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爸爸讲过奶奶年轻的故事,那时我只知道,原来我还是爱新觉罗的后代。
后来,我长大了,再次回忆起来,发现每个人年轻的岁月都是一笔永恒的珍藏。
奶奶是和硕黛佳公主,又称作格格,闺名唤作琦秀。
她是清朝末代格格,是满亲王的女儿,后来满亲王战死沙场,福晋殉情,皇帝溥仪的外祖母见她可怜,就带进了宫养着,一直到十七岁。
琦秀从小便能歌善舞,太皇太后特意请了教皇室子弟读书的太傅为她讲习,请武士教她用枪骑马,如果不是看琦秀出众的美丽姿容,想必许多不曾见过她的人都以为这是一为享誉皇室的文武双全的阿哥。
转眼间到了琦秀该出嫁的年纪了,十八岁,在那个时代算是正当年的,不算花季了,许多王室女,不论格格还是郡主,十四、五岁出嫁的大有人在,倘若不是琦秀的阿玛额娘早亡,太皇太后又一心捧在手心上宠着,视作明珠,想来琦秀格格早就有了儿女承欢了。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已经有了许多股的进步力量,所以皇室的子女也并非一心寻找门当户对的贵胄去配亲,而是更看重自己是否中意这个人,而并非家世了。
琦秀知道太皇太后给她选了太基贝勒作夫婿,太基贝勒是皇室子弟里面最出众的皇亲了,能文能武,还仪表堂堂,正是配得上琦秀的国色天香〕,可惜早在陪太皇太后出宫到龙隐寺进香的时候,琦秀就看中了民间最具美名的将士挽宜,她少女怀春的心思被他炽热的目光彻底点燃了,心里早就是芳波暗许,又哪里放得下其他的人呢?琦秀跑到寿延宫告诉了太皇太后自己的心思,她以为这个疼爱自己的皇宫中权势最高的女人会同意,没想到却遭到了断然无情的拒绝,她大失所望,于一个月圆之夜从皇城的左门掏出了这座困住她长达十八年的金笼。
琦秀逃出皇城之后去找了挽宜,她隐姓埋名,和他浪迹天涯,而皇宫也终因此对外宣布和硕黛佳公主病重,于公主阁病逝,终年十八岁。
这样轰轰烈烈的一段情看似到此结束了,但是随着列强的侵入,琦秀和挽宜的生活也就不再美满。
挽宜作为民间最富盛名的将士,在大敌当前之下,领兵相抗是不容推辞的事,可是恰逢琦秀怀有身孕临盆在即,他左右思付,最后还是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将守卫祖国疆土与人民的重担压在自己的肩膀上,率领八千子弟兵勇闯关外,最后全部战死沙场。
清朝此时也不复当年了,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持枪携炮的敌兵节节败退,琦秀平安生下一子一女之后,将孩子给了乳母带去佛寺照顾,自己则召集天下精兵良卫〕,恢复和硕黛佳公主名号,自封“卫清女将”,率领三万子弟兵冲锋陷阵,暂时抵挡了八国列强的逼退。不想腐败的清朝最后仍旧向列强选择了妥协,选派和议大臣向和硕黛佳公主领请退兵书,黛佳公主眼见清大势已去,遣兵散将,自己只身来到北平郊外的坟墓前〕,拔剑自刎。
从此流传于民间的佳话,和硕黛佳公主与挽宜的千古爱情绝恋也化成了一方尘埃,一子一女亦下落不明。
有人说北平郊外的公主坟,其实就有一个墓穴埋葬的是和硕黛佳公主,因为全清子民无不叹服这位救民族危亡的巾帼女子,可是列强层层逼进,清王室只能为和硕黛佳公主改换封号,赐固伦公主名号,称为皇后之女,永葬公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