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之所以不主动进攻德国,一方面是英法政府绥靖政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马其诺防线抱着很大的信心。
  马其诺防线——这条曾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防线,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在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它于1929年开工,1940年全部完工,耗资2,000亿法郎,共有5,600个永久工事。马其诺防线绵延于法国东部的全部国境线上,全长750余公里。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
  法国政界和军界一致认为有了这道防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法国前总理勃鲁姆自吹自擂地宣称:“我们的体系虽然不宜于进攻,但在防守方面却是呱呱叫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防御思想,只有目光短浅或狂妄自大的人才把它奉为至宝。
  “一战”英雄贝当元帅曾对参议院陆军委员会谈及马其诺防线:“这一扇形地区没有危险。”他在1938年出版的《两大世界评论》中发表了一篇文章,重申了他对马其诺防线的信心,说有了这条防线就无需担心装甲部队的进攻,同年,他又宣称对法国军队阻击入侵者的能力感到满意。法国人对马其诺防线寄以无比厚望,可以看看甘末林将军的期待:“必须使法国能凭借这个筑城工事系统进行战争,一如英国之凭借英吉利海峡。”
  可是,尽管法国人对其抱有极大期望,但其他见过马其诺防线的人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印象。后来在英国远征军中担任总指挥的布鲁克将军写道,马其诺防线让他想到战舰,该防线让他感到不舒服,“最危险的一个方面是在心理上的: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有一种坐在攻不破的铁围墙之中的感觉。一旦这一防御工事被攻破,法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许会随之崩溃。”
  法国人虽然曾沿马斯河修筑了许多野战工事,但是并没有像英国人沿比利时边境那样修筑设有碉堡和反坦克障碍的巩固的阵地。而且,驻守马其诺的法国第9集团军主要是由一些低于法国标准的军队所组成的。在它的9个师中,有两个是部分机械化的骑兵师,有一个是要塞师,有两个师是属于第二流的,有两个师比现役师稍差一些,只有两个师是常备正规军。从色当到瓦兹河上的伊尔松,在一条长达80公里的战线上,没有永久性的防御工事,而且只有两个师是职业军队,法国人的战斗准备实在是太不充分了。
  从1939年秋天到1940年夏天很长的一段时间,德国人对西线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漫长的等待消磨了法国士兵的士气,寒冷的冬天更让他们军心涣散,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决策者对于战局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940年,盟军情报部门多次得到德国可能向西进攻的情报,但是他们并不是太在意。也许是得到的类似情报太多了,他们对此类情报已麻木。再加上他们自作聪明地对获得的“黄色方案”进行判断,认为那是希特勒泄露出来的,是他设置的圈套,目的在引诱英、法去破坏荷、比的中立,从而给德国以西进的借口,因而未予足够重视。
  正基于此,英法统帅部认为:“德国绝不会在当年夏天在西线发动攻势,最早也得到1941年才能发动,而到了那时,英法将能主宰欧洲的天空,到了1942年就有足够的重炮来攻打齐格菲防线了。”起初推行慕尼黑政策的张伯伦现在转向了,他挖苦希特勒没有在西线及早动手,说什么“希特勒已错过了时机”。这些愚钝的人们,要一直等到德国的大炮在头顶炸响,划破春天黎明前那片宁静的时候,才知道狼真的来了。
  直到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一丝战争的气味,才确认了其前制定的“D”计划。然而,比利时以中立为由不愿同英法公开接近,“D”计划还未开始实施,便遇到了困难。
  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盟军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1,300多架飞机,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在设定作战计划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盟军特别重视列日、那慕尔以北的比利时方向,因此,在英法联军向比利时机动的问题上,盟军提出了3个方案:
  第一方案规定,英法联军前出到比利时东北部的阿尔贝特运河筑垒阵地。这一方案最有利于抗击德军入侵,但联军须征得比利时政府同意,在德军进攻西欧前就前出到该阵地。
  第二方案(“E”计划)规定,英法联军在比军掩护下从边界向斯海尔德河地区推进一小段距离,以便在德军到来前有时间组织防守。但这样一来,包括首都布鲁塞尔在内的比利时大部国土都将沦落敌手。
  第三个方案(“D”计划)是个折中方案,这个方案规定联军在安特卫普、迪尔河、那慕尔、色当一线组织防御。这一方案能保卫比利时大部分国土免遭德军侵占,并使比军主力有可能加入联军对德作战。
  经反复比较,“D”计划于1939年11月17日,在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上获得通过。稍后,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要求法军左翼第7集团军进至安特卫普附近后,继续前出至荷兰境内的布雷达地域,以便在荷比两国军队间建立起绵亘的防御正面。总之,在德军向荷兰和比利时发起进攻时,英法联军应利用荷比两国军队迟滞德军的进攻,并在荷比两国军队的协同下,依托那里的防御阵地,粉碎德军的进攻。这个修订后的计划被称之为“布雷达计划”。
  可以看出,法军的作战计划仍然是十分保守的,他们把马其诺防线当作克敌制胜的法宝,把保卫马其诺防线放在优先的地位。因此,甘末林将军“布雷达计划”的重要执行者,指挥法军东北战线的乔治将军对这个计划颇有意见,他对这个计划几乎是完全不同意。
  依照上述计划,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至瑞士的法国东北边境展开3个集团军群。
  其兵力部署是:法国和英国共有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辖法军第7、第1、第9、第2集团军和戈特将军率领的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由比约特将军指挥,部署在英吉利海峡至隆吉永一线,任务是增援比、荷军队,将德军阻滞在迪尔河一线;第2集团军群辖法军第3、第4和第5集团军,共25个师,由普雷特拉将军指挥,配置在隆吉永至阿格诺一线,坚守马其诺防线;第3集团军群辖法军第8和第6集团军,共18个师,由贝松将军指挥,部署在阿格诺至瑞士边界,任务是坚守马其诺防线南段。法军战略预备队为9个师。另外,法第10集团军配置在法国与意大利接壤的边境上。
  另外,荷兰10个师、比利时23个师分别配置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协助英法共同实施战略防御。
  这条东北战线的总司令乔治将军,掌握17个师作为预备队,其中5个师预定用于加强向比利时机动的部队,12个师配置在第2和第3集团军群后面。除此之外,甘末林将军还亲自掌握着5个师。
  空军的任务是支援陆军,独立进行空战,轰炸敌后军事和工业目标。海军的任务是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对德国进行经济封锁,并与空军协同作战。
  总之,法国东北战线上共集中了盟军的135个师。同时,盟军还拥有坦克3,100辆、飞机2,372架、7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14,500余门。
  这个阵势看起来够强大的,以双方战力对比,盟军的战争前景至少不太糟糕,胜利的天平似乎又一次向法国人倾斜。
  由于在波兰旗开得胜而大喜过望的希特勒,仁慈地嘱咐他的海军把战争步子稍微放慢一点。表面的平静,其实往往是孕育着更大的风暴。该来的,总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