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看着他的堂兄李通,深深叹息一声说:“堂兄,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这种局面何时能结束。堂兄你过去不是做过五咸将军从事,可以称得上是见过大世面。你风雨经历不少,难道就没有良策,改变国家混乱情形吗?”
李通不由莞尔一笑,说:“堂弟呀!你冰雪聪明,都想不出办法,我能有什么高招。”
李轶对李通的心思猜不透,但从表情看,似乎有了办法。他一边盘算着,一边起身徐徐踱步,说:“堂兄,你不要装迷糊,你心里怎么想的,我难道看不出来。不管天下形势向那种方向发展,汉贼的日子不远了,必定无疑。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让官兵疲于应付。王堂、成丹的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的新市兵,还有前不久,陈牧、廖湛建立的平林兵,哪一个不对新朝政权构成威胁。别人能当英雄,出风头,我们也不能落后,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要超过他们。咱们南阳这个地方闹饥荒,饿死好多人。我看可以利用人们仇恨王莽政权的心理,来发动广大劳苦民众,进行反抗。现在应是复兴汉朝的时刻了。但是为了使事情成功,须找英雄豪杰。我看刘伯升兄弟肚量大如海,广纳众人,可以与他们图谋大事。”
“堂弟,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啊!你这个人见识比过去长了不少。”李通像忽然想起什么说:“对了,我听说才28岁的刘秀在咱这个宛县卖谷子。你何不把他接到我家里,来商议事情。”
“唔,刘秀真的在宛县吗?这太好了,我这就去找他。”李秩说罢,就起身离去。
身为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做梦也没想到,李通会派人找自己商议武装起义的大事。对于李通,他略有耳闻。只是听说其很能干,家庭比较富裕。虽素不相识,但刘秀却很敬佩他。甚至有些像把其当作父亲一样对待。
双方一番寒暄之后,李通笑着说:“过去我曾听家父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今日我见刘文叔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也许将来你会贵为天子!”
由于刘秀为人深沉,不爱言语,对李通的话不置可否。当然也想变成现实,不过更多的是担忧。因为他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不过又一想,自己兄长刘演素结豪杰,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迹像己现,英雄豪杰四起,自己怎肯甘心落后。
李通见刘秀不言语,心想这个刘秀看上去很稳重,思想一定很成熟。不说话可能对我有防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刚见面,对我很警惕也为正常。
他想到这,不由扑嚇一笑说:“刘文叔,难道我刚才的话错了。”
刘秀这个人很内向,从不轻易把自己内心世界向人展现出来。尽管李通的话燃起了他的雄心大火。但由于对李通刚接触,对他并不是完全放心。为此,用试探的语气问道:“既然你认为刘氏复兴,李氏为辅,那你有何举措呢?”
李通一看自己的话,激起了刘秀的雄心壮志,满面热血,很高兴,甚至有一种说不出激动。但是语气显得很平静:“我已自有度矣。”
“请道其详。”刘秀目光闪烁不定,尽管他心里很兴备,但他的说话口气并没有显现出来。
当时有许多人相信。刘秀也是深信不疑。
“我的想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效仿几年前东郡太守翟义利用都试兵马的机会,发动武装起义的做法。我计划在立秋都试骑士那天劫持前队大夫(即南阳太守)甄阜及属正(副太守)梁丘赐,因以号令大众进行起事。另外,我还计划派李轶与你回舂陵响应。还有,为了使事情更有足够的把握,我将派我侄儿李季到长安将我的计划禀告我父亲李守,让他也起兵响应。”
刘秀点了点头,笑着说:“没想到李先生虑事周详,真让人神往,我很敬佩。唉,我看天色不早了,事情就议到此为止。事不宜迟,我要速回舂陵。至于你提出让李轶与我同回舂陵,我不能赞成。因为你缺乏人手。好了,告辞。”
李轶见刘秀忽然要走,忙起身说:“文叔兄,我送送你吧!”
“不用了,我们后会有期。告辞。”刘秀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