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是为人出世所忌讳的,一旦没有了幼稚之心,就是成熟的君子了。或许有人问,什么是幼稚,回答是:”爱激动,好炫耀,喜漂亮,急性情,追名利,都是幼稚之心。“现在人们每天所想的离不开四个字:得、失、毁、誉。要干一件好事,都先要想会得到利益和获得荣誉;不敢干坏事的原因,是害怕失去利益和毁灭前程。这些都是虚伪贪欲之心,与高尚的人简直是天地之隔。至上的人要干一件好事,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他一点不去做不好的事,就像熊熊大火不能跳进去,高崖深沟不能跳下去一样,凡事都是合乎自然规律就行了。而贤人只是明白该做不该做,该做的就自强不息地坚持到底,不该做的,就坚决掌握自己永不去做。这样的话,得、失、毁、誉的想法就可以完全没有了吗?回答说:不对,那怎么可以说没有了呢?因为宇宙间修养品性中等的人是最多的,高尚的人用得、失、毁、誉教育世上品性中等的人,品性好的人,用它们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说,人在世上做了好事,就会得到一切吉祥如意,人在世上不作好事,就会遭殃倒霉。以这样的得失来教育世人。又说:人最怕的是一辈子没有落个好名声,或活到四十岁上却又干起坏事。圣人以这样的毁誉教育世人。这就是高尚的人们观察人世的一种想法。那些中不溜的人不怕这四个字来检点自己的行为,怎么能作到一切都好呢?古代尧舜是不会考虑个人去做好事,因为他们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縩纣敢于做坏事,因为他们从不考虑社会对个人的评论。
心境要虚无,不能有一点污垢;心境要实在,不能有一点欠缺。
只要一件事没有留心,那么这件事就不合乎道理;如果一个物品没有留心,那么这个物品就会失其所在。
倘若没有私欲,心中就能够包含容纳天下万事。
为人出世的时候,每时每刻每件事都要仔细认真。一件事不是发自内心,就是轻举妄动;一瞬间心不在焉,就是行尸走肉。
古代的人也是人,现在的人难道不是人吗?如果还不感到惭愧,不奋发图强,那可是太没有志气了。
至圣和轻狂的区别,就在于认真和不认真上面。
我特别喜欢在万簌无声的时候回答独自在室内彷徨。也许有人问:”这是不是沉寂幻灭了呢?“回答是:”此刻的境界虚无飘渺,自由自在得很。“碰到感兴趣的事也不为其动心,是需要多么深的涵养啊!过去程颐见到打猎就会感到心中跃跃欲试,当有这样感觉得时候,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欲望,只要进取的气势而没有退让的气势;理智,只有退让的气势没有进取的气势。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是会处理好这种进退关系的。
圣人以虚明之心来感知人世间事,从不先入为主地感知天下事。感知到时,就以自己的想法去适应它;没有感知到时,内心则空虚一无所有,很坦然平静。比如光亮的镜子,有东西来便照它,东西去了镜子的光亮仍在。有的事心里想到要做的,和拿镜子找东西一样。我曾经说过镜子是物品中的圣人,它每天照耀万事万物而常光亮明净,是无心而不自劳的原因。圣人日理万机而不知疲劳,是有心但不被事物奴役的原因。人往往被事物奴役而劳心伤神,结果就会发生偏误。
宽恕之心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觉所有的人都没有罪孽和过错了。物件有的因2
不受重视到处乱放而丢失,也有的因被过于重视珍藏起来而丢失,礼仪有的因疏忽而欠缺,也有的因过于重视而扭曲。因此,用心应该在若有若无之间才好。
不能自以为无所不知,修养有一丝一毫的欠缺,就是表露出来本来的面目,这真面目在匆忙的时候,自然遮盖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