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马汉的《海军战略》于20世纪初期问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海军国家竞相传译而风行。由于作者在这部书中根据对军事发展史上许多事实的归纳,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国际战争中,凡是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必将是最后胜利之获得者。这个理论,不独由英国海军发展史提供了许多例证,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更是明显的例证。
据我所知,这本风行许多国家、被译成多种文字的《海军战略》,在我们的国家里,却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海权思想长期未能提高到应有高度的状况。
(一)马汉的《海军战略》第一章绪论的中译文,刊登于1941年后出版的、由我主编的《海军建设月刊》第二卷某期。(译者王师复,系原海军编译处成员,《海军建设月刊》编委之一。)其后,因原译者脱离海军而他就,所以《海军战略》的翻译就中断了。1939年,国民政府撤退重庆以后,在军事论坛上有人提出了“海军无用”论的观点。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海军建设月刊》奉命停刊。在这期间,我仍然留心观察太平洋战局的进展,并不时以我所理解的马汉海军战略原理来对其某一战役形势试作论述。这些文章,先后在重庆《大公报》的专栏上发表。这样一来,广大读者的兴趣被引发起来,而在军事论坛上也造成刮目相看的势头。一系列的专论见报之后,据我观察,曾逐渐收到两个方面的效果:(1)“海军无用论”不那么吃香了;(2)海军战略理论权威艾·塞·马汉的名字,逐渐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印象。于是我便向海军水雷制造所所长曾国晟建议:由我将《海军战略》一书全文译出,再由海军印刷厂印行。曾国晟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这一建议。
第一版的《海军战略》中文译本于1945年春季出版。据说邓兆祥上校奉命赴英接舰时,在出发前他自己掏腰包一次购买50本《海军战略》以分赠同袍。这一消息,曾给我以巨大鼓舞。
马汉的《海军战略》中文译本第一版出版经过,略如上述。下面让我谈谈我第二次重译此书的动机。
(二)80年代初期,我获悉有人从世界各国古今文献中推荐世界巨着,并将16本巨着评价为:具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其中既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可见立论者的态度是比较客观的。这一套巨着的次序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其第12本就是艾·塞·马汉的《海军战略》。此时,我想除《海军战略》一书外,其他各巨着,对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和新闻界人士说来,是不会感到陌生的,难道马汉的《海军战略》一书,也能相提并论么?果然,不久,上海《文汇报》刊载一篇文章,证明我的上述看法不是没有原因的。文章作者的着眼点在于指出有哪几本书在中国已经有了译本以及译者和出版家等等。有关《海军战略》一书的译本,文中却一字不曾提起。对于《海军战略》译本之被冷落,我一点也不感到诧异。这正好说明该书当年发行面太窄,不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我未因此感到泄气。我想,假如我向海军司令部提议,由我将此书重译出版,岂不是很有意义吗?海军司令部对于我的提议立即积极反映,并恰有商务印书馆约稿之洽谈;随后又将马汉《海军战略》原着的复印本邮寄给我,以便开始工作。
以上便是马汉《海军战略》一书重行翻译之来龙来脉。但是为什么不把第一次译本作为第二版印行,而要从头翻译呢?这是因为我希望一切从头做起,以期使旧译本中欠妥之处,得到改正,并希望译文质量尽可能地有所提高。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第二次译稿几乎经历了十年的周折。由于我远在榕城家乡,无法就近效力,对于我的译稿之定稿及审校工作,乃由海军司令部百科编审室的杨志本同志予以安排,又委托田常吉同志对译稿从头至尾进行加工。对此我表示衷心谢意。
(三)我初译马汉《海军战略》,到现在已经是半个世纪了。我重译此书,从脱稿至今,10个年头又匆匆流逝。很难设想,在我耄耋之年,竟还有机会为此书的出版来写《译后记》,真不简单呀!于是我自问:这部书的重译本直到20世纪90年代方才问世,是不是太迟了呢?我的回答是:不。一点也不迟!而且我以为还算及时。为什么?因为10年前虽然四个现代化的口号提出来了,但毕竟只是指明方向的远大目标;经过1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之实施与收效,“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以及小康时代相继进入实践阶段,四个现代化中的国防现代化也要进入同步发展的阶段,这部《海军战略》的译本恰于此时出版,不正符合“有的放矢”的涵义么?因此我以为此书在此时出版是十分及时的。我自己,作为曾经为此书两次翻译效过微力的一分子,在我为新译本写这篇《译后记》时,衷心地感到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