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一九五0年夏,摧枯拉朽的神勇南下大军,挥军到了最南方的海隅。溃败的国军全线崩溃,逃去台湾,中国向全世界宣告:除台澎地区,全国解放了。
全国解放了!改朝换代,普天同庆!红旗招展,载歌载舞!
锦溪镇换新貌,北坡村换新貌,程家大院也换了新貌。
新政权建立,北坡村、南坑村、西堆村、东头村等几个自然村,成立了基层建制「北坡乡人民政府」。第一任乡长就是原地下游击队队长杨雄同志。他和严淑华已正式结婚,严淑华在锦溪镇区政府当妇联会主任。他们出生入死,总算熬到尽头,当了地方官。
杨雄履新的第一天,就带着妻子严淑华到程家大院拜访严淑华姨妈程黄氏和刚刚病愈的张氏老夫人。杨雄夫妇对程福辉的不幸失踪,表示深切的慰问,并再次对她们支持革命、花钱拯救严淑华的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说人民政府永远铭记她们支持革命的功劳。
杨雄过去说:人民政府会把拯救严淑华所花之钱还给程家,现在却没有再提。张氏和黄氏婆媳只是呵呵笑,根本没有把救严淑华花的那笔钱放在心上,杨雄既然不提,她们也不当一回事。严淑华能熬过来,保得性命,并得到好归宿,她们感到很高兴。
杨雄又对二位夫人说了许多革命大道理,说政府是人民的,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今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些革命大道理张氏婆媳听不懂,只知道严淑华是亲戚,她们要尽力拯救,并不把拯救严淑华当作是支持革命;虽然改朝换代,说今后如何如何的好,但农民始终是种田过日子的老百姓。最后,杨雄话锋一转,就说到程家大院。杨雄笑容可掬、非常认真地说:
「张老夫人!北坡乡人民政府成立了,想借程家大院部分地方办公,可以吗?」
黄氏看看婆婆,张氏笑着开口说:
「杨同志!」张氏也学时髦话,称杨雄为「同志」。「程家人口少,许多房子还空着。杨同志如果用得着,自然可以。」
「乡政府人来人往,要办公的地方要在一起才方便……」
「怎么的一起法?」张氏不解。
杨雄看一眼严淑华,意思由她来解释。严淑华就说:
「杨雄的意思是乡政府成立后,要设文书、会计、出纳的办事人员,还要组织农会、民兵,办事和开会都需要地方。想借用前院前厅地方。」
「你是说叫你姨妈和表弟都搬到后院?」
张氏大体上明白杨雄严淑华所说的意思,就直接指出来问。杨雄赶快补充说:
「我的意思是你们家老少四人都住后院,免得前院往来闲杂人员影响你们的生活。但程家的长工冯存根夫妇一家,仍住大门口厢房,他们可代表程家管理前院的厅房。」
张氏看着媳妇黄氏,希望听听她的意见证。黄氏为外甥女女婿事避嫌,她赶快把决定权推回婆婆张氏。她说:
「一切由婆婆决定。如婆婆同意,媳妇搬过来如瑶女住,齐兴可住厢房。」
「如果你和兴儿搬过来,一家老少四人住在一起也是好事。存根还住在前院。」
张氏对这样的安排心中基本上同意,特别是冯存根夫妇还住前院,表明程家对程家大院有绝对的业权。最后决定,黄氏搬到后进右厅房和程瑶一起住,程齐兴搬到后进右横廊厢房。左厢房依然做厨房、柴房、粮仓。冯存根夫妇依然住在大门口左面两间厢房,他们作为程家长工,住大门口,象征对前院物业的管理。
前进大屋及两侧横廊空出的厢房,全部借给北坡乡人民政府使用。杨雄并具保,今后房子及家具有损坏,一律由北坡乡人民政府负责修理或赔偿。杨雄不主动提出,张氏也不提出要求,他们没有任何文字契约,只是口头上的协议。
黄氏心中曾掠过一个念头,要是有白纸黑字才比较好,但她相信杨雄的话,况且严淑华还是自己姨甥女。婆婆都已赞成,黄氏也就没有出声了。相信人民政府说话一定会算账,这是解放后群众的共识。
程齐兴很高兴,帮忙表姐夫杨雄做一块一尺宽、四尺来长的木板,由杨雄亲笔写「北坡乡人民政府」的大字,刻在木板上作为乡政府的招牌,挂在程家大院的大门口。这是新鲜事物,多么荣耀。
北坡乡人民政府成立,程家大院可热闹啦!除了乡长杨雄和一位佩卜壳枪的随身通讯员小李,还有南坑村的陈文才当文书,东头村的林广当出纳,西堆村的王亮当会计。陈文才、林广和王亮,白天到这里办公,午晚饭就回家吃饭,政府给他们微薄的津贴。杨雄和小李同程家老幼一起用膳,严淑华在区妇联会工作,许多时也会过来。当时,干部享供给制,伙食有一定津贴,杨雄坚持给足伙食费,但张氏只是象征式地收多少。不过多久,小李和杨雄的伙食,他们就在前院自己打理了。
各村都指定了村长,伍立德当了北坡村村长。维持治安,首先组织民兵,村里一些活跃的青壮年,都报名参加民兵。北坡村民兵小队长是伍志勤,北坡乡民兵中队长是东头村的林青。各村村长、民兵小队长经常来乡府开会;各村农民乡亲,要办什么事情,或讨张证明,也都要来找乡政府办理。这样,出出入入程家大院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把程家大院一半房子借给北坡乡人民政府办公,张氏答应了。黄氏曾担心婆婆是碍于她的面子,才答应杨雄和严淑华的要求。黄氏感到为难,几次欲言又止。张氏知道黄氏的心意,就笑着说:
「我们三代也只得老幼四个人在家,守着这么一个大院,如果没有冯存根一家,我们恐怕睡也睡不着。办了北坡乡人民政府,现在有许多乡亲出出入入,多好呀!有人气才能兴旺,相信福光如果在家也会同意我们这样做的。」
杨雄夫妇和各村干部,和程家的关系都很好,对张氏和黄氏很敬重,见面总是客客气气地笑脸打招呼。邻村的乡亲来乡府办事,许多时也会到后院来和张氏、黄氏聊家常,这样张氏更加高兴。乡亲们多赞扬张氏为人慈善,帮助赒济邻里,还把程家大院一半房子借给北坡乡人民政府办公,不收任何租金,对革命对人民都有功劳。张氏热心公益,也是为程家子孙积德,为善必有善报。张氏听了乐得呵呵笑,她说:
「房屋空着对程家只是负累,乡政府使用,周围几个村的兄弟都到这里来,带旺了程家大院的人气。我们都不过是一名无知村妇,请都请不到这么多人到程家大院来,程家应该多多感谢大家!」
黄氏也察觉到婆婆近来心情很好,也少了病痛。婆婆已从程福辉失踪后的痛苦漩涡中,挣扎出来,积极面对人生。张氏常自我安慰:程家还有程齐兴,待过两年,把孙媳妇李佩玉迎娶过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程家也不愁不兴旺。程齐兴是福光从南洋带回来的,说是代表长房安在家乡的根子,现在次房没男孙,他就成为北坡村程家长房和次房共同的根子了。只要根子还在,健壮成长,就不愁北坡村的程家不兴旺。现在解放了,社会安定,也不必再为兵荒马乱而担惊受怕,老百姓该过太平的日子了。
解放了,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程家大院设乡政,为北坡乡几个村的农民办事。程家大院发生大变化,张氏黄氏渐渐也医好心灵的创伤。但说变化,应该说程家大院里变化最大的是田秀梅。
解放了,地方安定祥和,人们再也不必为兵荒马乱而担惊受怕,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杨雄动员北坡村小学校的老师,义务在小学校办夜间成人「识字班」,开展「扫盲」活动,这是开天僻地第一遭的男女平等的大事。干部动员乡里无文化的青壮年男女,主要是青年民兵,报名参加识字班学文化,田秀梅第一个报名。
田秀梅知道,日后她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先识字;要摆脱像支木头的冯存根,过多姿多采的生活,就一定要冲出家门,多认识到周围的青年男女。在「识字班」里,田秀梅学习比谁都认真,加上她资质比较聪敏,不但识了不少生字,讲和写都比别人进步,杨雄乡长视察识字班时,当场表扬了田秀梅。
解放后社会风气变化很大,锦溪中学组织文娱宣传队在镇上和下乡村,宣传政府各项新政策比如「婚姻法」的活动,各乡小学也组织五六年级的大龄学生,开文娱晚会;各乡以「识字班」里的男女青年为基础,也组织起业余文娱宣传队,他们都是成年人,唱歌跳舞无法跟学校小学生比较,就排演传统的地方剧节目。
严淑华抽时间下来亲自指导北坡村识字班的宣传活动。过去地方剧的旦角,都是由男子来妆扮,现在有的是女子,再也不必男扮女妆了。田秀梅第一个站出来,自告奋勇当旦角。由于田秀梅有几分姿色,嗓音够嗲,悟性也较高,更主要还在于她够大胆,好出风头,严淑华就把田秀梅树为民间第一代当旦角的女子,每次演出她都亲自来为田秀梅化妆。田秀梅一出场就流波四盼,轻曳罗裙,扭摆腰肢,媚态横生;唱起戏来也有板有眼,博得不少青年男子的掌声,更令她轻飘飘,踌躇满志!
田秀梅的出头露面,首先她丈夫冯存根思想就非常的抵触。田秀梅近来心野了,根本不像个有丈夫儿女的妇道人家,许多事情应该做她都没有做,冯存根只好起早摸黑把许多家务悄悄地做了。冯存根想向张氏老夫人投诉,但看到张氏自从乡政府在程家大院设政后,她精神面貌大大改善,心情好,病也少了,张氏黄氏夫人对杨雄和严淑华支持的识字班和文娱宣传并没有反感,她们和其他广大乡亲一样对这些新鲜事儿表示欢迎,冯存根想说的话也就咽回去了。
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接蹱而来的将是他们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欲知后事如何,且
看下回分解。正是:
大宅新朝借亦亲,禅心企盼世回春;
太平盛世黎民愿,孰料从斯厄运频。(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