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与沙门道成等十大德。于西京太原寺译出补之。沙门复礼笔受。其经感通及觉贤神迹等。并如新集花严传中辨。二明教兴意者。夫大教之兴非无因缘。及非小因缘令此教起。故下文性起品云。以须弥山微尘等因缘故起此性起法轮。今略题十种。谓愿力故。法尔故。为本故。为归故。显德故。显位故。开发故。见闻故。成行故。得果故。初愿力故者谓。佛与菩萨及彼机缘三位愿力之所起。故下文云。卢舍那佛本愿力。故普贤愿力故。又云若有得闻者。当知本愿。力又云开发大愿故因本愿力之所出也。
二法尔故者谓。泛诸佛初出兴世将欲开显所化莲花法尔皆于第二七日海印定中演出如是无尽法门。下文云法如是故此则如大王路法尔常规。三为本故者谓。将欲逐机渐施末教。故于最初先示此法以为末本。以依此本得起末故下文云。譬如净法界与三乘法为所依。又云犹如日出先照高山等。四为归故者谓。显末教所归处故下文云。犹如众水流归大海等。五显德故者谓。显如来自所得法体相用。故体谓法界理智无碍。相谓十莲花藏微尘数等。明谓毛孔现刹广益机缘。普贤亦尔。六显位故者谓。显信等六位圆融相摄前后。是故一位即一切位。而前后历然。下文云在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等。
七开发故者谓。开发众生性起心中法界无碍自在法门令显现。故下文中破微尘出经卷等可知。八见闻故者谓。示此一乘无尽自在具足。主伴无碍法门。令物见闻成解脱分金刚种故。如性起品说。九成行故者谓。令众生成普贤行。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等。十得果故者有二。初断果谓除障故。即一障一切障如普贤品。一断一切断如小相品等广说。二智果。谓具十身尽三世间。逆顺自在依正无碍等。由此十义同一缘起无碍圆融自在力故。令此经教依无住本而建立也
第二别释经题目者于中有二。先释众名后解别目。前中诸圣教立此经名略有五种。初依观佛三昧经及涅槃经。名此经为杂花经。此随喻为名。以理行交杂缘起集成故。二智论属累品名为不思议解脱经。有十万偈。此从法就用为名。故性起品云此经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设。又智论自指此经也。三梁朝摄论第十胜相云百千经者。即花严十万偈为百千也。此从数为名。四如下离世间品出生菩萨深妙义花等。彼当释。
此约法喻合目。五约十义立名等。如性起品。亦至彼当释。二解别目中二。先总解后别释。总者如入大乘论说。有五义。一为众生说对治法故。二有众多乘故。三多庄严具故。四能出生无量大果故。五除断一切诸邪见故名毗佛略。杂集论释方广者。菩萨藏相应言说名为方广。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甚深法故。亦名广破。以能广破一切障故。亦名无比。无有诸法能比类故。此等皆是大乘差别名。由与七种大性相应等。乃至广说。别释者大方广等是一部通名。世间净眼是当品别目。前中有二。
先开义后合释。开者先举所诠之义。后经之一字举能诠之教。此依主释。前中先明所喻。后花严二字是能喻。前中先明所依法。后佛一字显能依人。前中先别明体用。后广一字合辨体能。前中先大字明法体。后方字辨胜能。合释中大者当体为目。苞含为义。方者就用为名轨范为义。广者体用合明周遍为义。此中大即方。大方即广。皆持业释。又大者古德解有三义。一常义。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
二是体性普周义。经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三是胜能义。经云能建大义名大涅槃。又具体相用三大也。今更寻下文略有十义。一境大。于中有二。一依报大。谓十莲华藏。二正报大。谓十佛三业等。如舍那品等说。即所信境也。二心大。如贤首品初及发心功德品说。三行大。如离世间品说。通修六位行也。四位大。如明难品已去至第六会说彼五位。谓信大.解大.行大.愿大.证大.等也。五证大。如入法界品说通证六位法也。六因大有二。初生因。如前五位说。二了因。如普贤品等说。七果大。于中有二。一随缘果。如不思议品等说。二自体果。如此经中果分不可说者是也。八体大。如性起品等说。九用大。谓念念益生顿成位等。如小相品等说。十法大。于中有三。一教大。谓一一名句皆遍一切十方法界。如下文说。二义大。称无边教所显义是。三事大。谓一一尘等具一切者是。此上十义皆各总摄一切法尽。具足即入故称大也。方有三义。一是方正义。谓此十义性离邪僻。二是方法义。谓此十义皆有模范轨则故也。三是医方义。谓此十义皆能对治诸重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