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他们工作到很晚,阿桃看着埋头抄写的抗日,心中一阵感激。她柔情地叫道:“抗日,很晚了,回家休息吧。”
  抗日抬起头来,伸了个懒腰。阿桃看见抗日额头上泌出的点点汗珠,拿出手帕给抗日擦汗。抗日心中一阵激动,猛然抓住阿桃的手说:“阿桃,我们谈朋友吧!”阿桃知道抗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故意笑着说:“我们现在不是朋友吗?”
  抗日红着脸说:“阿桃,我喜欢你,我非常、非常爱你。在我的心目中,你是那样圣洁、美丽。我求你,我们谈恋爱吧。”
  看着抗日激动、真诚的表情,阿桃沉默了很久,最后她二眼含泪,带着忧郁的神色说:“抗日,你不了解我,我不值得你爱。你会找到一位比我更好的姑娘,我们做这好朋友吧。”
  抗日急迫地问:“为什么,是我配不上你吗?还是你有了男朋友。阿桃,你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我一定不会放弃你,直到你答应我为止。”
  阿桃听了,伤心的泪水涌了出来。她对抗日说:“谢谢你对我的表白,我永远不会忘记————。你走时,请把图书室的门锁好。”
  说完,转身快步走出图书室。抗日茫然地站在那里,麻木了许久。他责问自己:我是不是太唐突,让她无法接受、还是我说错了什么话,伤害了她。抗日决定等阿桃消气了,再向她解释。但是,自己的情感是真诚的,我爱她,我决不放弃她。
  阿桃没有回宿舍,她跑到湖边。湖边很凉爽,夜也很深已没有散步的人群。阿桃坐在草地上,想起抗日对自己的表白,她很激动。自己钟情人向自己坦露爱慕之心,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呵!
  但是,她想起自己不幸的遭遇,觉得自己不配接受抗日的求爱。这对她来说是多么痛苦啊!阿桃伤心地哭了,心里很痛、很痛。她所受遭受的磨难与辱凌,一幕幕在她脑海里出现。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始终象毒蛇一样盘居在她的心里,缠绕着她、伤害着她。不然,她会大胆地去爱吴铮,不惜与杨晓倩一争高下。她也可以爽快地、幸福地接受抗日的求爱。
  可是,她被ling辱、失去了贞操后,她不敢大胆地去爱自己所爱的人,也不敢坦然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求爱。那时,失去贞操的女孩子,不管你是什么原因所至,都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被人指责为风骚女人,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象阿桃这样性格开朗、人又漂亮、爱打扮的姑娘,更会受到人们的非议。
  郭阿桃,上海姑娘。14岁时,父亲是某大型工厂的电焊工,在一次高空作业时,失足从三十多米高的船台上摔了下来,因工伤死亡。当时阿桃还不到顶职的年龄,家里就靠母亲粘纸盒和每月少量的怃恤金过日子。因为母亲有哮喘病不能工作,每月粘纸盒收入极少,生活过得非常艰难。阿桃上学的切费用全免。这样她才能读到高中一年级。要上高二的时候,厂里同意阿桃进厂顶父亲的职,那年她十七岁。
  因为学习成绩很好,休学时,老师都为她感到惋惜,如果她能继续学业,一定能考上大学。进厂后,阿桃能干、勤奋。特别是长得亭亭玉立、美貌非凡,大家都喜欢她,关照她。师傅们开玩笑的说:她娘、她父亲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怎么养的姑娘长得这么漂亮呢?有人说她是集中了爹妈的优点,并加以发展,所以长得好看。更有人怀疑是不是阿桃出生时,医院抱错了孩子。但是,阿桃是在私人诊所里生的,当时根本上没有别的婴儿出生。虽然大家这么议论她,其实都是好心的称赞她美丽而已。然而,也有人不怀好意地时时在盯着她、打她的坏主意。阿桃在学校时是共青团宣传委员。进厂后,车间团总支书记冯超特别关心她,让她担任了车间共青团宣传干事,是半脱产干部。
  但是,阿桃除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外,还经常被抽调到车间团总支办公室去抄写资料,汇编团总支向上级呈报情况的材料。这样,阿桃几乎成了全脱产干部,成天在团总支办公室里忙碌。冯书记可以整天和阿桃在一起,以指导她工作为名,总是紧紧地挨着阿桃,有时还借故摸摸她的身子和手臂。当时阿桃还小,对冯超的这些小动作不敢有任何反抗,只能忍气吞声。这让冯超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时,冯超趁阿桃伏案抄写时,从身后抱住阿桃,用手摸她的脸蛋。有时还假装无意识地用手去碰一下阿桃的乳房。受到这样的骚扰和侮辱,阿桃也不敢申诉和声张。她怕张扬出去,没有人会相信她,搞不好还会遭到冯超的报复。也许还会落得个别有企图、勾引书记不成,反咬一口的骂名。
  阿桃只有尽量躲避冯超,以电焊工作繁忙为由,推辞一些团的工作。为此阿桃不知暗自流下了多少伤心的泪水。1963年秋的一天,刚满23岁的阿桃,又被冯超以谈工作为名叫去。冯书记东扯西拉地谈了一番团的工作后,色迷迷地看着阿桃,用伪善的笑容和肉麻的声调问阿桃:“小郭,你想不想入党?现在你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应该向党组织靠拢。要求加入党组织,是每名共青团员的理想,你应该有所行动才是。”
  阿桃心想:你又在想什么坏主意。阿桃谨慎地说:“入党谁不想,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在各方面距离入党要求还很远。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以后再说吧。”
  “嗳!傻姑娘,入党不就是那么回事吗。说难挺难的,有人写了一辈子入党申请书,到死还没有被批准。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你写一份入党申请,我做你的入党介绍人,要不了多久,我可以保证你成为共产党员。入了党,是人生政治上的一大进步。以后提干、升级、评先进都比别人占得先机。你条件好,在政治上很有前途。但是,不入党这些就很难说了。”
  冯超看见阿桃低头不语,又含情脉脉的说:“你也不小了,23岁正是要求进步的好时机,莫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了啊!————入党的事你好好考虑一下,想好了,写份申请给我。————阿桃,我们谈谈心吧。你看,我都快三十多岁的人了,到现在还没有谈对象。不是我找不到呵!我的条件很不错嘛,我是大学毕业生,又出生在革命家庭,年纪轻轻的就入党当上了团总支书记,还被厂党委内定为接班人的培养对象,政治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一直以来,有不少女孩子主动来找我谈朋友,有的条件还满不错。可是,没有一个让我看得上的。阿桃,自从你进厂后,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那么优秀,尤其是你的美貌和非凡气质,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从此认定,你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对象、未来的伴侣。阿桃,答应我,我们谈恋爱吧。”
  阿桃想: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从外表看,冯超各方面的条件确实不错,虽然年龄大一点,但这不是阿桃拒绝冯超的原因。让阿桃不能接受冯超的是,几年来,冯超利用权势对她进行骚扰和欺侮。让阿桃看到了冯超玩弄权术、以势欺人的阴暗面,认为他是一个心术不正,不可以信赖的人。阿桃冷冷的说:“冯书记,你条件这么优越,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怎么能配得上你呢?我们厂有那么多有文化、有前途、漂亮、气质非凡的好姑娘,还不任你挑选吗!再说,我还年青,不想谈恋爱,只想多学点技术。”
  冯超听了,想了好久也想不出阿桃拒绝自己的理由。过了一会,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哦!你是不是嫌我比你大八、九岁,心有疑虑。八、九岁算什么大嘛!按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来说,夫妇之间的最佳婚配年龄是男比女大十至十五岁,我——。”
  冯超的话让阿桃感到恶心,不等到冯超说完,阿桃起身离去。冯超气得青筋暴跳,恶狠狠的骂道:“郭阿桃,不识抬举的东西,不要以为你有几分姿色就自以为了不得。你会后悔的。”
  那以后,阿桃时时提心吊胆,提防着冯超的报复,身心倍受压抑。
  公元1964年秋,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全国部分城市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老工业区和技术力量雄厚的老厂首先响应。阿桃所在的工厂也作了动员。号召共青团员、共产党员、革命青年、中、青年技术工人积极响应党的召唤,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援三线建设,为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青春和力量。在车间的动员大会上,不少人纷纷表态,要求去三线工作。可是,到车间实际统计报名人数时,除了少数几名无牵无挂的热血青年,还有几位因家庭矛盾负气报名和因某些原因要换个工作环境的人外,报名人数寥寥无几。
  其中,因家庭原因报名的人,还引起了激烈的家庭纠纷,经常闹到党、团组织负责人那里,搞得他们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党团组织决定以宣传鼓动、树立先进典型的办法,加强动员力度。冯超看见时机到了,他要抓住这次机会,实现他一箭双雕的计谋。他把阿桃找来,严厉地批评说:“阿桃,在为次支援三线建设的考验面前,你的表现很不好,完全不是一个优秀团员、团干应有的表现。直到现在,你还没有表明你对三线建设的态度。其他团干、优秀团员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表示要求去三线工作的决心(其实没有几个人真正报了名)。你怎么无动于衷呢?”
  其实,对阿桃来说,去不去三线都无不可,而且从希望摆脱冯超的侮辱和纠缠来说她更想去三线。但是,母亲的病日趋严重,看着妈妈成天咳喘、痛苦不堪的样子,想起母亲以前为了养活自己,供自己上学读书,成天在阴湿、光线微弱的小屋里粘纸盒的情景,她怎么能置母于不顾,一走了之呢!她不表态去三线,是想照顾好母亲,让她的病尽快地好起来,过上几天好日子。但是,她知道冯超不会放过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她总是想方设法避开冯超。现在还是逃不出冯超的掌心。阿桃说:“我家的情况组织上都清楚,我去了三线,我妈怎么办?如果是我一个人,我早就要求去三线了。”
  冯超说:“平时都会唱高调,大话、漂亮话满口都是,怎么到了真正接受组织考验的时候,都哑巴了、强调起这困难那困难了。谁家没有一点困难,如果人人都强调困难,那还支援什么三线、让三线支援我们好了。”
  冯超看了阿桃一眼,见阿桃无话可说,两眼噙着泪水。冯超一阵窃喜,又用温柔的腔调说:“你家里有困难,这个我们都知道。其实,要你表个态,写份申请主要是利用你优秀团员、团干的身份来影响和带动共青团员、青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表态,踊跃报名支援三线建设。你要消除顾虑,积极行动起来。至于你的家庭困难,组织是会考虑的。不是说写了申请、表了态的人就一定得去、不表态的人就可以不去。根据情况需要,谁去谁不去,决定权在组织上。”
  在冯超的威逼下,阿桃写了支援三线建设,呼吁广大团员、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积极行动起来支援三线建设,为备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和呼吁书。阿桃的表态,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振动。许多团员、青年都表示要向阿桃学习,以她为榜样到三线去安家创业支援三线。也有不少技术工人、甚至是老工人都赞扬阿桃克服困难、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态度,表示要向她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冯超看见这个形势,满心欢喜。他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他对实现第二个目标充满了信心。阿桃看见人们把她抬得这么高,心里知道自己非去三线不可了。她怀着极其矛盾、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车间党总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