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纪铮铭已经在专飞10078号上了,60岁的他看起来粗黑的头发还没有一丝白发,浓眉大眼,矮鼻梁,阔口厚唇,一副挑大山的身子板,浑身还充满男子汉的气概。
从政前,纪铮铭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才32岁。由于他连续两次《关于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如何解决粮食保障根本问题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思路>>一文在全国政协会议形成提案,受到国务院的关注。
他在文中的观点与夏伏林的研究课题很接近,因此被调到国务院未来人类可持续生存研究中心参与管理工作,任国务院分管副总理黄成宏的专业秘书。夏伏林回国后,他负责处理夏博士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论证组织和结论汇报。
研究中心的所有项目立项、报审、论证都由他负责具体落实。方案一旦得到政府批准,方案项目需要得到的资金和部门协调也由纪铮铭衔接,受国务院委托代表黄副总理处理各部委之间的相互协作工作,对黄副总理负责。
纪铮铭自己都没想到这次弃学从政会一步登天,刚开始参与夏博士关于人类未来可持续生存的发展研究项目,就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得到各方面的首肯和好评,尤其令夏伏林觉得感动和满意。
现在自己急着往东南海洋城飞去,夏伏林也要赶紧从美国回来,既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老搭档的关系,这次不知会不会像以前的合作一样令人有激情和效率。纪铮铭想到这里不由淡淡的一笑。
那时候,夏伏林回国不到5年,与纪铮铭工作接触有4年多,可以说她后来的工作激情有很大一部分是纪铮铭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所带动起来的。
夏伏林曾把在美国工作的协调环境与国内环境作过比较:“那里的7年努力还不如这里的三年进度。”
她对有象黄副总理和纪铮铭这样的一大批专家型领导的支持,她原本回国所抱有的愿望与现实完全符合,让她的思路和心绪彻底打开。
可以说纪铮铭的工作作风和协调能力给夏伏林留下很深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完全弥补了夏伏林自身的不足。有了这些弥补,夏伏林更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来畅想自己的课题内容,促使她不再顾及学科、行业和商业隔阂的争执,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述中充满预言家似的关于人类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面对挑战应具备的方法或者可以循环解决问题的几种思路,以及相关领域的相互牵制和协作前景。
反过来,夏伏林的研究思路连绵不绝,环环相扣,滔滔不断的澎湃而出,令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专家学者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他纪铮铭也是由衷的佩服和振奋。
他们面前的方案牵头人和指导者是一位仅仅33岁的女博士。然而她那种几乎不是现代人的思维却显得深邃博大,让接触这一思想精髓的所有人员都被她的理论体系所折服和陶醉。
在她的理论体系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东西就是她对自然环境,她虽然显得体单力薄,却是光彩照人。所思所想无微不至,甚至想到了每个细节和每个细节之间的相互交代。
就在夏伏林回国不久,她一边对现在的工作岗位进行熟悉,一边展开全国新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国务院让纪铮铭专门安排了一次关于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研讨会议,请夏伏林作一次专题演讲。
会议通知说:凡是在京的国务委员,国家各科研机构的首席专家,包括金融业,医学业,农科业,It业,网络工程业,现代机械自动化产业,现代包装业,饮食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其中,社会科学,人类学,环境学,营养学,生物学,储运学,物流学,基因学,工业自动化,仿生自动化,替代学等数百专家学者和约一千多学生参加。当然也少不了国内很多知名的媒体记者。
从组织者的角度考虑,这既是一场演讲会,也是一次思想碰撞会。因为,这次会议安排时间是一天,上午演讲,下午提问交流,光那一千多学生的提问帖子就近四千个为什么。经过网络秘书自动归类排列后,仍然有二百多个。从会议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以及人员数看,演讲会对象的级别是很高的。
会议地点也安排在很有讲究的清华大学的“创新殿”。这里通常是世界领军人物的讲台和未来经营的辩论阵地。
在纪铮铭通知夏伏林关于演讲的主题后,夏伏林冷静地对演讲思路作了提前准备。
夏伏林当天把自己关在中国科技园居住区自己的公寓里。
中国科技园居住区是国家科技领域高级领军人才的集中地,也是知名海归人员的集中居住地。这个小区有些像美国的贝弗利山庄一样名声赫赫。它不仅因为住在这里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有名望的大科学家,而且它的建筑水平完全代表了未来科技住宅的最高水平。
夏博士的公寓是在一幢被称为绿色智能住宅楼里。
住宅楼的日用能源属于洁净能源。窗户玻璃的外层具有光能高速聚焦,产生光波能源的功能;屋顶是太阳热能高效聚变传输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相当的光波和太阳热能中的能量。
所有的能量通过微型聚变设备产生能量转换,将每个时段吸收的能量安全存入蓄能设施保存,以此作为每栋楼独立能源的保障,从而不会发生自然和人为原因停电,有效的保证所有集中供热制冷和生活水温处理完全实现自动调节。
太阳能高效聚变传输板自动定时折叠。太阳板下面是屋顶草坪和人工植被,阳光强时,它正好为植物遮荫,阳光弱时它定时收放。既能增加城市绿化产生空气净化调节作用,又能产生室内节能效果。同时,也是现代建筑材料的替代产物——整体构造件结构装配式楼房的特有功能。
整幢建筑采用的新型建筑构件材料轻,密度强,抗腐蚀,耐酸碱,无放射线污染,自然风化率低。
屋顶和墙体材料均有绿化蜂穴,绿化蜂穴的预制是经过无土栽培技术科学证明,与植物生命可循环系统数据和管理设施相匹配,使整个建筑能常年包围在绿色藤蔓之中,绝不会影响室内的湿度和建筑安全。
地板采用软体材料,在强度达到标准承重的前提下,通过构造性减震和隔音处理,室内能耗可以降低近一倍。整个建筑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人类追求生态自然,希望与环境亲和共处的境界和理想。
建筑的室内是全自动化程序控制的智能服务设备体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喜好来设计和调节光线、温度、湿度、通风、背景音乐等等。个别家庭申请智能机械保姆,只要经过审批,确实符合配置标准,还会有微型智能机替代科学家室外的一些简单劳动和采购。可以说是一种未来社会普遍生活需要的高智能模式。
这种住宅和生活模式虽然还在实验中。但是,它已经显示未来房地产发展和新型材料,新工艺和建筑用能源设备以及新型能源的崭新趋势。也是人性化和个性化住宅设计的尝试。
当然,高智能建筑涉及到新型能源、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标准拟定还未完全成熟,面向社会推广的成本还不适于普通居民消费,整体造价非常昂贵。所以,国家鼓励高科技人才优先享受科技创新成果,让少部分科技高端人士率先住进试验性建筑,要求他们对使用功能中的不足和各项参数进行定期观察和反馈。
试验型住宅的居民让科学家来担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夏博士回国后,作为国家重点研究领域的新的领军人物,她当然也被装进了这幢高智能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