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读过科洛姆的《海战》以来,至今已经十五年有余。因此,我对它的记忆并不犹新;为了在此提供参考,我在笔记中找到了我当时写出的下面一段话:“依我看来,科洛姆的主张过于武断,他认为仅仅依靠一支海军兵力——不需优势的兵力——甚至是相等的或较小的兵力造成威胁,便可迫使敌方放弃联合远征。”在为证明这一理论所列举的历史实例中,有人确曾由于这样一支存在舰队而放弃冒险,而我则认为,在一些实例中,假如采取不同的行动,其结果显然定会获得成功。将这一主张对我所形成的总的印象归纳起来,我认为它忽视了拿破仑的名言,“不敢冒险便无法进行战争。”这一名言同上面所引述的他的另一名言互相关联,即战争按照准确的表达,就是在于取得最为有利的时机。
这些准则不仅承认冒险是必要的,而且还承认失败较之成功有可能具有更可信的价值这一论点是正确的;因为失败有可能是产生于最为精确的计算和激烈的战斗行动之后,而成功则有可能是由于侥幸或仅仅是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而造成的结果。在采取冒险行动之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为这一目的是否值得冒险?是否已经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保证成功?纳尔逊在提议进攻里窝那时,曾同拿破仑的准则不谋而合;实际上,纳尔逊的这一准则早已写成。他所提议的并非单纯的冒险,而是在对各种细节进行仔细研究之后,他才明确断言必需接受冒险。纳尔逊写道:
“有些事情必须等待时机。我们的唯一考虑则是,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否值得冒险?假如值得,就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去干吧!”在另一场合他又写道:“当我在不论何处发现法国护航队时,只要有可能对其实施攻击,我的分舰队必将冒险或是将其俘获或是将其摧毁,而我的分舰队的建立就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用于冒险。”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
日俄战争对许多课题都深有教益,但我理解在现实问题方面莫过于最后到我们现在面前讨论的问题更有教益,即海岸设防同海军兵力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并不探讨细节,虽然细节也有其价值,而是论述产生正确或错误国家政策的概括性的普遍原理。绿水学派是存在舰队学派的第二代正统继承者。这两个学派一脉相承,相继提出例证说明其原理由于发展必能结出应有的果实。二者对陆上作战同海军舰队的关系都特别关注。在这一关系中,同在所有军事估计中一样,稳妥的解决办法便是充分认识每一方在我们称之为协同的共同行动中所担负的职能,并以此为依据在二者之间达成精确的协调;从而使二者的行动合为一体。海岸设防,海岸要塞,处于两类截然不同的战争行动,即海战和陆战这两个观念之间的思想分界线上;因为海岸要塞乃是恰好位于大自然在海军和陆军各自活动领域之间所画的天然分界线上的强有力的据点。因此,在这一争议场所产生争议并不足奇。
当战争发生于两个被海洋隔离的国家之间,显然,入侵别国所占领地的国家必采取攻势,而进攻的工具则是遂行入侵时的武器,这就是陆军。海军则负责维护和确保陆军交通的安全。即使海军可能单独入侵,但却难以使其成为入侵兵力。即使它可能单独发动攻势,但却无法使其成为攻势武装。即使它本身的活动方式具有攻势性质,但却未必能使其在协同作战中构成攻势因素。在联合行动中它采取攻势。在遂行守势任务中,遇有摧毁敌舰的机会,它便不断采取攻势行动,这样并不改变它作战的基本性质。在它的炮火所及范围之处,它以攻势行动进行防御;但它确是在进行防御。这就是日本海军在最近这次战争中所担负的职能。
再者,假如发生入侵,则被入侵国家的海岸要塞同战争的关系如何?海岸要塞应担负何种职能?初略看来,显然应采取守势;但对此问题的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这一明显看法是否确切可靠?恰好相反,海军的作战方式是攻势的,而其职能却是守势的,而海岸要塞的作战方式则是守势的,其职能却是攻势的。海岸要塞非但不能保卫国家,而且其本身并不能抗阻入侵,除非只有要塞,而无海岸线;但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存在。登陆总是能在要塞所及范围以外实施。旅顺口本身对于围攻部队远在六十英里以外登陆并未产生丝毫影响。在这段作战期间,旅顺口对其自身都无法保卫,更谈不上保卫国家了。
要塞,无论是海岸要塞还是内陆要塞,都是只靠保持在其壁垒后面的攻势力量进行防御。海岸要塞主要是以其所隐蔽的舰队来保卫其所属于的国家。要塞的工事和守卫这些工事的部队则为舰队提供补给,保证修理并于危急之时为其提供隐蔽场所,以此来支持舰队的活动。情况确是如此,非常清楚,被入侵国家的海岸要塞实际上就是攻势工具,尽管该国本身单就被入侵这一事实而言是在进行守势作战。要塞的具体特性只是细节问题;其基本职能是采取攻势,因为它只能通过促成进攻以达成防御。这正是要塞同陆上边境的关系。其对国家的防卫职能不能延伸至其火炮射程范围以外;确实如此,通常不能达到如此之远。这是因为它能隐蔽守备部队,如这支部队足够强大,便可对该要塞所抗御的入侵陆军的交通线采取危害活动。守备部队如位于敌方交通线的翼侧,便可以威胁敌人的生存,并通过阻止敌人向前推进从而实现防卫。所以,发挥作用的正是要塞的攻势力量;而并非其守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