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桓之”至“信之也”。解云:谓桓公诸会皆如是也。以不日为信者,《公羊》之例,不信者日故也。以不致为信者,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其会无危,故以不致为信也。注“曹子”至“惭色”。解云:注者之意也。
庄公曰:“寡人之生,则不若死矣。”自伤与齐为雠不能复也。伐齐纳纠不能纳,反复为齐所胁而杀之。能复,扶又反,下同。
[疏]注“自伤”至“复也”。解云:桓十八年“公薨于齐”,庄九年“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是也。注“伐齐纳纠不能纳”。解云:即上九年“夏,公伐齐,纳纠”,传曰“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是也。注“反复”至“杀之”。解云:即上九年“齐人取子纠杀之”是也。
曹子曰:“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当,犹敌也。将劫之辞。庄公曰:“诺。”於是会乎桓。庄公升坛,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会必有坛者,为升降揖让,称先君以相接,所以长其敬。坛,大丹反。以长,丁丈反。
[疏]注“土基”至“曰坛”。解云:时王之礼也。必为三等者,正以公为上等,侯为次等,伯子男为下等故也。注“称先君以相接”。解云:即四年传云“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是也。
曹子手剑而从之。从,随也。随庄公上坛,造桓公前而胁之。曹子本谋当其臣,更当其君者,见庄有不能之色。上,时掌反。造桓,七报反,下同。
[疏]注“曹子”至“见庄有不能之色”。解云:亦注者之意也。
管子进曰:“君何求乎?”管子,管仲也。君,谓庄公也。桓公卒愕不能应,故管子进为此言。卒,七忽反。愕,五各反。应,应对之应。为此言,于伪反,下“为杀”同。
[疏]注“桓公”至“此言”。解云:正以劫桓公而管子对故也。“曹子曰:庄公亦造次不知所言,故任曹子。
[疏]注“庄公”至“曹子”。解云:正以问庄公而曹子对,故言此。“城坏压竟”,齐数侵鲁取邑,以喻侵深也。压,於甲反,又於辄反。数,所角反。
[疏]“城坏压竟”。解云:谓齐比来攻鲁城,令至坏败,抑压鲁竟,以为巳物也。君不图与?”君,谓齐桓公。图,计也。犹曰君不当计侵鲁太甚。与,音馀。
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所侵邑非一,欲求何者。
[疏]“管子曰”至“何求”。解云:意欲少还而巳。
曹子曰:“原请汶阳之田。”欲复鲁竟。
[疏]“曹子曰”至“之田”。解云:举其大畔言之,欲尽取之,故注云“欲复鲁竟”矣。
管子顾曰:“君许诺。”诸侯死国不死邑,故可许诺。
[疏]注“诸侯”至“许诺”。解云:即《曲礼下》篇云“国君去其国,止之曰‘若之何去社稷矣’”,是无去国之文。不言若之何去田邑,故知不死邑也。
桓公曰:“诺。”曹子请盟,桓公下与之盟。下坛与曹子定约盟誓庄公也。必下坛者,为杀牲不洁,又盟本非礼,故不于坛上也。