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闻不见赤伏符文军中所,(一一八)上未信,到鄗,上所与在长安同舍诸生强华自长安奉赤伏符诣鄗,与上会。群臣复固请,上奏世祖曰:(一一九)“符瑞之应,昭然着闻矣。”乃命有司设坛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一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一二一)改元为建武,改鄗为高邑。(一二二)十月,帝入雒阳,幸南宫,遂定都焉。(一二三)光武破圣公,与朱伯然书曰:(一二四)“交锋之日,神星昼见,太白清明。”二年正月,(一二五)益吴汉、邓禹等封。上封功臣皆为列侯,(一二六)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等议:“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一二七)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一二八)上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封功臣地多而灭者也。”(一二九)乃遣谒者,即授印绶。自汉草创德运,正朔服色未有所定,高祖因秦,以十月为正,以汉水德,立北畤而祠黑帝。至孝文,贾谊、公孙臣以为秦水德,汉当为土德。至孝武,倪宽、司马迁犹从土德。自上即位,案图谶,推五运,汉为火德。周苍汉赤,水生火,赤代苍,故上都雒阳。制郊兆于城南七里,北郊四里,(一三)为圆坛,(一三一)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
行夏之时,时以平旦,服色、牺牲尚黑,(一三二)明火德之运,徽炽尚赤,四时随色,季夏黄色。(一三三)议者曰:“昔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图谶着伊尧赤帝之子,俱与后稷并受命而为王。汉刘祖尧,(一三四)宜令郊祀帝尧以配天,(一三五)宗祀高祖以配上帝。”有司奏议曰:“追迹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故禹不郊白帝,周不郊帝喾。汉虽唐之苗,尧以历数命舜,高祖自感赤龙火德,承运而起,当以高祖配尧之后,还复于汉,宜修奉济阳成阳县尧冢,云台致敬祭祀礼亦宜之。”上遣游击将军邓隆与幽州牧朱浮击彭宠,隆军潞,浮军雍奴,相去百余里。遣吏上奏言:“宠破在旦暮。”上读檄未竟,怒曰:“兵必败,比汝归可知。”吏还,未至隆军,果为宠兵掩击破。浮军远,至不能救,(一三六)以兵走幽州。咸曰上神。(一三七)南越献白雉。(一三八)三年,光武征秦丰,幸旧宅。(一三九)十月,上幸舂陵,祠园庙,大置酒,(一四)与舂陵父老故人为乐。以皇祖皇考墓为昌陵,(一四一)后改为章陵,因以舂陵为章陵县。(一四二)隗嚣上书,报以殊礼。(一四三)四年五月,上幸卢奴,为征彭宠故也。自王莽末,天下旱霜连年,百谷不成。元年之初,耕作者少,民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石。(一四四)至二年秋,天下野谷旅生,麻菽尤盛,(一四五)或生瓜菜实,野蚕成茧被山,民收其絮,(一四六)采获谷果,以为蓄积。至是岁,野谷生者稀少,而南亩亦益辟矣。(一四七)建武五年,(一四八)初起太学,诸生吏子弟及民以义助作。(一四九)上自齐归,幸太学,赐博士弟子有差。野谷弥多。(一五)六年二月,吴汉下朐城,(一五一)天下悉定,唯独公孙述、隗嚣未平。上曰:“取此两子置度外。”(一五二)乃休诸将,置酒,赏赐之。每幸郡国,下舆见吏辄问以数十百岁能吏次第,下至掾史。(一五三)简练臣下之行,(一五四)下无所隐其情,道数十岁事若案文书,吏民惊惶,(一五五)不知所以,人自以见识,家自以蒙恩。远臣受颜色之惠,坐席之间,以要其死力。当此之时,贼檄日以百数,忧不可胜,上犹以余间讲经艺,(一五六)发图谶。
制告公孙述,署曰“公孙皇帝”。(一五七)嚣虽遣子入侍,尚持两心。嚣故吏马援谓嚣曰;“到朝廷凡数十见,(一五八)自事主未常见明主如此也。材直惊人,其勇非人之敌。(一五九)开心见诚,与人语,好丑无所隐讳。图讲天下事,极尽下恩。兵事方略,量敌校胜。(一六)阔达多大节,与高帝等。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如卿言,胜高帝耶?”曰:“不如也。高帝大度,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不饮酒。”嚣大笑曰:“如卿言,反复胜也。”(一六一)代郡太守刘兴将数百骑攻贾览,(一六二)上状檄至,光武知其必败,报书曰:“欲复进兵,恐失其头首也。”诏书到,兴已为览所杀。长史得檄,以为国家坐知千里也。七年正月,诏群臣奏事无得言“圣人”。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一六三)不中式不得上。既上,诣北军待报,(一六四)前后相尘,(一六五)连岁月乃决。上躬亲万机,急于下情,乃令上书启封则用,(一六六)不得刮玺书,(一六七)取具文字而已。奏诣阙,平旦上,其有当见及冤结者,常以日出时,(一六八)驺骑驰出召入,其余以俟中使者出报,(一六九)即罢去,所见如神,(一七)远近不偏,幽隐上达,民莫敢不用情。追念前世,园陵至盛,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浸以无限,诏诰天下令薄葬。(一七一)八年闰月,(一七二)车驾西征,河西大将军窦融与五郡太守步骑三万迎上。(一七三)隗嚣士众震坏,皆降,嚣走入城。(一七四)吴汉、岑彭追守之。九年正月,隗嚣饿,出城餐糗糒,(一七五)腹胀死。(一七六)十二年,吴汉引兵击公孙述,入犍为界,(一七七)小县多城守未下。诏书告汉直拥兵到成都,(一七八)据其心腹,后城营自解散。汉意难前,独言朝廷以为我缚贼手足矣。(一七九)遣轻骑至成都,烧市桥,(一八)武阳以东小城营皆奔走降,竟如诏书。汉兵乘胜追奔,述距守。诏书又戒汉曰:“成都十万人,不可轻也。(一八一)且坚据广都城,(一八二)去之五十里,待其即营攻城,罢倦引去,乃首尾击之,勿与争锋。述兵不敢来,转营即之,移徙辄自坚。”(一八三)十一月,众军至城门,述自将,背城而战。
吴汉攻之,述军大破,刺伤述,扶舆入壁,其夜死。夷述妻子,传首于洛阳。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一八四)“城降,婴儿老母,(一八五)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一八六)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一八七)二者孰仁矣。(一八八)失斩将吊民之义。”又议汉杀述亲属太多。是时名都王国有献名马宝剑,(一八九)直百金。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一九)苑囿池之官废,弋猎之事不御。雅性不喜听音乐,手不持珠玉,(一九一)衣服大绢,而不重彩。征伐尝乘革舆羸马。公孙述故哀帝时,(一九二)即以数郡备天子用。述破,益州乃传送瞽师、郊庙乐、葆车、乘舆物,(一九三)是后乃稍备具焉。述伏诛之后,而事少闲,官曹文书减旧过半,下县吏无百里之繇,(一九四)民无出门之役。十三年,(一九五)封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卫公。(一九六)越裳献白兔。(一九七)十四年,封孔子后孔志为褒成侯。(一九八)十五年,诏曰:(一九九)“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聚人遮道啼呼。”(二)十七年,(二一)上以日食避正殿,(二二)读图谶多,御坐庑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左右有白大司马史,病苦如此,不能动摇。自强从公,出乘,以车行数里,病差。四月二日,车驾宿偃师。病差数日,入南阳界,到叶。以车骑省,留数日行,黎阳兵马千余匹,遂到章陵,起居平愈。幸章陵,(二三)修园庙旧宅田里舍。凤皇至,(二四)高八九尺,(二五)毛羽五彩,集颍川,群鸟并从,盖地数顷,(二六)留十七日乃去。商贾重宝,(二七)单车露宿,(二八)牛马放牧,道无拾遗。十九年,(二九)光武下诏曰:“唯孝宣皇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上幸南阳、汝南,至南顿,止令舍,大置酒,赐吏民,复南顿田租一岁。(二一)吏民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二一一)每来辄加厚恩,但复一岁少薄,愿复十岁。”上曰:“天下重宝大器,常恐不任,日慎一日,安敢自远期十岁。”复增一岁。
二十年六月,上风眴黄瘅病发甚,(二一二)以卫尉关内侯阴兴为侍中,兴受诏云台广室。(二一三)甘露降四十五日。(二一四)二十五年,(二一五)乌桓献貂豹皮,诣阙朝贺。二十六年正月,诏曰:“前以用度不足,吏禄薄少,乃自益其俸。”(二一六)自三公下至佐史各有差。初作寿陵,(二一七)始营陵地于临平亭南。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临平望平阴,河水洋洋,舟船泛泛,善矣夫!周公、孔子犹不得存,安得松、乔与之而共游乎!(二一八)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独完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二一九)迭兴之后,(二二)亦无丘垄,使合古法。今日月已逝,当豫自作。臣子奉承,不得有加。”乃令陶人作瓦器。
上常自细书,(二二一)一札十行,报郡县。旦听朝,至日晏,夜讲经听诵。(二二二)坐则功臣特进在侧,论时政毕,道古行事,次说在家所识乡里能吏,次第比类。又道忠臣孝子义夫节士,坐者莫不激扬凄怆,欣然和悦。群臣争论上前,常连日。皇太子尝承间言:“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道。今天下大安,少省思虑,养精神。”上答曰:“我自乐此。”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上悔前徙之。(二二三)三十年,有司奏封禅。诏曰:“灾异连仍,日月薄食,百姓怨叹,而欲有事于太山,污七十二代编录,(二二四)以羊皮杂貂裘,何强颜耶?”三十二年,(二二五)群臣复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也。”遂登太山,勒石纪号。改元为中元。(二二六)中元元年,(二二七)上幸长安,祠长陵,还洛阳宫。是时醴泉出于京师,郡国饮醴泉者,痼疾皆愈,独眇蹇者不差。(二二八)有赤草生于水涯。(二二九)郡国上甘露降。群臣上言:“地只灵应而失草萌,宜命太史撰具郡国所上。”上遂不听,是以史官鲜记焉。冬十月甲申,(二三)使司空冯鲂告祠高庙曰:“高皇吕太后不宜配食。薄太后慈仁,孝文皇帝贤明,子孙赖福,延至于今,宜配食地只高庙。今上薄太后尊号为高皇后,迁吕太后于园,四时上祭。”是岁,起明堂、辟雍、灵台,及北郊兆域。(二三一)二年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在位三十三年,时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如孝文皇帝旧制,葬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二三二)无遣吏及因邮奏。”太子袭尊号为皇帝。群臣奏谥曰光武皇帝,庙曰世祖。三月,葬原陵。(二三三)御览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