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刚刚亮,阳光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整个山谷的热情,花草们在随风摇曳,鸟儿们在歌唱舞蹈,那群猴子也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它们正在小溪边嬉戏打闹,好不热闹。我们呢?我们的心情自然也不错,阿苏正蹲在小河边,河水是那样的宁静、清澈,阿苏轻轻的把手探了进去,水液轻轻的抚摸着她那双美丽的手,像是情人的抚摸。接着她捧起了水,动作仍旧是娴静而优雅的。她正在洗脸,洗得很慢,毕竟好久没有这样洗过脸了,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够容忍这样呢!
不知是什么时候,那群猴子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附近,它们只是站在那里,静静的望着我们,望着我们宽敞舒适的巨大帐篷,眼睛里流露出既敬畏又羡慕的复杂神情。
我们并不是它们的神,我们只是我们自己的神。
这是一道狭长的山谷,旁边就是那座高大威严、亘古不化的雪山,前几天还在同它抗争的我们,现在已经逃离了它的阴影。我们正站在阳光下,身上是“太阳”的光泽,甚至把雪山那凶悍的表情也给融化了。
前面是几座低矮的山,似乎一伸腿就可以跨过去的样子。再往前呢?我们就不清楚了,总有很多路是无法预计的,更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
我希望那是一场噩梦,那种吓得我手脚冰冷,冷汗直冒的噩梦,但我知道,命运的车辙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是谁!
我感觉到我的心碎了,一把锋利的刀将它割裂,一块块,一片片,我却不知道疼痛。接着,我的天地在霎那间崩塌了,一时间地动山摇,日月无光,我的魂魄也被震出了躯壳,飘飘荡荡,荡荡飘飘,是飞向那虚无缥缈间吗?
我真的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对我说:“45号,你的母亲不幸于昨天下午去世了!”如果说世界上还有最为恶毒的语言,那么对我来说,一定就是这句了。不,这句话简直是世界上所有恶毒语言的总和,我诅咒这句话!接着,我仿佛回到了家乡,看到了父亲鬓角新生的白发,看到了他眼中的悲哀与无奈,妹妹并没有哭,但我看不到她那天真可爱的笑。这是只属于一个家庭的悲剧,还有谁能够真正理解,真正明白呢?
这时,我看到了一副棺材,周围画着几幅图案,大概是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我揭开了那厚厚的盖板,便看到了那一张脸,只是太过苍白了些,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也已经合上了。好像是睡着了,却是永远的睡着了!但我知道那双眼睛在临死前一定是睁开的,她多么期待她的儿子当时能在她身边啊!然而,他竟不在。他在那里呢?她想大声的呼唤,但是她发不出声音,她只有想,虽然她知道那是无济于事的。她还年轻啊!不到50的年龄。她每天都在为家庭奔波,为儿女操心,她是那么的勤劳、善良,那么的……,可是她走了,被病魔无情的带走了,她并没有闭上她的眼睛,因为她的一双儿女当时并不在她的身边,她在等待,虽然她没有等到,但是她在等……
我扑倒在那里,泪水如同决了堤的河水般,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我号啕大哭,声音很快就嘶哑了,眼睛也哭红得像是一颗水蜜桃,我的喉咙里也积满了痰,但我并没有停止。我无法质问上天,但我可以发泄,用我的泪水,用我的哭声。
母亲就这样安详的走了,地球还在运转,别人也还在过着各自的日子,只有我们父子,在一个残缺的家里,我们可是她至亲至爱的亲人呵!现在却已经是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屋子里再也看不到母亲的音容笑貌,显得空落落的,父亲的声音显得有些苍老,他低声说:“饿了吧?吃饭吧!”,我默默的点了点头。
父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男人,他很少在儿女的面前流泪,但我知道他的心早已经碎了,和母亲相知相守这么多年,受到很多人的羡慕,可是现在呢?一切都成为泡影,一切都成为回忆。
我的心中是那么的压抑,那么的沉重,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我还没有结婚生子,我还没有承担起一个儿子的责任,我的母亲就走了,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悲哀。
未来的路还很长,母亲对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现在母亲走了,我就更不能辜负她的期望,我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要!我在心中大声呼喊着,我想我的母亲会知道的。
我的心中满是忧伤,却也多了一份对世事的感悟。从前,当我看到别人家出殡时,总有些事不关己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以后我也会为他们一掬同情之泪的。
这时,我的眼角似乎又渗出了泪水,我仿佛听到有人在喊我。
“你们看,队长有反应了。”阿苏的声音很急促,也很兴奋。
我怎么了,难道这是一场梦吗?我宁愿是一场梦,但我知道这不是的。
我感到很疲劳,但还是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队长你终于醒了!”又是阿苏那急促的声音,我也马上看到了那张脸,美丽的脸,温柔的眸子里还闪着泪花,它几乎就要贴到我的鼻子上了,我闻到了她的清香,也感受到了她的焦急。
我的声音很是低沉:“哦,刚才是怎么了?”
阿苏被我看得脸上生出了红晕,忙低下头说:“不知道为什么?你突然就晕倒了。”
并没等我说什么,阿苏忙又接着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她的声音仍旧很急促,却充满了关切。
我的眼光突然望向了极远处,直直的,口中喃喃地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阿苏马上就明白了,她低声说:“难道伯母她……”
我点了点头,眼泪这时也无法抑制的流了下来。
这时,一向乐观的奇哥也不禁低下了头,脸上挂满了忧伤,他声音低沉的对我说:“队长,不要太伤心了,节哀顺变吧!”
夫子也长叹了一口气,安慰我说:“是啊,队长,事已至此,身体要紧,节哀顺变吧!”
然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阿苏,你在这里陪队长,我和奇哥到一旁坐坐。”
阿苏低声说:“不要走远啊!”
夫子点了点头,便拽着奇哥走开了。
阿苏温柔的说:“宇扬,想哭就哭吧,不要憋着了。”
说着,她紧紧搂住了我,我的情感也如同火山爆发般磅礴而出,号啕大哭,一时间山川变色,日月无光。
过了好久,我的声音逐渐喑哑了,哽咽了,人也很累了,只感觉到阿苏的怀里很温暖,竟又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母亲正在梦中等着我呢!
母亲是个闲不下的人,她让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每当换季的时节,尤其是入秋、入冬时,母亲就会对我说:“儿子,妈把你的厚衣服都找出来了,明天早上换上啊!”
而到了早春,母亲则总是告诉我:“儿子,过几天再换薄衣服,现在天还有些凉。”
每当我放寒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总会问我:“儿子,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有的时候,看到我有些廋了,她也会对我说:“在学校时不要太省了,适当买些好吃的。”
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母亲看到我拿回去很多书,就知道我一定是省钱买书了,她对我声色俱厉的说:“儿子,以后少买些书,有钱吃点好的,在学校不比在家。”
一想到这些事,我就会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面的母亲总是问:“儿寒乎?欲食乎?”寥寥几笔,一个充满慈爱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当然了,有时我也会犯错误,记得有一次,我在称呼母亲是没有“妈”的称呼,而是说“你”,当时我就被父亲教训了,为这件事,我一直很内疚,从那以后我每次和母亲说话都是先称呼,后说话。
母亲是最了解儿女的,她知道我和妹妹都喜欢吃什么,尤其是我放假回家时,她总是给我做好吃的东西。但是,她对自己却是很刻薄,父亲有时候在外面吃饭,她在家就对付,一想到这里我就心酸。
每逢过年过节,由于家里的客人多,所以准备的好东西也多,母亲却很少吃,她总是给我和妹妹吃,嘴里还说她不乐意吃那些东西,其实好东西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的。可惜,我当时并不明白母亲的苦心,现在真是追悔莫及啊!
母亲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和邻里关系处理得也相当好。我们家包饺子或者作其他好东西时,她经常要送给邻居一些,而邻居们也会经常给我们家送来一些东西,大家之间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母亲更是个孝顺的儿媳妇,我们家有好吃的时,不但会给邻居家送去,更会给我的爷爷、奶奶、姥爷送去,有时候干脆就把几位老人都找来,所以我们家经常会有很多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这三世同堂的场面也是很令人感动和羡慕的。
这时,母亲正站在我的面前,默默地看着我,看得很仔细,似乎要把我的全身都看遍,她的眼角有些湿润,声音也有些嘶哑,她低声说:“儿啊!好好努力,不要让妈失望啊!”说完,转身就走,我忙追了上去。
母亲忙停了下来,痛苦的说:“儿啊!你不能和妈走,你要留下来陪你爸和你妹妹。”然后,身子一晃,消失无踪了。
我忙大声喊着:“妈,妈……”
“队长,你怎么了?”这声音焦急而又关切,正是阿苏的声音。
我抬起头,、拭了拭眼角的泪水,低声说:“我梦见我妈了。”
接着,我问道:“我睡了多久了?”
阿苏淡淡地说:“没多久!”
我怎么能相信她呢,天空中“太阳”已经斜下去了,时间已经不早了。我靠了她这么长时间,她一定很累的。
我忙说:“现在已经不早了!你一定很累了,一会儿咱们找个地方扎营吧!”
她仍旧淡淡地说:“没事的,我没事的,我只希望你好!”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低了下去,脸也跟着红了。
我看着她,心里说不出的感激。
突然,我看到了在她的前胸,有一片已被泪水打湿了,甚至上面还有口水。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心里咒骂着自己。
苏珊娜也发现了我诧异的表情,她也马上发现了这一点,但脸色依然很平静,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只是从背袋里取出了一张纸巾,轻轻地擦拭了几下,动作竟非常温柔,好像是在擦拭别人身上的污秽,然后笑着说:“好了,这样就好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拥有这样的一个女人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不久,路就在脚下停止了,我们在前面不远处的山脚下扎了营,我仍旧垂着头,拼命的在回忆中搜索着母亲的身影,那一幕又一幕,好像放电影般,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遥远;一切是那样的温馨,却又显得那样的无奈;生命啊!你为何如此的脆弱;上苍啊!你为何如此的残忍。
天终于黑了下来,篝火已燃起,烤架上方飘荡着肉香,我仍旧坐在那里,静静的,仿佛很久以前就坐在那里。眼神投进了黑暗,空洞洞的,也和黑暗混为一体了。没有哭声,没有泪水,却比哭声更心痛,比泪水更断肠。我什么也没有吃,并不感到饥饿,只是心底空落落的,仿佛只剩下了一具能够呼吸的躯壳。
“阿苏,你怎么也不吃东西呢?”夫子关切地问着。
阿苏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低声说:“我怎么吃得下去呢?”
夫子忙说:“可是你想陪她也需要体力啊!总要吃些东西的。”
阿苏也想通了,点了点头。
长夜漫漫,也许有人正在酒桌上谈天说地,也许有人正在床上酣睡,也许有人正在灯下苦读,可谁又能想到此刻正有人端坐不动,悄无声息呢?是一个人吗?不,是四个人!如四尊石像!
夜,原本静寂的可怕,却又生出了一丝的温馨,如同黑暗的空间里燃亮的一盏灯。时间虽然紧迫,但我已决定为母亲守上一夜,以表达我的哀思。这时,我只希望他们一会儿会睡去。
天慢慢的亮了起来,光亮也在林间投下了疏密的阴影,我的眼角渗出了泪水,声音低沉的说:“谢谢大家了!”
阿苏凝目注视着我,眼眶里含着泪水。她张大了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哽咽了几声,便不再作声了。我看着她,似乎一夜间老了许多,心头也不禁一阵伤感。
夫子仍旧笔挺的端坐在那里,声音淡淡地说:“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我想伯母也不希望你太过悲伤,不能自拔。”
奇哥猛地点了点头,嘴里喃喃道:“好极,好极。”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是啊,我难道能够颠倒乾坤,逆转时空吗?不能!我难道能够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吗?不能!我难道能够辜负朋友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吗?不能!我难道能够放弃自己的辉煌人生吗?不能!绝对不能!
堂堂七尺男儿,自当立摩云志向,奋万古之未有,济天下之苍生!于是,我胸中仿佛有万马奔腾,一时间心往神驰,精神也陡然一振,气冲霄汉,恍若再生。
“出发!”我大喊了一声,站起身就往外走。
“还没吃饭呢!”阿苏说着,然后竟“扑哧”笑了,奇哥和夫子也都笑了起来,看我会头,忙掩住了口。
“真的吗?”我一副不相信的样子,问道。
“我们能骗你吗!”阿苏很认真地说。
不知是为什么,我竟真地感到饿了,肚子里也敲起了鼓,我皱起了眉头,问道:“我很久没吃东西了吗?”
阿苏仍旧平静地说:“有一天了!”
我的天啊!一天了!我竟真的没有一点饥饿的感觉,可是现在不同了,如同蓄满了水的大坝,在一刹那间崩溃了,那涌出的河水……我突然感觉到肠胃在急剧的收缩,鼓声更响了,甚至阿苏他们也听得到。
只要你的心头不再沉重,一天的时间其实也很好打发。我在用烤肉镇压了肠胃的造反后,便和大家一起踏上了征程,前面的路已经好走许多了,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走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令人惊奇的事情,接着,我们在一个平缓的山坡上扎了营。
吃过了晚饭后,深沉的黑暗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我们的帐篷里还不时地传来说话的声音。
这时的我已经把母亲的去世作为自己生存的动力,不想整日被那种无尽的悲伤所纠缠,便首先提议开“故事会”,他们自然是大力支持。
我说:“既然没有什么事情做,大家还是开故事会吧!”
阿苏抢着说:“太好了!”奇哥和夫子也频频点头,极为赞许。
我很高兴得看了看大家,说道:“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阿苏想了想,说道:“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理解是一种相知相得,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境界上的理解。他们所理解的更多的是对方的思想,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理解。”
夫子也跟着说:“他们之间的这种理解可以说是理解的极致,不是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够达到的。这种理解已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甚至于在思想上是不分彼此。这种理解大多产生于有相同喜好的人之间,而像三国中的刘关张三人,虽然已经桃园结义,但由于各自的性格、思想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之间的理解更多的是以义气做为纽带,而不是这种纯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这种理解也是极为难得的。
奇哥点了点头,笑着说:“夫子的话太精辟了,我也感觉这种理解已经超脱俗世了,是完全建立在精神领域上的,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我觉得只要有机缘,这种理解的建立就像一见钟情那样的奇妙。”
阿苏忙说:“奇哥的说法也很妙,我也讲一个故事吧!”
生于明朝正德年间的穆孔晖,原系聊城堂邑西关人。他早年家贫,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终于得中,并官居翰林。晚年被选为嘉靖帝的太傅。
这嘉靖帝当太子时 ,住的是金楼玉殿,穿的是凌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他过惯了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对民间的疾苦一无所知。这天,穆太傅教他读一位先贤的文章,
其上写道 :“某年,山东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饿殍载道侥幸苟活者,亦是饥肠辘辘,靠挖草根剥树皮,以延残喘”穆太傅说 :“就是肚子饿得厉害。”太子道:“我怎么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太傅只好摇摇头。太子又问 :“草根树皮是什么滋味 ?他们为啥不吃粮食 ,却偏偏去啃草根树皮呢?”
早年受尽穷苦煎熬的穆太傅,对太子的这些疑问没有马上回答。他沉思了良久道 :“你问的这些事,我一时也很难使你明白,待明日我再与你讲解。”
晚上,穆太傅面见娘娘,禀报了太子的学习情况,并谈了自己教导太子的想法。娘娘对太傅的想法深表赞同。
第二天早起,等太子用完了早膳,穆太傅就要领太子出宫。太子感到奇怪,问道:“太傅不在宫中教我读书,带我何往?”穆太傅道 :“要到外面去回答你昨天的提问。”太子感到新鲜,便高高兴兴随穆太傅走出宫来。
穆太傅在前头走,太子在后面跟,来到荒郊野外,没有行几里路,太子就腿酸脚痛,走不动了。可是穆太傅没让他休息,仍领他一步一挪地往前走。太子累得满身大汗,又饿又渴,连连恳求道 :“太傅,我又累又渴,实在走不动了,咱们还是快回宫吧。”穆太傅沉下脸色道:“老夫这么大年纪,还没说累饿二字,你小小年纪,焉能言及 !”太子见太傅动怒,只好咬着牙坚持又走了一段路 。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只得苦苦哀求道:“太傅,我饿得肚子直叫唤,实在难忍,还是休息下吧 !”穆太傅望着太子狼狈样儿,这才说 :“你昨天不是说没有感觉过饥饿的味道吗?”穆太傅从路边摘了树枝树皮,挖了一些草根,一起捧给太子。太子道 :“好好,眼下没鱼肉糕饼,也只有以此充饥了。”他放在嘴里一嚼,只觉得苦涩难咽,即刻吐出来,忙说 :“哎呀,实在太苦太苦了!”穆大傅道:“现在你大概也知道,无粮的百姓为何要以草根、树皮充饥,这草根、树皮是何滋味了吧?”太子有所悟地点点头。穆太傅进一步说 :“身为一国之主,如若长居宫院,享受锦衣美食,如何能知百姓之苦?欲要治国安邦,则必须把体察民间疾苦,视作首要的大事,这才能国泰民安。”
我叹了口气,说道:“理解也是需要生活基础的,很多人能够理解他人的难处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那是因为他本身也有这种经历的缘故,就好比一个穷人能够理解另一个穷人的难处,而一个富人就无法理解,因为他无法体会穷人家在生活上的那种感觉。当初唐太宗因为经历了隋末的天下大乱,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才能够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世来。”
奇哥似有所悟,急忙说:“我觉得人们不仅仅需要他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理解化作实际行动。刚才队长也说了,穷人能够更好的理解穷人,但又有几个穷人能够真正的互相帮助呢?还有历史上的开国君主并不少,也大多经历过乱世,但又有几个唐太宗那样的人物呢?所以说,想法与行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夫子站起身来,说:“是啊,想法与行动永远是有差距的,而真正的理解是行动性的理解,而只有行动性的理解才能够真正产生良好的效果。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一位名君,就因为他真正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了对百姓的关爱。而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经常有文章中的太子那样的经历,他就会发现很多值得他去理解的人。唐太宗通过他的理解换来了一个太平盛世,他也至少会换来其他人的友情和帮助,以更快地实现自身的目标。”
他停了下来,马上又接着说:“下面,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个叫猗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豹子,非常擅长捕猎,不禁十分羡慕。他想,要是我也能有一只豹子来帮自己捕捉动物,那该有多好!于是,他不惜用一对上好的白璧的代价将尾勺氏的豹子换到了手。
猗于皋得了豹子非常高兴,他大摆筵席,邀请朋友来喝酒庆贺。酒过三巡,他把豹子牵到院子里让朋友们观看。这头豹子果然长得勇武极了。金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又小又尖的耳朵直竖在头顶,两只眼睛光芒四射,四肢直而长,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猗于皋得意地向大家夸耀说:“你们看看我这头豹子,多强壮、多勇猛!它的本领可高强了,没有它抓不到的动物,我就指望它帮我了!”
从此以后,猗于皋特别宠爱这头豹子,待它非常好。豹子的脖子上套着镀金的绳子,还系着饰有美丽纹彩的丝绸,天天都有新鲜的家畜肉吃,过的简直是达官贵人的生活。猗于皋常常一边抚摸着豹子的脑袋喂东西给它吃,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豹子啊豹子,我如此厚待你,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啊,哪一天,你才能对我有所回报呢?”
有一天,一只大老鼠从房檐下跑过,猗于皋吓了一跳,急忙跑过去解开豹子,叫它去扑咬老鼠。可是豹子漫不经心地瞧了老鼠几眼,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完全置之不理。猗于皋非常生气,指着豹子大骂道:“难道你忘了我是怎么对你的吗?竟然这样回报我!下次你再敢这样,我就要不客气了!”
又一天,又有老鼠跑过,猗于皋又让豹子去扑。豹子似乎忘了猗于皋的警告,仍旧无动于衷。猗于皋这次真的大动肝火,他愤怒地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边打边骂:“你这没用的畜牲,只知道享乐,什么事也不愿做,在我对你好了一场!”豹子又痛又委屈,大声嗥叫着,用哀求的眼神看着猗于皋,好像是希望他体谅自己。可是猗于皋根本不顾这些,更加用力地鞭打它,豹子身上凸起了一条条的血痕。
此后,豹子的生活一落千丈,猗于皋用普通的绳索换下了镀金的绳子,把豹子关在牛羊圈里,每天只给它酒糟吃。豹子每天沮丧得流泪,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猗于皋的朋友安子佗听说了这件事,赶来责怪他说:“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但补鞋却不如尖利的锥子;锦绣丝绸虽然漂亮,但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花纹美丽的豹子虽然凶猛,但捉起老鼠来却不如猫。你怎么这样蠢,为什么不用猫去捉老鼠,放开豹子去捕捉野兽呢?”猗于皋高兴了:“对呀!”于是他按安子佗说的去做,很快,猫把老鼠全捉完了,豹子也抓来了许许多多野兽,数都数不清。
我清了清嗓子,忙说:“我觉得猗于皋的做法有暴殄天物的性质,而这也归于他对豹子习性的缺乏理解。自然界中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都有自身的一些天性,比如狼是群居类动物,性情非常坚忍;象也是群居类动物,性情却比较温和。而猫捉老鼠、耗子打洞这些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果猗于皋对豹子有相当的了解,就不会犯这种大材小用的错误了。”
奇哥跟着说:“动物是很好理解的,即使是通过几本书,我们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只有人类,我们经常接触的一个群体,是最难以理解的,所以说:日久见人心。但是,人们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却是成功者所必需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理解别人,结交更多的朋友,也相当于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
阿苏拍着手,说:“奇哥说得好,你的这番话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只是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过了,每个人都有隐藏的一面,涉及到自身的隐私,但却不一定与友情相悖,只要我们善于去理解别人,我们是会得到比故事中猫和豹子更多的回报。”
这时,奇哥也站了起来,说:“好了,该我讲一个了。”
从前有一位建筑师,远近的人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于是有一天,有一个人问他说:“先生您究竟有些什么特长呢?”建筑师颇为自豪地回答这个人道:“我呀,最擅长于衡量木材,按照要建造的房屋的情况,根据木材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木料。我对整幢要建的房子的细节都了然于心,懂得什么地方应该分派什么人去做。只有在我的指挥下,工匠们才能有条有理地劳动,如果没有我,房子就建不成了。所以,官府请我去,付给我的工钱是普通工匠的三倍;在私人那里,工钱的一大半也归我。”
有一天,这个人到建筑师家里去拜访他,他家里的床正好坏了一条腿,他就叫过仆人说:“一会儿去请个工匠来修理一下吧。”这个人吃惊地问他说:“您天天都和木料打交道,难道您连区区一个床腿都不会修吗?”建筑师回答:“这是工匠做的事,我怎么会呢。”这个人当着建筑师的面不好再说什么了,心里却暗暗想道:原来这个建筑师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到处吹牛、骗人钱财呀!
后来,京兆尹要修官衙,请的就是这位建筑师,这个人就赶去看热闹。
到了工地上,他看到地上放着成堆的木料,工匠们把建筑师围在中问。建筑师根据房子的需要,在木料上敲打了几下,就知道了木材的承受能力。他挥舞着手杖指着右边说道:“砍!”那些拿斧头的工匠就都跑到右边的木料旁砍起来;他又用手杖指着左边命令:“锯!”那些拿锯子的工匠都到左边锯开了。在他的指挥下,不一会儿大家全都各司其职,按照建筑师的吩咐忙活起来,没有一个人敢自作主张、不听命令。对于那些不称职的人,建筑师就将其撤下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大家也都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就这样,整个工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建筑师将要建造的房子的图纸挂在墙上,才一尺见方大小的图,详尽地标出了房子的规格和要求,小到连一分一毫的地方都算出来了,用它来修建高大的房子,竟然一点出入都没有。
这个人这才明白了建筑师的能耐。
夫子想了想,说:“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想真正理解另一个人,就应该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而如果站在自身的位置去考虑别人所做的事情,难免会产生扭曲的理解,就好比故事中这个人对建筑师这个职业的错误认识。所以说,真正的理解有时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
阿苏也很认真地说:“自然界中有一些大的确定的原则,而对于每一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则,这些原则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他人的问题时,要学会站在他的位置上,去考虑他人的原则,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他人的问题,却按照自身的原则来理解,就好比一个建筑师,本身也精通木匠活,如果其他建筑师只会画图纸,他就会瞧不起人家,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任何一种求全责备的想法都难免会有差错,所以,对于他人的理解,我们也要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
我“哈哈”笑了起来,说道:“这个问题大家分析得都不错,我要总结还真有些困难。”
阿苏笑着说:“怎么,队长怕了吗?”
我说:“当然不会了,我这就说。”
我顿了一下,接着说:“理解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必需的行为,也是有效促进感情的一种行为。纯粹精神上的理解是很难得的,因为这需要双方在思想上的高度默契。理解是需要生活基础的,越是生活经历丰富的人,越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但这还不够,首先,理解只有以行动的方式出现,才会是有价值的。其次,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换位思考的,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客观。再次,理解是不能够求全责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被对方所接受,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又接着说:“下次的故事会是夫子主持了。”
夫子憨憨的笑了,说:“是啊,我也想好了下次的主题了。既然队长的主题是理解,我的主题就是信任。”
我说:“这两个主题联系确实很紧密的。”
“月”在天,星满天,一切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