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光这次返乡,带儿子程齐兴一起回来,其实是遵循父亲程鸿文的遗嘱,在家乡的黄土地上留下根子,以继承北坡村程氏长房的香火。程福光二十年前回国读书,父亲就有意将他留在故乡,因混乱才作罢。这一回他带儿子回来,就是在实行父亲的遗愿。但这事又是不必对外宣于口之家事,只是在家中低调商讨。
记得,程福光回来当天晚饭后,他即拉过程齐兴,要他跪在张氏婶婆、福辉叔叔和黄氏婶娘面前,然后他正色对程齐兴说:
「兴儿!这是婶婆,但不必叫婶婆,以后跟阿瑶一样叫阿婆。」接着又指着程福辉、黄氏对程齐兴说:「叫阿叔,大妈。以后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要好好爱护妹妹,不准欺负她。」
八岁的程瑶,对长她几岁的大哥哥程齐兴,毫无陌生,兄妹俩一见面就很投缘,仅仅几个小时就混熟了。程瑶本来拉着哥哥的手,见哥哥跪下,她也跪在哥哥身边。哥哥为什么要跪,她是不是也要跪,她不管,反正哥哥跪她也跪。程福光抿抿嘴笑,觉得程瑶非常可爱。程齐兴很听话,他跟着父亲的话叫「阿婆」、「大妈」、「阿叔」;程瑶也跟着哥哥一样叫,但哥哥叫「阿叔」时,她刚叫声「阿——」,突然觉得不对劲,才红着脸叫一声「阿爸」。
聪明伶俐的程瑶的天真表演,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起来。张氏更是笑得不拢口。
程福光非常认真地对张氏婶母说:
「我爸爸说过,北坡村就是我们程家的根子。爸爸妈妈为革命奔波,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北坡村和程家的根子。当年爸爸叫我回家乡读书,就打算留我在家乡继承程家长房的香火。后因局势震荡混乱,爸爸才叫我重新回南洋去。」
「福光!大伯爷读书多,祖宗的伦常规矩他最懂,他虽然不在了,但我们什么时候都会记住他的话,程家子孙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列祖列宗。」张氏虽然未见过堂兄程鸿文,但听丈夫多次说过,张氏永远记于心里。
「这次我将兴儿带回来,也是遵循我爸爸生前的嘱咐,兴儿就是我为我爸爸留在家乡的根子。今后兴儿就在家乡开枝散叶,继承香火,我今后也不打算再带他到南洋去了。」
「福光!你就放心吧!兴儿就是我的亲孙子,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为你护住这条根子,让他成长壮大,再过二三年,就给他成亲和当家,看兴儿就长的福相,到兴儿这一代当家,不愁程家不兴旺。」
程福光拍拍堂弟福辉的肩膀说:
「现在,日本投降了,国家民族正在复兴,没有了战争,今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好过。福辉!今后我们兄弟就要挑起促使程家兴旺的重担了!」
「哥哥!赶走日本仔,我们做建筑的,就有许多做不完的工作,家庭生活也开始好过多了。」程福辉喜悠悠地回应。
「我们兄弟努力把程家的家业基础,再打雄厚些,让孩子们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
「是!我一定努力。」
「好!我们一定成功!」
程福光虽然不在乡村长大,但他父亲程鸿文早就跟他说了,关于北坡村程家几代人的发迹历史。他爷爷当家时,曾打算出仕兴家,他竟然卖田地捐个「监生」荣衔,又寄望他父亲读书走科举之路,结果,科举罢了,民主革命连满清王朝都推翻了,他父亲走作官兴家之路也失败了。叔祖父坚持安分守己、勤俭务实当农民,把程家支撑下来,传到叔叔程鸿武当家,开创了学技术当能工巧匠致富之路,赚钱置田地出租,程家一下就走上宽裕之道,家道殷实起来,受到邻里瞩目,这一条路走对了。
现在,堂弟程福辉继承叔叔治家之道,日子越过越好,加上他程福光在海外的实业生意,今后北坡村程家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程福光对在他们这一代开始,让程门大放光芒,他充满信心,大姓大族,指日可待。
程福光福辉兄弟相亲相爱,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张氏心中更加喜融融。她说:
「福光!看到你和福辉像同胞兄弟相亲相爱,我更加宽心啦!你在南洋,福辉在家,你们都在为程家的兴旺尽心尽力,你们兄弟的努力已有回报,北坡村程家目前的家业,就比许多人强了,我们对得起列祖列宗。」
「壮大程家家业,是我和福辉的责任,我们一定努力达到。」
「我相信你们兄弟一定办得到。」张氏大表鼓励。
程福光点点头,又恳切地对张氏说:
「婶娘!叔叔过身早,你辛苦了大半辈子,今后你再也不必下地了,在家里享下清福。农田留两块自家耕种,交冯存根打理,其余全部出租,光收租都不愁生活了。对内对外虽有冯存根帮手,但家里的粗重功夫,还得请个女工来打理。你们闲时就逗逗两个小孙子玩。爸爸说过,先祖迁来北坡村,经过几代后,程家一定会丁财两旺。」
「对!从你们这一代起就会大发大旺了!」张氏喜悠悠地附和。
「先祖还立下规矩:子孙莫擅议分家,要保持大族大户。百多年了,我们没有分家,现在我们人丁单薄,两户就是一个家。」程福光又进一步转述上代人之家规。
「我明白,我们永远是一家人。」张氏肯定地说。
张氏把程齐兴程瑶兄妹拉到自己怀里,并在他们俩的额上亲了亲。程瑶是女孙儿,但张氏一直把她当个男孙。接着,张氏乐呵呵地对程福光说:
「他们俩都是我的乖孙,心肝宝贝,你放心好了!」
「我们都很乖,很听话。」程瑶抢着说,并瞄瞄哥哥,「阿哥!你说是吗?」
程齐兴憨头憨脑地笑,点点头。
程福光虽然是在南洋出生,年轻时他父亲就让他学中华文化,后又回国读书,他能很
好地传承父亲所授的中华文化和伦常道德,所以他有很浓厚的家乡观念,热爱乡土,不忘
列祖列宗。他记得,早年回国读书、结婚期间,和张氏婶母相处了一年多,婶母张氏对他
爱惜有加,视为己出。虽然他爸爸鸿文逃亡南洋时张氏还未过门,但张氏是个传统女性,
她过门后就时刻关注着北坡村程家二房一户的兴旺。程福光对张氏婶母很有信心,放心将
儿子程齐兴托付她教养。
程福光这次回乡,看到婶母和堂弟福辉,把程家管理得如此有条有理,家道殷实,载誉乡里,他心中感到非常的高兴。堂弟媳黄氏,虽无所出,但她能孝敬婆婆,爱惜程瑶,很有传统女性的美德。今后儿子程齐兴和她们一起生活,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养和照顾。
像齐兴这么老实的儿子,留在家乡继承程家长房的香火,再好不过了。
程瑶虽比齐兴小几岁,但他们成长中,童年时皆没有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为伴,因此,他们一见面就很投缘,很要好。程齐兴敦厚内向,程瑶聪明伶俐,今后他们堂兄妹一起上学读书,一起成长,一定会跟同胞兄妹一般相亲相爱。今后,他们兄妹必将为北坡村程家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为此,程福光感到很为放心和欣慰!
张氏感到非常的高兴,程福光带回一个儿子程齐兴,为程家增添了一个男丁。黄氏也为程家在海外有这样一位发达的堂兄感到光彩,程齐兴虽是堂侄子,但他却是程家下一代目前唯一的男丁。程齐兴虽比程瑶大几岁,但他们堂兄妹仍然是童年少年,一下就显得相处融洽,像同胞兄妹,黄氏也同婆婆一般感到非常高兴,黄氏更视他们兄妹都为自己所出,看到他们相亲相爱,黄氏并不为自己无生养而感到灰心。
程福光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也非常高兴,他将程齐兴带回乡里的决定很正确,看到程齐兴和程瑶关系那么密切,知道齐兴也很开心。他喜孜孜对张氏婶母说:
「婶娘!你看阿瑶和兴儿那么投缘,好像从小一起长大的同胞兄妹,这也是他们冥冥之中的缘份。今后阿瑶再有弟弟,这个家就更热闹了!」
大哥程福光提到程瑶今后的弟妹,黄氏知道何所指,她争取主动赶快表态说:
「我们正在为辉哥纳妾事操心,此事办妥后,就无愁阿瑶没有弟弟妹妹多人了!」
支持丈夫纳妾,黄氏作为元配一直磊落大方。程福光微笑点头,这个弟婶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说到纳妾之事,程福辉是当事人,至此他自然要出声,他对堂兄程福光说:
「前几年兵荒马乱,民间同样不得安宁,想办之事,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阻滞而没有办成。时局安定,我们再从容来办,有时急也急不来。」
张氏是个传统女性,对丈夫程鸿武的心愿和她在程家的责任非常清楚,时时耿耿于怀,她心中早有打算,她说:
「福辉纳妾志在必行,一定会着紧。冯存根在程家也有好几年了,我们视他像亲子侄,他已长大成年,我们也要准备给他成亲。我打算,认准机会,给福辉纳妾,给存根娶亲,再过二年又给兴儿订婚,为北坡村程家风风光光办二三件喜事,就是最好的冲喜纳福!」
「婶娘!你的想法很好,程家人丁一直单薄,应该把冯存根当做程家的成员,互相照应是好事。我看冯存根是个很朴实忠厚的青年,他对程家忠心耿耿!」程福光连连赞许。
「福光!北坡村我们两个房什么时候都要齐全,你叔叔在世时,经常叼念,因政局动乱,才廹得你爸爸出走南洋,程氏在北坡村只有次房的人就会感到孤单,容易被人欺负。这回你带齐兴侄孙回来,我们程家二房俱全,也不怕外人欺负了」
「大伯爷!我会爱兴儿像亲生儿子,今后我们二房一家,共同努力,北坡村的程家从此就会兴旺发达!」黄氏也对堂兄表了决心。
「好!好!一切我都放心了!」程福光笑逐颜开,喜不自胜。
事实上,在家乡留下根子,继承香火,并不光是程鸿文和程福光父子俩有这样的想法,而是所有华侨的普遍心声,也可说侨乡文化之特色。众多华侨在异域拼搏,经常汇款回家乡照顾亲人的生活,就是为了保住家乡的根子不要中断;华侨在异域当二等公民,每想起他的母体出生地,想起他在家乡黄土地上的根子和亲人,对人生也就有了希望,再幸苦也能撑得住。程福光在家乡留下根子,今后将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正是:
萍踪漂泊在他乡,乡土乡音永不忘;
根子长留黄土地,华侨代代愿弘扬。(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