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略有三双六只。一众生有二种。一深种善根者感故应现生佛菩萨身也。二福薄众生感故应现方便身也。深种善根者多佛值多供养佛多闻法发菩提心也。薄福众生者目而不见。虽闻不勤。勤而不久。故数退为福薄也。二者有二众生。一能观实相。二不能观现世。夫如实觉观故名成佛也。所言实相者。一切诸法本来寂静。无所去来亦无生灭。能如是观。菩萨即应。故华严经曰。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观。诸佛常现前也。一切凡夫有情岂起是心。故不应佛菩萨也。三有二众生。一当时至诚发愿。二不至诚发愿也。至诚发愿即应现佛菩萨。不至诚发愿故不应也。第六释经文。夫释经文有二种。
一者龙树菩萨造智度论以释摩诃般若经者。但释经文义而不开段也。二者天亲菩萨造金刚般若论以释金刚般若经者。即开十二章也。汉地诸经论师亦有二种。一鸠摩罗什三藏师。时世称无相佛也。乃释维摩经文义而已也。二释道安法师。时世称印手菩萨也。将释一切经。每经要开三段。所谓序说正说流通说也。今日意者若欲释文义者。要依龙树菩萨及罗什师意也。若将开章段。亦因天亲菩萨及释道安师意也。将释此经文有三大段。第一序说。是经初文现也。第二从白佛言世尊。我有神咒心下是正说也。第三自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语已下是流通说也。就初序说有二段。一者通序也。二者从观自在菩萨下第二别序也。谓通有诸经首故为通序。别于此经中在序故为别序也。就初通序有六句。一如是。二我闻。三一时。四婆伽婆。五在室罗茷竹笋道场者是住处也。自与大比丘众下第六同闻众也。如是者谓信也。我闻者是阿难之我。元传闻之名也。时者简非余经说之时也。正是说斯法别时也。婆伽婆者此云能破四魔。
亦云永吐欲根等。多诸称名故云婆伽婆也。室罗茷者亦云舍婆提也。此翻云不可害也。亦翻云仙人住处也。是通处也。竹笋道场者是别处也。以竹笋为严修道场窟故曰竹笋道场也。与大比丘众下第六明同闻众也。就此有二。初别列众。次总结也。就初中有四。初明罗汉。二明菩萨众。三明四部众。四明十部众。谓八部众加于鸠槃荼与毗遮舍也。就初有五句。初明与者共也。二明大者有三义。一德高故曰大。二行胜故曰大。三数多故曰大也。三明比丘者。此云乞士怖魔破恶也。四明众者多也。五明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人数也。谓佛恒所绕众也。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菩萨众。就此中有三段。初举名也。谓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道心众生也。第二举数文现也。从慈氏为首以下第三举别名也。彼国具言弥牵勒。此云慈氏。是姓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