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出逃后,赵姬便得到了消息。大难临头,赵姬并没有像一般的女人那样惊慌失措,得知丈夫已经出逃后,她马上简单的单收拾了一下行囊细软,并且换上仆人穿的旧衣服,抱着不满三岁的嬴政躲进了邯郸繁华的街市。
赵姬的想法是,此时,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只有融入喧嚣的人流中,才能躲过官兵的追杀。事情的确如赵姬所料,她们刚出门不久,凶神恶煞般的官兵便闯进了她们的住处,然而已经人去楼空。带队的首领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又直奔赵姬的娘家,好在赵姬已经料到了这一点,她并没有贸然的投奔娘家,此时,她又躲进了一个偏僻的村落,隐姓埋名,这才躲过了劫难。
由此可见,赵姬并非一个普通的女子,事实的确如此,她不仅智商不一般,而且出身也不凡。
赵姬本是邯郸城里一个豪门大户的千金小姐,由于天生性格叛逆,故而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时常无故旷课、夜不归宿等等,这哪是大家闺秀的涉猎范围?为此,父母与她的关系一度紧张。后来,由于赵姬与一个帅哥出去吃饭,被父母发现了,父亲大怒,以赵姬“早恋”的罪名将其逐出家门。赵姬正乐得如此,因为她可以在这个花花世界自由的闯荡了。
赵姬不但个性十足,而且对自己的人生很有了规划:她先报名参加了一个舞蹈培训班,开始练习舞蹈,凭着过人的天分,很快她就取得了毕业证书。接着,她开始进入邯郸知名的娱乐场所进行舞蹈表演。由于她漂亮的容貌和高潮的舞技,很快成为娱乐圈的头牌。之后就有了与吕不韦的相识、相知、相爱。总之,在风月场所这种被人们称之为最黑暗和混乱的地方,能够混得如鱼得水,可以说赵姬还是有一定的头脑的。这也是赵姬能够逃离赵兵追杀的原因之一。
就这样,赵姬在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涯中,一年过去了,眼见身上的银子已经见底,赵姬才带着嬴政回到了娘家。一家人再次相聚,以前的隔阂化作一次温馨的拥抱,回来就好,而且,赵老夫妇还意外的多了一个外孙,自是喜不自胜。在听女儿诉说了自己的传奇经历后,赵老夫妇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将来真的成了秦国的王后,赵家荣显将不在话下,忧的是女儿和外孙是赵国追杀的要犯,保护母女二人的平安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最大的的重担。
令人欣喜的是,赵姬和嬴政在赵家的保护下,平安的度过了六年的生活。
有人问,赵国如果真的想杀赵姬母子,仅凭借赵家一个豪门大户的身份是无法保证二人平安的,此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二人的确在这段时间没有遭遇不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赵姬母子平安无恙呢?
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当然是异人。异人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他不会忘记曾经带给他快乐而现在深陷囫囵的赵姬母子。
异人和吕不韦回到秦国后,首先拜见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在吕不韦的提议下,异人特意换上了楚国的服饰,为的是让华阳夫人这个曾经的楚国人高兴。
女人往往容易被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而感动得痛哭流涕或者气得要死要活,这是吕不韦在女人堆里泡出来的经验。果然,当华阳夫人看到身穿楚服的异人后大加赞赏,为了表示对这个刚认领的儿子的负责,她为异人赐名为子楚。这可是尊贵无比的荣耀,无异于给异人已经确定的王储地位又上了一个保险。
然后,异人和吕不韦所要做的就是:在没人的地方合唱《等待那一天》,然后盼望着秦昭王和安国君快点变老,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在此期间,异人时常怀念在赵国落难的赵姬母子,并且不遗余力的设法确保母子二人的平安。异人清醒地意识到:对于此时的赵国来说,杀死赵姬母子的目的多半是泄愤,因为秦国把他们逼上了绝路,竟然想让赵国在地球上消失。而冷静后的赵国一定会醒悟,杀死赵姬母子,于两国关系无益。所以,只要秦赵两国的关系和缓,赵姬母子就有活下来的机会。
异人的努力的确起了作用,这一点从《史记秦本纪》中可以找到证据:从秦昭王五十二年到秦昭王五十六年这五年间,秦国一直没有对赵国用兵。相信异人在爷爷秦昭王和父亲安国君面前没少做工作。同时,秦国与赵国在政治上的交涉也应该进行过,因为,异人的努力既然得到了秦昭王的肯定,那么秦昭王就不会拒绝派使者前往赵国,提出赵姬母子身处邯郸,还望君等真诚相待,否则,战场上见等诸如此类的措辞。当然,秦昭王是绝对不会让使者说出归还赵姬母子之类的话,因为异人毕竟是赵国的人质,如今又逃回了秦国,理亏的是秦国,如果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显然有失大国的风范,虽然在当时最不值钱的就是承诺,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
总之,在异人的努力下,赵姬母子不必再过着东躲西藏、饥寒交迫的日子了。但是,和别的王公贵族的孩子相比,嬴政的童年却黯淡无光。没有锦衣玉食,没有成群的奴仆来伺候,更没有人从小就教导他治国的本事。
最为严重的是,赵人的鄙视和仇恨却像魔鬼一样时刻包围着赵姬母子,直到将嬴政那颗童真、幼稚的心灵吞噬遗尽。当然,这不是赵人的错,在长平之战中被秦人活埋的40万亡魂膝下的妇孺老人,没有什么能够治愈他们的心中国耻家恨,他们只有把怒火射向这对孤苦无依的母子,谁让嬴政是的秦王室的血统。
是命运的考验还是战争惹的祸?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你都必须去坦然承受。
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循乱世的法则:强大或者灭亡。未来的王,嬴政也不例外。
嬴政刚刚懂事的时候,唯一呵护他安慰他的就是母亲以及外公和外婆,除此之外,他周围的世界都是仇恨和歧视的声音。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此,嬴政的心中充满了不解,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处境。
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嬴政并没有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天性高傲的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他用鲜血和拳头回应着来自周围的歧视和侮辱。
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自己的父亲抛弃,和可怜的母亲相依为命,像乞儿一般游荡在邯郸街头,衣衫破旧,食不裹腹,受人欺负却又无力报复,没有希望,没有梦想。
每当头破血流的他回到母亲的身边的时候,母亲总是抚摸着他的伤口心疼的流泪,嬴政看得出来,母亲欣赏他的做法,但又不想看到儿子为此而受伤。他知道,母亲同样处处受到别人的冷落和讥讽,父亲回了秦国以后就再也没有音信,别人都在议论他在秦国广纳姬妾,不会再想起母亲和他了,她的苦恼又向谁倾诉呢?所以,嬴政每次打完架后,在母亲面前从不哭泣,他要让母亲看到一个长大了的、可以保护她的男子汉。
有的时候,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就这样,嬴政在逆境中一天天的倔强着,坚强着,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如今,他已经不再害怕打架,那些曾经欺辱他的孩子都已经躺在他的脚下。
苦难对人的意义不同,对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人来说,它无异于坟墓,而对于勇于接受的人来说,它未必不是一次磨砺个性的好机会。整整十年痛苦屈辱的成长,刻骨铭心的遭遇不仅锻炼了嬴政吃苦、忍耐的精神,增强了他应对“敌人”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也使嬴政爱憎分明的性格初步形成:他把对赵国的仇恨埋藏于心底,将母亲的疼爱牢记心间。
人人都有遭遇逆境的时候,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则奋发图强。选择退缩的人难以成就大事,只有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人。才能忍辱负重,不不甘失败,抓住机会成就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虽然性格的形成不能完全归结于环境,但是,早年的生活环境的确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巨大,尤其是恶劣的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尤为突出。
换个角度看,嬴政的童年又是幸运的。当时的赵国,是六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也是最实力和秦国一争高下的。故而,赵国的都城邯郸,自然是一流的都市。比起西部地区的咸阳,邯郸城的吃喝玩乐、歌舞升平不在话下,物质文明毫不逊色。更何况,自从赵武灵王改革之后,赵国不仅在军队中实行“胡服骑射”,在生活中也受到“胡风”的影响。走在邯郸街头,穿着少数民族衣服、骑着少数民族大马、贩卖少数民族货物的景象,并不罕见。
在这座都市里长大的嬴政,很小就知道了中原,知道了北方少数民族,知道了百姓生活。见多而识广,“天下”的概念,在他心里朦朦胧胧地发芽了。和关在秦国宫殿里的王孙们比起来,他视野开阔、见多识广。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英雄,嬴政也不例外,统一六国的重任之所以在他手中完成,正是他所成长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培育”了他。正所谓在烈火中烧死的是麻雀,烧不死的是凤凰。嬴政就是那只正在火海中修炼的雄凤凰,终究会有冲出火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