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狭隘的学问无法谈论广大的事情,以浑沌繁琐的学问无法谈论简单平易的事情。
天下最为精辟的道理和至难达到的事情,倘若潜心研究思索,没有厌烦,不感到枯燥,即便是很一般的人,也没有不能够掌握的。
学问的第一素养,就是应该不浮躁而保持心气的安定。
学者的各种欠缺之处,只有以平静来克服。
学问的根本是心境清澄,其关键所在是慎口寡言。
读书不单单可以明辨道理,也能够使人少犯错误。这样,由于心境时刻与道理吻合,邪思杂念就没有侵入的机会。
以不要勉强为其行为的标准,是圣学的核心思想。学者在入门的时候就要坚持这种思想。现在的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勉为其难,这是因为不能够摆脱毁誉利害之心的烦扰的缘故,所以一开口、一做事就是这样。
唯独自己知道,就得以自己便利自己,他人不能见到,就得以自由自在。而君子一定兢兢业业,必然谨小慎微,是防止素养间断,防止善念停息,防止私欲乘机而入,防止自欺的念头重新萌发,防止姑且了一件事而其他的事也会姑且,防止闲居是疏散惯了在正式的场合也会同样疏散。因此在大庭广众之下,就会看到一个人独处之时的行为;在言行举止当中,就会窥到一个人意念的端倪。意念有过错,独处时疏散,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在上述情况验证出来的。君子怎能轻视这些呢?否则,在他人看不见的时候疏散苟且,而在他人面前装作端庄,怎么能够自然,怎么能够做得天衣无缝呢?那样即便煞费苦心也是徒劳无益,真正克己的君子马上就能够看透其本来面目。
古代的学者注重身心的素养,因此流露在外的是盛德的体现,现在的学者只注重外表的素养,因与内心不一致而导致德行的过失。
做每一件事都有实际的作用,说每句话都有独特的境界,对于每个物件都有其至深的道理,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相处的方法,学者所以可贵之处,就应该学习做到这样而已。真正的学者,无时无地不念不学,没有全部掌握其精髓就不会停止。而现在的学者是这样么?他们只是留心于浩瀚驳杂的书籍,在痿丽烦琐的文辞之中消磨意志,在凿真乱俗的技能里面沉溺心怀,在烦劳烦琐的俗仪当中争强好胜,这不是很可悲吗?而那样沉溺在醉梦中的人整日昏昏沉沉,颠疵不经,穿着华丽,饱食佳肴而无所用心,那不太可悲么?因此学者的可贵之处就是好学、尤为可贵的是知学。
天地万物之情没有丝毫不与自己有关,天地万物之理没有丝毫不与自己相连。凡是不见经传的文字,凡是没有根据的义理,君子都不应该谈论。
古代的君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没有才能,而去学习;现在的君子感到没有才能则羞耻,而极力避讳。
没有才能和学识,士人会感到羞耻;具备学识和才能,士人会因此而可担忧。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才能和学识本身有什么过错,而是错误应用造成的。才学是君子用来进行身心的修养,而并非用来自负骄矜的工具;君子是以才学来治理社会,而并非用以自夸炫耀的。因此把才学比作剑,当使用的时候就拿出来,而不用的时候就藏入鞘中,不将其把玩炫耀,.否则,很少有不因此而得祸的。自古以来,因才学外露的都遭到灾祸,没有一个幸免,怎么不可令人忧心忡忡呢?
人天生的气质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所谓学问没有其他什么,只是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纠正自己不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