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光这次返乡,主要打算重建祖屋,重整门楣;做善事,回报社会,造福桑梓。
程福光在抗日战中,确实歉了大钱,在泰国侨界成为有名的富商,并在泰京侨界做了不少善事。这次到底他带多少钱回来,自然别人不会知道,但他除决定重建祖屋外,他还打算花点钱做善事,办点公益事业,这也是他爸爸生前的谆谆教诲。但先建祖屋还是先做善事,程福光有过思量。后来他决定,先做件善事,在社会上建立声誉,后随之建祖屋。
程福光把他的打算,明确地提出来和婶母、堂弟福辉商量。他说:
「婶婶!福辉!我这次回来,除了要重建我们自家的祖屋,我还想为社会做点善事,你们看,做哪一件事情比较适合?」
「我们程家是小姓,如有能力做善事,自然不甘后人!」张氏大表赞成。
「哥哥!北坡小学年久失修,校舍崩塌,有钱可为村小学修建校舍。」程福辉是泥木匠工头,一下想到的就是盖房子。
「我也有这个意思。我爸爸童年时就在北坡小学读书。我虽然在海外出生和读书,但我们的兴儿和阿瑶,都要在村小学读书,盖学校,方便本村和邻村学童读书,就是最有意义的善事。」程福光笑着点头赞成。
「盖学校是全村人之事,一定要跟张百强商量。就是重建我们的祖屋,同样要跟他打招呼,如果没有张百强支持,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张氏非常认真地说。
「那我们就先去拜访地!」程福光说得非常爽快。
北坡村中间住有一家姓张的大户。房子是一所古堡式的四合院,大院围墙东西两角还盖有「炮楼」,里面住有护院长工,监视着四周的动静。几十年来,如果重门深锁,一般土匪侵掠,都很难越过雷池半步。张家传到此一代的当家叫张伯强。
张伯强年逾花甲,不但是村里的张氏族长,在地方上也是个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他的大儿子张秉武、二儿子张秉斌,均在政府军队当官。战时,日伪政权叫张伯强出来主持锦溪镇的维持会,他闭门不出,后来受不住日军的威迫,在维持会里挂个副会长名衔,但他经常称病在家不出面。战后,他儿子张秉武调回文昌县城当警备队队长,后国共内战,他又兼任「剿匪司令」。张伯强在县里挂个「参议」名衔,平时往来于县镇乡村,甚少住在县城。他经常说,农村空气好,生活优闲安逸,其实他是打算在农村当「土皇帝」,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的好处。张伯强在地方上是个权倾乡镇的显赫人物,锦溪镇周围,人人都尊称他为「叔公」。
张氏知道,程家在北坡村是小姓,人丁单薄,如果不得到张伯强的庇护,不但无法扩展家业,恐怕子孙要在北坡村立足都很艰难。所以,程福光回来第二晚,张氏就带程福光父子和程福辉夫妇,悄悄上门拜访张伯强。
张氏一行经通报,管家马大勇引进几道门,才在大厅见到张伯强。程家老少恭恭谨谨地大声呼叫「叔公好!」程福光福辉兄弟和黄氏行晚辈的鞠躬礼,张氏按张姓辈份,她比张伯强大一辈,但张伯强比她年长,她还是拘谨地敛衽施礼。
张氏说明来意,程福光就拉过程齐兴向张伯强跪拜。程齐兴颇生硬地用家乡话说声「叔祖公好!」,并憨厚地傻笑着,张伯强乐得哈哈笑。这时,程福光把两包纸包的东西塞给张伯强,口中小声说:
「一些药材,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万望叔公笑纳。」张伯强一闻,知道一包是鸦片烟土,另一包沉甸甸则是两条金子,他就赶快叫太太霍氏身边丫环拿进房去。
程福光和张伯强客气一番后,就提出他愿意拿出一笔钱把村里小学校舍翻修,如需要还可新建一栋,张伯强大表欢迎。他说:
「我正为村小学校舍崩败而操心,如果你们能出资修建校舍,我一定修文向乡里、县里汇报,彰显你们程家的善举。」
「他叔公!程家的子孙都要在北坡小学读书,为学校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程家人口不多,为公益事业争做表率,应该表彰。」
程福光接着又说,程家的祖屋今已残旧,他想拆掉重建,前来请示叔公的意见。张伯强捏着胡子,朗声说:
「重建祖屋是孝子贤孙应尽的职责。周围的土地都是你们程家的,你们尽管建,能建多辉煌就建多辉煌!」
「程家是小姓小户,一切都要靠叔公主持大局。」张氏诚惶诚恐地说。
「同是北坡村人,不管姓张、姓程,都是兄弟,如果有谁敢说三道四,就是对我张伯强过不去,你们放心好了。」张伯强拍着胸口,话一出口,落地铿锵。
过两天,程福光办了几十枱酒席,宴请全村。张伯强亲自出席,席间大力表彰程福光,发达不忘乡里,是炎黄子孙的好榜样。接着他又把程福光翻修北坡小学校舍和重建程家祖屋的计划亮出来,最后当众约法三章:程福光发达回乡做善事,每个人都要拥护和支持;今后如有哪一位北坡村子弟,欺侮程家,定严惩不贷;翻修小学校舍和程家建祖屋时,北坡村子弟有时间都要主动去帮工,不计报酬,同村都是兄弟。
席间成立了翻新北坡小学校舍领导小组,组长自然是张伯强。还有几位张姓长辈和小学校长,程福光、伍立德、伍立民都是小组成员,程福辉是施工总指挥。
翻修村小学校舍工程所用物料都是在当地筹办采购上等物料,泥木匠师傅都是程福辉施工队的工友,材料备够即择吉日开工。学校先盖一间新教室,学生搬过来上课,再逐间翻新旧校舍和建新校门。张伯强开口了,村里青壮年男女都不敢怠慢,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工地帮工,一律义务,不计薪酬。
学校在北坡村中心位置,离张伯强家不过二百多米,如果张伯强站在门口,就可看到整个工地,谁来谁不来,他一看心中就有数,因此人们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校参加义务劳动。人多好办事,三个月时间就基本上竣工了。
张伯强重新书写校名,刻石留芳。落成剪彩日,张伯强还请来一位县官,和锦溪镇周围有名望的几位乡绅官员,盛筵款待。筵席设在张府,张伯强大出风头,大大提高他在锦溪镇的地位和声望,但钱却是花程家的。出资的程福光和指挥施工的程福辉俩兄弟,张伯强特别恩准,敬陪末座。霍氏也显得大方,她特叫张氏和黄氏和张府霍氏婆媳,在内庭筵席相陪来贺的官绅女眷。
在北坡村小学校修建校舍工程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程福光为自己建屋所需的优质木材,已从南洋水路络绎运到省城,再转运到锦溪镇锯木厂开料。学校工程完工前,程福辉就叫伍立德带部分工程人员挨在程家旧屋旁,清理大院的地基。学校工程完工后,原班建筑人马,移师程家工地,开展热火朝天的紧张施工。
破土动工时,除请来道士祈神安宅、念经祈福外,还从水尾村程姓大宗请来两位年老宗长,和北坡村大乡绅张伯强一起主持动工仪式。张伯强给了面子,张氏自然给他封了大大的红封酬谢。程家大院按规划,新建面积将为原来祖宅三四倍以上,打算大宅建成后,再把旧宅拆掉。动工日,程福光又宴请北坡全村兄弟大吃一餐。
凭张伯强的一句话,北坡村男女老少都自动到程家盖屋工地来帮忙,连小学校师生放学后也来参加搬砖。搬砖,提灰,妇女、少年都可胜任。青年小伙子帮忙捣灰,搬木料、拉大锯。伍立德带领几位小伙子,分段在挖好的地基上打夯,打夯歌唱得震天响。泥水匠十余个大师傅,站在各个墙角看线把关砌墙。工地一片热闹。
在建筑工地范围外一个空地设木工场,连晚上都有人加班,木匠师傅在加紧准备门窗的木料,程福辉交代伍立民负责照料外地来的木匠师傅的工作和生活。程福辉这个总指挥,一天到晚忙得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
程家长工冯存根负责筹办伙食,他带两个小伙子,每天用牛车到锦溪镇去购买蔬菜鱼肉粮食运回来。黄氏和伍大婶带着几个媳妇,在临时架起的几口大锅旁,帮助请来的厨师,忙着煮饭炒菜。挑水、劈柴是邻村请的专人负责,烧火还是村中妯娌。一天三餐都是几十人吃饭,可真是大阵仗,这班妇女伙头军可真不简单。
张氏是程家大家长,到处走动,笑呵呵地和兄弟婶嫂打招呼道乏,「辛苦了,多谢」之话,一天得说上百遍。张氏总是叫邻里不要在家里做饭,家里有事或在田里做工的人,回来后同样来这里吃饭。总之,一天什么时候到来都可吃到饭。这样热热闹闹了几个月。
张氏很细心,凡来帮忙半天以上的人除吃饭外,她都按当时当地请日工的规矩,把他们应得的工薪送上门。就是临时帮忙做一二小时工作的兄弟婶嫂,事后也会封个红封酬谢!
程福光回乡,做善事,把北坡村小学校翻新扩建,甚得乡亲的称誉。在农村,世代朴实的农民,不管生活多艰难,都要节食俭用教子弟上学读书。即使家贫无法教子弟进城读中学,起码也要在村小学校读二三年书,懂得个字头数尾。因此,农村小学校,对普通农民子弟关系最大,家长也最为关切。程福光花钱对学校教育作出贡献,乡村农民都视程家为慈善之家,对程家老少都很敬重。北坡小学工程完工后,程家又密锣紧鼓地建程家大院,如何建,建得成吗?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萍踪异域両铢争,腾达常怀报国情;
兴学荣乡施乐善,方圆百里颂芳名。(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