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幸福是什么942“快乐中枢”
,这只是人的一种逻辑推断。
因为动物没有语言,无法通过动物的自我表述,来得到证实。如果能给人做这种实验,则人就可以直接叙述他的主观体验。
但是用人做实验,是有背于道德与法律的。
有关的研究人员只是在治疗精神病、癫痫病、肿痛病、帕金森氏病时,以及通过正常的脑外科手术,获得一些资料。这些资料也都表明,刺激人的大脑额叶腹内侧或下丘脑、部分顶叶和颞叶,以及刺激中脑上部时,都会产生情绪反应,病人感到松弛、悠闲,有的病人还会微笑,有的感到愉快、会笑出声来。而刺激其他部位,病人则产生负相情绪,不安、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哭泣。
①这些研究都证明,人的情绪——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从生理机制来说,都是人脑的特定部位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快乐、痛苦的心理机制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的一种情绪。快乐、痛苦的心理过程,属于情绪的心理过程的范畴。然而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叙述得十分清楚。在这里,我们粗略地介绍一下本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有关情绪研究的一些成果。
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及其感受赖以产生的源泉,在于客观的情境事件。
但是,人的情绪又不是被刺激事件直接地、机械地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情绪是人对这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认识评价之后的反应。
知觉过程对刺激进行初步的筛选,①见匡培梓主编:《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页。
052第二章快乐、痛苦与幸福认识过程按照信息库的储存,提取与当前刺激有关的信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在此过程中,情境事件对人来说,有的被突出了,有的被忽略了,有的被限止,有的则进一步被加工。阿诺德认为,知觉和认识是刺激事件和发生情绪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①阿诺德强调,情绪产生于在大脑皮层水平上进行的评价过程中。她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当一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时,会产生极大的惊恐。然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大熊,不仅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会使人高兴,感到有趣、惊奇。
同样是见到大熊,却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区别,显然来自对情境的知觉—评价过程。
②阿诺德关于情绪的产生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人的情绪(包括快乐的情绪与痛苦的情绪在内)并非都是纯粹的非理性的东西,更不是纯粹的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过程,当然离不开它的生理基础;情境事件所给人的刺激,也可能就是一种生理刺激。但是因为在刺激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所以在情绪反应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人的认识、评价在其中。阿诺德的这一理论对我们认识快乐与痛苦很有价值。
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被拉札勒斯所发展。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发生来自环境信息的刺激;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①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第76、77页。
②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76、77页。
第二编幸福是什么152比起阿诺德来,拉扎勒斯更强调情绪是认知评价的反应。
他认为人和高等动物,都有评价这样一种心理过程。人们遇到的情境若对人无益也无害,人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评价过程立即结束。若遇到的情境对人是有益的,这类评价的表征就是愉快、舒畅、兴奋、安宁等情绪,而不会产生烦恼。
人遇到的情境对人若是有害的、使人受到威胁,拉扎勒斯把这种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评价称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