俊,脸腮丰隆,体魄健壮,虽然皮肤有点黧黑,农村人更显得健康结实。看程齐兴的举止吐谈,言语不多,就知道他是个很老实厚道的青年,李佩玉对他早就有了几分的欢喜。
李佩玉想,有本事的男人好像她爸爸李彬,在外面当官做事,随时都会娶三妻四妾,让元配夫人独守空闺,她母亲就这样在农村守了半生的「活寡」,她对母亲的寂寞人生很表同情。女人,如果贪图当官太太的虚荣而受尽闺房的寂寞和冷落,倒不如嫁个家境好、身怀一技之长的老实男人,这样夫妻就可以长相厮守,百年偕老。
李佩玉对程齐兴一见钟情,加上她事母至孝,从不违拗母亲,既然母亲已看中程家,中意程齐兴,她也就默许了这门婚事。
第二天,李母直接找程福辉谈,直接提出程李联婚,将闺女李佩玉嫁给程齐兴。程福辉自然很高兴,他说,第一要程齐兴本人满意,第二要家母同意。
程福辉先私下询问程齐兴,只见他红着脸笑着点头。他说:
「一切听从叔叔和阿婆的安排。」
张氏、黄氏听了程福辉的叙述,张氏高兴地说:
「娶媳妇,主要看人品,你看到李家姑娘是个清纯人儿,兴儿又满意,这就很好了。李家的家境也很不错,是难得的门当户对,我看这门亲事,大可办成。」
「李母说,李佩玉还要读三年书,中学毕业后才出嫁。」程福辉直说。
「再等三年,兴儿也不过刚满二十岁,李姑娘才十九岁,正适龄,说迟也不算迟。」张氏自酌自语。
「婆婆!说迟皆因是我们都心急了!」黄氏也笑着插嘴。
程家要等三年多,李家姑娘读初中毕业,才能给程齐兴成亲,迟是迟些,但张氏和福辉夫妇都对程齐兴的婚姻,寄予无限的憧憬。
程福辉回复李母,程家基本同意这门亲事。李母胡碧茵很高兴,实时寄信告诉丈夫,李彬回信,说李佩玉的婚事,一切由她拿主意。
张氏叫福辉约李家母女,星期天李佩玉不上学,双方到锦溪镇茶馆见面。
见面之日,张氏看到亲家娘李母,举止端庄,态度祥和,虽屈居农村,仍显得高贵大方,文稚亮丽,张氏心中已喜欢了几分。再看李佩玉姑娘,除了人材出众,更有一股文雅聪慧的气质,斯斯文文,甚得乃母之雅范,堪称大家闺秀。李母乍见张氏,也甚好感,张氏是程家的大家长,却是个很慈善之人,态度和霭,待人亲切,她和黄氏婆媳间也处处现显出和谐相亲之模范。将女儿嫁入这样的家庭,今后她们祖孙、婆媳之间一定会和睦相处,佩玉一定会得到爱惜和善待,李母为此感到很有信心。
双方家长,各自谦逊地说了几句,彼此都表示很满意。张氏询问程齐兴和李佩玉:
“兴儿!李姑娘!你们都这么大了,你们是否都满意对方?”
程齐兴和李佩玉,虽然一直腼腆地低着头,不说什么,但这时,阿婆问了,程齐兴就红着脸,瞟了李佩玉一眼,低声说:
“兴儿一切听从阿婆和叔叔安排!李姑娘同意,兴儿更加同意!”
李母也笑问李佩玉:
“女儿!你没有意见吧!”
李佩玉也红着脸点了头,低声说:
“女儿无意见,完全听娘亲的。”
小两口都表了态,双方家长都乐开了怀。旧社会,父母多是根据家庭的利益出发,包办儿女婚姻,未必会过问儿女的感受。但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时代大变了,儿女未必听从父母的包办婚姻,许多当父母者思想也开通了,儿女婚姻多征求儿女本人的意见。程家张氏和李家李母都是很开通的人,程齐兴和李佩玉的婚姻,共同商议,不但要双双方家长同意,还当面取得他们两人同意才决定下来。
李佩玉年轻,但她思想比同龄的姑娘都成熟,她从母亲的人生中已感悟到,女人的人生幸福必须自己争取,不能当男人的花瓶,当丈夫的附属品。她早已打定主意,她绝不去追求高官厚禄的夫婿,她要追求是做人诚实、脚踏实地的男人,这种男人才可以长生厮守。李佩玉一见程齐兴就怦然心动,程齐兴憨厚朴实的可爱形像,深深地打动李佩玉的芳心。
李佩玉细心观察,母亲又把程齐兴的家庭背景查楚告诉她,她觉得,程齐兴出身于殷实家庭,但他没有半点纨裤子弟之习气,有时甚至还有点忸怩害羞;在建筑队里,程齐兴是大师傅程福辉的侄子、程家的大少爷,但他却没有半点架子,对每一位师傅都很敬重,学技术从来不含糊,处处虚心,他的谦虚,博得师傅们对他无限的关怀和爱护。像程齐兴这样的老实青年,最能令女孩子放心,最有安全感。李佩玉认定,程齐兴正是她所要追求的夫婿,盖祖屋引出她的姻缘,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李佩玉爱上程齐兴,今天跟随母亲拜见程家长辈时,她曾心中发慌,生怕程家长辈看
不中她。程齐兴的叔叔程福辉,她是见过了,他赞成侄儿的婚事。今天见的是掌有决定权的张氏祖母和黄氏婆婆,想不到,程家的长辈竟然都是很谦和仁厚和温爱慈祥的人,她们对她都表示满意。李佩玉更加安心了,日后她嫁过门,程家的长辈都会爱惜她。李佩玉对这门亲事很满意和充满信心。
双方家长议定,等李佩玉读初中毕业后就和程齐兴结婚。循俗例,男女双方先交换庚贴,红纸合命,送礼联婚,择吉日正式订婚,俗称「送槟榔」。
程齐兴和李佩玉订婚后,李家重建祖屋的工程尚未完工。张氏就叫程福辉将程齐兴带回家来。她说,程齐兴在李家施工盖屋,他和李佩玉朝夕见面不好,会影响他俩的工作和读书。程齐兴跟福辉叔叔到外面做工,一直都是遮遮掩掩,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程家的大少爷在外面做泥木粗活,面子上就很不好过。张氏原来的意思,并不是想叫程齐兴做工赚钱,而是让他到外面走走,增进见闻,做点事情,精神也有个寄托,免得着闷。现在程齐兴和李佩玉订婚,程家和李家成为亲家,这事是隐瞒不了的,程齐兴如再在李家盖屋工地出现,就一定会引起社会上人们的议论。
张氏和程福辉叫冯存根在大门口,腾出大门里右边一间厢房,作为程齐兴的工作间。平时修修家里的家具,或帮帮村里左邻右舍,做些泥水木活,不必出外走村串户,抛头露面,等过三年后就给程齐兴成亲。那时,程齐兴就真正成为程家下一代的当家,也是继承程鸿文程福光一脉的香火,护住程福光耿耿于怀、在祖家安下的根子。
程齐兴和李佩玉,虽然不是自由恋爱,但彼此之间也是一见钟情,况且门当户对,双方家长很满意,立即订了婚,决定了一段百年姻缘。这门婚事,知情者皆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过还要等待,李佩玉三年初中毕业后才能正式结婚。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年时间人间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窈窕淑女子君倾,一见钟情鸾凤鸣;
厚禄高官无所恋,只求厮守伴终生。(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