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林小檬环视了教室一周后发现除了她和徐宣以外全班一百多号娘子军悉数在场。徐宣逮着林小檬的衣服小声说,QQ。林小檬用眼神回答了她,晓得。
每个年代都有一些特征性的沟通方式。QQ是属于林小檬这个年代的,它使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通过这个虚拟的平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交流。
林小檬刚拿出手机,就看到班主任从后门进来。此人乃河北人士,姓丁,籍贯不详。生得肥头大耳,目光犀利。在体型上与林小檬的高中语文老师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高中语文老师姓牛名光,上课的时候喜欢以一句“平身”作为班长短促有力的“起立”二字之后的回应。林小檬曾在课间的时候听到同学喊他为牛哄哄。当时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林小檬表示很不解,便问同学牛哄哄这个称呼的由来。同学以一副不信任的眼神看着她说,此乃敬称,不足为外人道也。
丁哥,林小檬全体女生班给他的敬称,或者说是昵称也未曾不可。他左手拿着文件夹步履匆匆走上讲台,表情淡定负责,语言简短而含义明确。大抵是说,你们可以被放三天假。前提是,你们需要扫雪。
台下一片唏嘘,说学校太不懂情调。但身处此境,历来制度便是这样。多说,非但不能消气反而会加重抑郁的情绪。
扫雪时,几百号人一起聚在操场上。女生拿扫把,男生扛铁钎。小有身份的人,例如班主任,自然是这场扫雪运动的总指挥。身份再高一点的,例如主任,有五分钟的时间出现在操场上,时间一过他们便身处温暖的办公室。主任们以几近完美的姿势在铲雪,旁有校园小记者负责拍照。这场大雪给校报增加了许多素材,有情者吟诗有才者作画,还有人可以拍尽领导的马屁,拍完之后附上领导扫雪的照片,名曰深入群众或者亲民。总言之,这场大雪是林小檬在读大学的时候还看到的一期不错的校报,当然后来校报的内容与感情都平平,无非是登几首酸诗或是几篇怀春的散文。李铃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灾害信息。详细解说来就是,灾害会使某一时间段的信息的发布量剧增以及民众对信息的关注度增加。
扫雪运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才结束。
事后,林小檬和徐宣一起回寝室的时候,她握着徐宣的手问:“你有什么要说的,还至于用QQ,多费电啊你。身为当代大学生你懂不懂节约啊?”
徐宣模仿郭德纲的腔调回道:“没听说过。”
“到底有啥事,您说行不行?吊着胃口很难受的。”林小檬扯着徐宣的衣服央求道。
“晚上有舞会,去不去?”
“不去,不会跳舞。”林小檬把头一扭,回答得很干脆。
徐宣刚要反驳,“不”字还没有说完就被林小檬一个眼神给挡了回去。
徐宣用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林小檬,确有非让她答应不可的架势。
“那,容我考虑五个小时。”林小檬只好退步了。
其实,林小檬心里已经决定要去。原因有二,其一,大学应该是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舞会就给这个发挥提供了很多机会和机会。其二,身为徐宣的朋友,她当然有在台下鼓掌的义务。
傍晚,校园广播里放着不知名的曲子。徐宣坐在床上问林小檬:“我说姐们儿,你想好了没有?”
“必须啊,我得给你增添气氛不是?去,哪有不去的道理?”
“好,坐过来,我给你化妆。保证让你这个土不拉几的小妞惊艳一把。”徐宣说完后嘿嘿地朝林小檬笑。林小檬虽然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九零后,但从来不化妆,向来素衣素面,放在人群中绝对是一普通青年。
“我不要,你快拾掇你的脸吧。”林小檬说完埋首于一本封面看起来十分破旧的书中。
拾掇,林小檬惯用的词。在她看来,各种东西都可以被拾掇,尤其是徐宣的脸。这个年代很有意思,判断两个人关系怎样的时候,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用的词越离奇越难听越大胆,就越能说明这两个人关系不错。林小檬不知这种行为的由来是什么,她也没有细细研究过,但是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影响。
十五分钟之后,徐宣带着精致的妆以优雅的身姿出现在舞会中央。和着节拍跳着优美的舞蹈,林小檬看着她的身影陷入深思。
青春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盛大到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人们习惯被世界所引导,做着各种有意义无意义的事情。没有人被告知青春的曲子何时戛然而止,舞会何时被宣告结束。猛地一下子,众人被推向门外,游戏结束,青春散去。愤懑者有之,愉悦者有之,伤心者有之,而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