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政治管理,应该使广大百姓心里感到安定,其中有大的利害关系而必须加以改革的,也不过十分之一而已。此外,只适合做平常的事情,不可以为了扬名立功,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因此君子的建树言行,应该首先没有为了自己的智勇功名,至于雷厉风行,也未尝不可以。比如像自然的道理那样,以平和镇静为常态,而像疾风迅雷一样的行动只是一时而已。
惩罚人的时候不依照对方的罪过一一治罪,则对方就会有未尽的恐惧。犒赏他人的时候不依照对方的功劳一一行赏,则对方还会有更多的指望。
人有不可夺走的志气,即便是帝王也对其无可奈何。帝王有权力把人处死,可是有视死如归的人,这样帝王的权力也就到了尽头。这样的人如果就要处死他,倒不如宽恕地将他释放,以显示宽宏大量的盛德。所以圣人体察大多数人的心情,不敢强行剥夺他人的志气,而伤了天下大多数人心情,弄得个自己是个恶人。
圣明的帝王的道理,是以简洁为第一,那些繁琐的,都是实在没有办法简略的事情。因为唯独简洁能够净化身心,唯独简洁能够为了表率,唯独简洁能够减少自己和他人的过失,唯独简洁能够培养寿命的本原,唯独简洁能够积养天下的财物,唯独简洁能够不空耗天地的元气。
圣人是不会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改变社会的命运,后代却为了一个人的尊严而改变社会的命运。可悲呀!我真不知道那样的天下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将相掌握统治权时,不必非要把朝廷里的小人一网打尽,只是去除那些元凶大奸就可以了。每次处理那样的人时,应该明确表示出自己的意向何在,那么大多数小人和在善与恶中间摇摆的人们,就没有不幡然醒悟,以逃避制裁。他们连过去的邪恶都来不及掩盖,连新的功劳善行都来不及积累,哪里还敢顽固地堕落下去呢?因此任命皋陶(舜之司法官员),不仁义的就远远躲避,去除四凶(舜罚之罪人:浑敦、穷奇、薮兀、呼哧),不仁义的也会远远避开。
有一种人以姑息坏人来换取得宽厚的名声,还有一种人以吹毛求疵来换的精细明察的名声,这些都是歪门邪道。圣人的宽厚是不会使人有恃无恐的,圣人的精细明察也不会使人无地自容的,在敦厚正大之中自然有不可改变的原则。
申子、韩非子也是帝王之道的实行者。圣人什么时候废弃了法律而胡作非为呢?诛杀四凶(浑敦、穷奇、薮兀、狐疑)、帝舜就是申子、韩非子。诛杀少正卯、斩侏儒,以及三都之堕,孔子就是申子、韩非子。即便雷霆霜雪,天又何尝不是申子、韩非子呢?因此应该在慈父的面貌后面有威严,在仁爱之中有原则。
三千三百个圣人(孔子的门徒),并不是以靡丽的文章为高尚的,而是把劳苦当作甘甜。当人心没有目标的时候,就会潜伏邪恶的念头。当人的身体安逸健康的时候,就会做邪恶的勾当。礼仪繁多的条文,使人心被占据,而没有闲暇想其它的事情;礼仪的条文是人读了有所感受,渐渐习惯于善良的事情;礼仪的条文使人的筋骨手足勤劳,不会偷懒养成淫荡的性格,礼仪的条文使人彼此相亲相爱,从而避免伤害感情或引起争斗。因此说,礼仪是修养的典范,是抑制自己欲望扰乱的防范措施。由于旷达之人乐于简便,一旦疏忽了礼仪,就会像河水决口似的一溃而下,引起很大的混乱。后代的讲究所谓的礼仪,偏离了礼仪原来的宗旨。先代的帝王情态和文雅已经荡然无存。现在人们只是注意容貌和动作,祭拜不断,媚态百出、声音柔软、巧于奉承、应酬交往游乐、穷奢淫赌、不厌相互吹捧之词,正人君子对此深恶痛绝。如果能够洗心改面归于淳朴自然,是拯救风俗的关键。然而不讲求先代帝王的礼仪,一进入放达、乐有、简约之境,长久不变成像西晋那样侈靡虚浮的简直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