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思想更加突出。在上天和人力到底哪个是决定人生幸福的问题上,天平越来越倾向于人力。史嚚认为神也要“依人而行”
,周内史叔兴说:“吉凶由人”
,鲁国的闵子马竟然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⑥这种认识的进步,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科学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但是,不论人们的认识怎么进步,当时的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天命鬼神等迷信思想的影响。在他们强调的人力作用上,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人的祭祀祈祷,即以自己的宗教迷信之信仰和行为取得帝、天、鬼神的宠爱和保佑。例如,用“黍稷醇浓,敬奉山宗,神嗜饮食,甘雨嘉降。独蒙福力,时灾不至”。
⑦墨子比较清楚地讲过关于人力对祸福起作用的方式:“(天子)率天下之万民,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牺牲不敢不瘯肥,珪璧币④《尚书。太甲中》。
⑤《诗。大雅。文王》。
⑥见《春秋左氏传》庄三十二年、僖公十六年、襄公二十三年。
⑦西汉焦延寿:《易林。观之坎》。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161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①前半段是祭祀,后半段讲的是人事。然而人事也是服从祭祀,对上天负责,向上天邀福。可以说,在中国从古代一直到近现代,都没有摆脱这个影响和这种模式。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祈福祭祀的对象越来越具体,从祖宗神、抽象空洞的帝、天和神鬼,发展到形象具体的福神,祭祀的仪式也越来越隆重,花样也越来越多。
从东汉张陵创立道教以来,中国的神仙开始有了具体的形象和明确的分工。最早出现的福神是所谓“天官”。张陵的儿子张衡(不是创制浑天仪、地动仪的汉代科学家张衡)提出天、地、水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于是“天官”成为赐福的神而受到人们的信奉。历代民俗年画中,天官被表现为吏部天官的形象,“红色袍服,龙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悦目,五绺长髯,一派喜颜悦色,雍容华贵气象。
②有的赐福的天官,还与禄星、寿星一起,也有的赐福天官与善童在一起。善童或执玉兰、牡丹花,表示玉堂富贵,或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表示福包括着长寿、多子、财富有余等。古代中国还有一个福神是唐代的阳城,他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因奏停向朝廷进贡侏儒,受到了人民的感戴。后来元代无名氏撰写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把他说成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叫①《墨子。尚同中》。
②参见马书田着《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版,296页。
261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杨成,也是建议不把侏儒当宫奴,道州“郡人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也。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祈福的方式,无非是斋戒沐浴、打醮祭祀、戴符佩印、导引辟谷、宝精行炁、金丹大药等,其中虽然有些科学成分,例如气功、医药之类,但是,基本上是迷信虚妄。
以德祈福中国古代人最重视道德,认为这是评价人的最重要的标准,甚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至于人生幸福,必然要和道德联系起来。
在古代的中国人看来,决定人生幸福的帝、天和鬼神,都是品行高尚、好善憎恶的,他们总是根据人的道德状况来决定他的祸福。
据说产生于殷商的《尚书。汤诰》中,已经谈到“天道福善祸淫”。而《洪范》中更强调指出:“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就是说,对于品德好的人,可以给他以幸福,那些品德不好的人,如果你给了他幸福,还会给你带来祸害。
例如谦虚是善,骄傲(盈)是恶,《易传。谦卦》说:“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