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村庄骑兵队潜入木属安渚已经多日,承袭北方人的作战方式,他们每次劫掠物资只取需要的量,并将其他不需要的部分烧掉,藉此加强骑兵队的续战力与灵活性。
面对乌尔村庄骑兵队的作法,于西关的联军有三个方案,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西北各村增加援兵,当然,这只是尝试而已,联军从上到下都不对自家的村庄抱持希望,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各村相当热烈地讨论增加援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接着就没下文了。
至于第二个方法则是劝诱安渚村庄倒戈,只要安渚村庄变节,那么乌尔村庄将损失多达两万人的后援,使他们不得不正面与联军对抗,但这个方法也失败了,安渚村庄给了许多回应,可总结起来却是语焉不详,甚么也没说。
显然安渚村庄认为此时不管站到哪一方都没有好处,拨出七千人给乌尔村庄并且在防线上巡逻已经是最大的让步,此时一旦倒向联军又要出多少血谁也不知道,因此安渚村庄始终保持其偏乌尔村庄的立场而不作为。
前两项计画若成功将能有效地压制乌尔村庄骑兵队,迫使他们离开木属安渚,使后勤能够安全送达,而有了稳定的后勤支援,联军才能继续前进。
然而现在一切都落空了,联军不得不选择第三项作战,也就是先安内──派出部队去护卫补给线,并想办法将乌尔村庄骑兵队打倒,就算打不倒也得将其逼出大后方。
想当然耳,要围捕骑兵便要派出大量的部队,使其疲惫,并将其逼入死角进行决战,只有如此才能使基本上都是步兵的联军战胜这来无影去无踪的敌人。
可这项战术从一开始便遭受挫折,原因在于联军的部队中太多重装部队了,在对抗大量骑兵时重装部队能做到分割战场,但在追捕围剿时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在宽广且平坦的地形上,速度过慢的重装部队往往无法及时拦截骑兵,事实上当初乌尔村庄与北方人第一次交战时,若不是要避免狼育的部队被从后方追击,山部与鹰部的部队绝对不会任凭自己被重装部队纠缠,会早早远遁他处。
不过纵使重装部队再不管用,但让轻装部队去围捕骑兵则更加荒谬,因为没有足够防御力的轻装部队只会反过来成为骑兵队的猎物,为了弥补这两大缺陷,联军总指挥只好下令修复长保曾经使用过的防御工事,一步步形成包围网,以防乌尔村庄骑兵队再次进行骚扰。
随着时间经过,防御工事也逐步完善,包围网渐渐收缩,约莫在入冬之际,联军终于将骑兵队困在山中,为了永除心头之患,联军总指挥决定派遣一支部队进到山中剿灭这群骑兵。
众所皆知骑兵不擅长山地战,可不巧的是重装部队也不擅长山地战,背着成堆重装备爬山跟叫人去死的意义相差不远,毕竟在进入山区后要面对的问题中五百骑兵反而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是地形与天候,特别是入冬后的山中气温忽高忽低,天气忽晴忽阴,谁也摸不准。
为此,联军打算特别指派了一支山地部队,准备对乌尔村庄骑兵队进行剿灭行动。
适应山地的部队各村都有,不少村庄均是从山中起家,像乌尔村庄这样从平地起家的村庄是个例外,但随着时间获得的平坦领地增加后,大多数村庄已经渐渐裁撤山地部队,如今还留有山地部队的村庄相当少,就算有也没有派到前线来──除了一个村庄。
杜华林村是大型的山村,且为了与同在山中的格拉墨村交战,整个村庄的部队或多或少都有受过山地战的训练,也因此在眼前的情况下,杜华林村的部队是最适合的人选。
杜华林村曾吃过乌尔村庄的亏,对这大好良机又怎么会放弃呢,更别说剿灭骑兵队绝对是一大战功,因此杜华林村的部队便接下了这重责大任,进入山中,旨在剿灭乌尔村庄骑兵队,报过去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