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困难的工作之时,应该有能力而不能凭冲动;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应该知其人而少言寡语。
像摇撼大树或摧毁坚硬的岩石,需要逐渐地完成,日久见成效,默默努力,刚毅不折,如果急于求成就会使自己失败。
昏庸顽固的见识,优柔不决的性格,刚愎自用的心情,像这样的人都不能与他们共谋大事。有智之人一点就透,老练的人触类旁通,独困之人三思而得。这三种人的长处,是谋略大事的资本,怎么能光靠自己一人呢?
事情必须考虑到其后果,考虑必须防止将要遇到的事情。如果只是注重眼前的痛快,这就是最没有见识的表现。因此有些事情似乎应该发怒的时候,君子却没有发怒;有些事情似乎应当欢喜的时候,君子却没有喜笑颜开;有些时候似乎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君子却没有做什么事情;有些时候时候应该结束了,君子却一如既往,众人只知道当前的事情,而君子却知道其它连带的事情。
柔和地顺从他人的邪恶,倒不如直爽地挽救他人从善;直爽地挽救他人从善,倒不如柔和地挽救他人从善为最好。
以理法去施以激将的策略,原来没有从恶的念头的人,也会被激将而奋然去作恶;以诚挚的情怀去感化,本来是不讲义气的人,也可能奋然讲起义气来。这是游说者所应该有深刻认识的道理。
善于处世的人,应该顺应人们自然的感情。顺应人们自然的感情,又有什么得不到呢?失去人们的自然之情,又有什么不可能失去呢?这不仅仅是帝王应该这样,即便是两个同行的人,离开这个原则也是行不通的。
察言观色,度德量力,这八个字是为人处世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方法。
有的人言不达意,有的人表不从心,有的人言语、面貌与本心正好相反。君子观察人的时候,与其过分杯弓蛇影地疑人窃斧,倒不如宽宏度量去体谅人情。
天下古今在人情上都有共同之处,圣人为了防止人们过分放纵,而特别确立两端之中为标准。因此立法不可过于极端,制定礼法不能过于严格,指责他人不能过于苛刻,这样才合乎道理。否则,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
天下的事务,有迅速而急迫的,有迟缓而耐久的,有逞勇而坎坷的,有柔弱而夭折的,有奋发而激动的,有晓谕而醒悟的,有获奖而自喜的,有过分而冷淡的,有顺循而徐缓的,有诚挚而感动的,总之应根据不同的机会和时势而实行,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谈论眼前的事情,只是就眼前做出判断,既没有与过去相联系,也没有对将来有所判断,像这样的话语即便再准确,也没有太大的意思。
自己越聪明,他人就会越加愚蒙;自己越机巧,他人就会越加笨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相互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隔阂越练越深的缘故。只有道德修养很深的人,其智慧能够体谅他人的愚蒙,其机巧能够容纳他人的笨拙,明晓各自有所不同的地方,各人也都有力所不能的事情。
天下的事情,只要有定性就没有其他的了。万物没有固定的所有者就会引起争夺,言论没有坚定的主见就会引起争论,事情没有一定的体制就会引起争辩。
至上之人没有偏好与厌恶,圣人其偏好与厌恶非常公平,众人的偏好与厌恶随波逐流,小人的偏好与厌恶则完全根据自己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